索達乾村

索達乾村為山西省呂梁市臨縣磧口鎮下轄村,總人口1510人,其中勞力585人,耕地面積3694畝,其中紅棗林面積1300畝,水澆地300畝,坡地2094畝 ,2015年村內人均純收入為1958元,從事農業生產和勞務輸出是村民致富的主要渠道,其中,勞務輸出人員主要從事泥瓦匠、裝潢工、小商小販等職業。在全省範圍內來說,該村經濟依然非常落後,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農民人均收入過低。近年來,隨著黨的各項強農惠農政策逐步落實,特別是新舊“五個全覆蓋”工程的實施,使該村村民基本生活水平有了較大的改善,在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的正確引導下,全體村民進一步解放思想,搶抓發展機遇,科技致富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明顯提升,有效拓寬了致富渠道。全村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呈現出了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村名考證

“索達乾”,用字特別發聲突兀,與周圍眾多漢語村莊名字相比明顯不屬同類。民間傳說是由元朝反抗蒙古“殺韃乾”諧音而來。但據山西歷史學家楊曉國教授的考證,是因為突厥(源於二十四史中北史突厥傳“突厥之初出於索國”)的軍事頭領(突厥官制中居第三位謂“達乾”)統領了二三百年而得名。這裡的居民眉骨隆起,前額如脊,習俗開放,民風倔強,具有明顯遠古北方民族特徵。

歷史

最遲應出現於南北朝之北魏,歷經隋唐突厥衰滅,之後幾經戰亂後為回紇承襲,繼又元蒙統治,到明清時已是種族混融。但百多年來村中基本維持張閻兩大族姓,是不爭事實。村中古蹟本有不少,如解放初期村中老廟基本完好,正殿的如來大石佛高高在上,兩廂側殿的彩色壁畫栩栩如生,之後缺少保護逐年敗落,老廟前殿曾被改作學校書堂,文革中被徹底毀壞蕩然無存。但應有部分遺物散落於村民之中。解放初期全村人口一百多戶近千人,由於歷史變遷,村民及其後裔在外者達千人(多數集中在太原西安延安包頭一帶),已超過村中村民。

現狀

2004年前村中雕龍畫鳳的老戲台已被風沙埋了一半,之後村民集資重建新戲台振興祖業,客觀上使得唯一殘存古蹟消逝。村中另一造型獨特的樓溝橋曾屢沖屢建最後在2000年前後被山洪衝垮後修一全新水泥橋代替。村後花疙瘩山上的石圍堡壘遺蹟現在也難覓蹤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