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27歲首次參加悲劇競賽,即戰勝了埃斯庫羅斯。阿里斯托芬稱讚他“生前完滿,身後無憾”。他生於一個富裕家庭,當時正適逢雅典城邦的黃金時期,雅典人活於滿懷自信的年代,他們的哲學家相信「人是衡量一切的標準」。但過分的自信令他們傲慢而又熱忱於爭名逐利。當時詭辯學應運而生,處士橫議,傳統的信仰受到挑戰。索福克里斯對這種風尚深感憂慮,在劇本中,他反覆出了他的勸導與警告。
公元前468年,索福克里斯首次在悲劇競賽擊敗了他的前輩艾思奇利斯(Aeschylus),之後他一共獲得24次首獎(一說18次)。在90年的生命之中,據說他共寫了123個劇本,但現存的只有七個悲劇和一個撒特劇,包括:《埃傑克斯》(Ajax, 450B.C.-440B.C.)、《安提戈涅》(Antigone, 440B.C.)、《俄狄浦斯王》(Oedipus the King, 430B.C.-425B.C.)、《費洛克提提斯》(Philoctetes, 409B.C.)、《伊蕾特拉》 (Electra,419B.C.-415B.C.)、《特拉奇尼埃》(Trachiniae, 413B.C.)、《伊狄帕斯在科倫納斯》(Oedipus at Colonus, 401B.C.)以及撒特劇《追兵》(The Trackers)。
索福克里斯改進了舞台設計,減低了歌隊在戲劇中的重要性;但更重要的是他首先引進了戲劇中的第三個演員,因而展開了前所未有的複雜性。在他的戲劇中,最關心的是人際關係的問題,而非艾思奇利斯的戲劇所關注的人與神關係的問題,劇中的悲劇英雄大都因自身的性格特點而促使悲劇的發生,而非像艾思奇利斯的悲劇般常涉及宗教力量的。他本人曾說過,他筆下的悲劇英雄都是「他們應當如此」(they ought to be)。而比起艾思奇利斯的劇本,索福克里斯的作品更注重技巧高潮的建立與片段的完美發展,其中尤以《俄狄浦斯王》最為出色,堪稱索福克里斯甚至是悲劇史上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