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可泰王國

(Kamphaen (Kamphaen [公元

王國簡介

素可泰王國
在公元十三世紀早期,永河 (Yom River) 流域沿岸坐落著素可泰 (Sukhothai) 和西沙差那萊 (Si Satchanalai) 兩座城市,這裡先後被 PHO Khun Sinownamthom 和高棉人 (Khmers) 統治。公元十三世紀中期,這裡的高棉勢力逐漸衰退,泰族崛起,其首領帶領泰族人占領了高棉軍事要塞,坤邦克朗刀 (Pho Khun Banglanghow) 被擁戴為王。隨後他自封為“室利膺紗羅鐵耶王”(Kamornteng Si Intrati),成為素可泰王國第一任國王,開始了持續長達兩百年的帕巒王朝 (Phraruang),直到公元 1438 年被大城王國 (Ayuthaya) 吞併.

素可泰帝國與鄰國關係

素可泰派代表團帶著禮物來到中國與強大的元王朝建立友好關係,進行雙邊貿易。瀾滄王國 (Lan Chang) [今寮國境內] 同為泰族王國,素可泰與之建立友好同盟,共同抵禦高棉王國的威脅。在西邊,孟人統治著緬甸,為了取得緬甸的出海權,蘭甘亨國王 (Ramkhamhaeng) 把女兒嫁給孟人國王 Farua,建立良好的關係。在遙遠的南方,素可泰從自己的附屬國洛坤 (Nakhon Si Thammarat) 引入了拉曼納派佛教 (Lankawong Sect of Buddhism)。在北方,蘭甘亨大帝是蘭納孟萊國王 (King Mangrai) 和帕堯國王昂孟 (King Ngammuang) 的朋友,他們同為泰族人。尤其在抗擊北方蒙古人的侵略時,他們會形成聯盟,進行共同抵禦。

素可泰帝國的擴張

王朝建立之初,主要城市包括西沙差那萊 (Si Satchanalai) 和其他在賓河 (Ping)、永河 (Yom) 和難河 (Nan) 沿岸所建的附庸城邦。第三任國王蘭甘亨國王 (King Ramkhamhaeng) [印拉第王 (Intradit) 最小的兒子] 憑著他的威望和武力,不斷擴張王國的領土,那時的疆域北達今泰國難府 (Nan)、帕府 (Phrae) 和今寮國境內至琅勃拉邦 (Luang Prabuang) 的部分領土,南至甘烹碧府 (Kamphaeng Phet)、那空沙旺府 (Nakhon Sawan)、猜納府 (Chainat) 和遠到馬來西亞沿岸的地區,往東穿過湄公河 (Mekong) 到達了寮國的萬象 (Vientaine),西至今緬甸境內的海岸線。蘭甘亨大帝之後,素可泰的領土範圍或素可泰的影響不是很明確,因為很多附庸城邦或獨立或併入到大城王國或蘭納王國。素可泰城是素可泰王國的行政中心,被周圍的城鎮包圍形成戰略堡壘。其中,第一道防禦被稱為陸克鑾城 (Muang Lukluang),包括北邊的西沙差那萊 (Si Satchanalai)、南邊的銅央城 (Muang Saluang) [現披集城 (Phichit)]、東邊的彭世洛城 (Phitsanulok)、西邊的砍蒂城 (Nakhon Chum) [今甘烹碧城 (Kamphaeng Phet) ]。這些城鎮派王子和王室近親進行駐守和統治。距離京城比較遠的城邦為第二道防禦城市,被稱為披耶瑪哈那空 (Muang Phraya Mahanakhon),其任命的地方統治者被稱為“坤”(Khun),其中 Prabang [今那空沙旺 (Nakhon Sawan) ] 和 Chiang Thong 是主要的城市之一。第三道防線是更遠的其他民族城邦,皆為附屬國,仍為各族酋長進行統治,但必須定期納貢稱臣,戰時服從素可泰國王的調遣,出兵助戰。其附屬國包括:北方的帕王國 (Phrae)、難王國 (Nan),東方的萬象國 (Vientiane) [今寮國境內],位於泰國南部半島的洛坤國 (Nakhon Si Thammarat) 以及西方的洪薩瓦狄 (Hongsawadee) 和土瓦 (Thawaii) [現位於緬甸境內]。

素可泰國王歷任世系表

室利因陀羅提耶王 [公元 1249 年至公元 1257 年]
班孟王 [公元 1257 年至公元 1277 年]
蘭甘亨大帝 [公元 1277 年至公元 1298 年]
頌堪王
羅泰王 [公元 1298 年至公元 1347 年]
威南童王 [公元 1347 年]
律泰王 又稱瑪哈曇摩羅闍一世 [公元 1347 年至公元 1368 年]
瑪哈曇摩羅闍二世 又稱呂泰王 [公元 1368 年至公元 1399 年]
瑪哈曇摩羅闍三世 又稱盧泰王 [公元 1368 年至公元 1399 年]
瑪哈曇摩羅闍四世 [公元 1419 年至公元 1438 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