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考試前,有幾句忠告要說一下……”昨天下午,桐鄉茅盾中學高一(11)班正在進行一場“尋常”的物理月考。交代一番後,老師開始分發試卷,學生們也動筆答起題來……一切正常進行。可是再仔細一看,學生的確是這個班的學生,但那高高瘦瘦,陽光帥氣的老師分明“不尋常”——這不是從湖南衛視《快樂男聲》節目走出來的“范帥”范世琦原來,剛剛的這一幕是正在拍攝的微電影《紙邊風琴》中的一個鏡頭。這是一部小清新風格的微電影,再加上昨天在學校取景,所以不少人都猜測影片講述的是校園愛情故事,也許還會牽涉師生戀。但導演沈晨怡說,她不想拍校園戀情題材。在這個故事裡,風琴是線索,而男一號和女一號從青梅竹馬,到形同陌路,十年後又重逢的悲歡離合間,一些社會熱點,甚至類似強拆這樣的敏感話題也貫穿其中。從頭到尾,影片表達的是一種“救贖”。
“希望自己拍出的片子能有社會意義,而不是一些‘小情小愛’,這也是老師對的要求。”在這部微電影里,連同沈晨怡在內的導演、編劇和攝像等7名主創都是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大三和大四的學生,其中還有人身兼幾職,從劇本的創作到拉贊助,都是這幾個90後大學生親力親為的。
角色介紹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職員表
幕後製作
2014年4月在浙江桐鄉拍攝的微電影,在2014年6月11日播映幕後拍攝現場,搖臂攝像機、收音話筒,甚至還有航拍飛機,設備非常專業,幕後製作而這其實只是一部學生作品。由於人氣“快男”的加盟並擔當男一號,《紙邊風琴》開拍的訊息出來後就備受關注。尤其是范世琦的冬粉“曲奇”們,為了找到一直很“神秘”的拍攝地,他們搜遍桐鄉王鄭馨各個角落。
作為一部大學生的畢業作品,《紙邊風琴》無論是演員陣容,還是資金投入,都堪稱大製作。而它“一拍就紅”的主要原因就是“快男”范世琦的加入。
范世琦一條“桐鄉,姚遠來了”的微博,不僅收到近萬條評論,更暴露了自己的行蹤。很快,桐鄉的“曲奇”們就開啟了全城搜尋模式。翻看他們在各大論壇和貼吧發的帖子,著實令人震驚。有人猜是在烏鎮,決定前往尋找;有人上街求偶遇,於是閒逛了一下午;外地冬粉還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照顧好“老大”……當訊息靈通人士終於探聽到范世琦在茅盾中學時,就陸續有冬粉趕來。冬粉又呼喚冬粉,再加上現場照片的流出,讓更多人知道了地點。
范世琦飾演的姚遠是一名海歸,回國後成了一名物理老師。拍攝時,出生於1992年的范世琦比在座的學生大不了幾歲,不過首次“觸電”的他演起老師來還挺入戲。說到第一次來的桐鄉,范世琦印象很不錯,“很乾淨,很漂亮,人也很熱情。”
冬粉中以學生一族為主,看到真人後都不禁感嘆:“要是物理老師都長這樣,就再也不擔心掛科了。”
編劇兼導演是個桐鄉才女
導演沈晨怡其實也是一名“曲奇”,這也是她找范世琦來演男一號的其中一個原因。“對他的喜愛並不是盲目的追星,而是覺得他身上謙遜、陽光的品質很符合劇中姚遠的形象。”2014年4月5日到9日一共5天的拍攝全部都放在了桐鄉,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沈晨怡就是一名畢業於茅盾中學的桐鄉才女。
擅長寫作進而喜愛編劇的沈晨怡當年才大三,她這個劇本的誕生也是源於生活中的所見所聞。用小清新的調子講述沉重故事,然後表達自己對社會現象的看法,這樣的構思得到了老師的肯定,也讓沈晨怡堅定了把它拍攝成片的信心。
沈晨怡把這部片子當作對自己大學生活的紀念,也是一種故鄉情結的表達。“回到家鄉,回到母校,感覺很親切,而且還勾起了很多美好回憶。”沈晨怡說,這幾天的拍攝讓她愈發覺得回桐鄉拍攝是個正確的選擇。“無論是鄉野風景,還是古樸老宅,都散發著江南小城的特有韻味,豐厚的人文歷史底蘊,也讓故事的發展更有推動力。”
幕後花絮
2014年4月,在桐鄉,范世琦首次與微電影觸電,出演男主角姚遠。他說,這是一次愉快的旅程,也似乎為自己的人生打開了另一扇門。而《紙邊風琴》的編劇兼導演,是“90後”桐鄉洲泉姑娘沈晨怡。《紙邊風琴》殺青之際,聯繫上了沈晨怡,與她聊起了微電影背後的那些故事。
她說自己喜歡寫些文字,不為別的,只為記錄走過的每一段路;她說自己懷念家鄉、母校,所以《紙邊風琴》5天的拍攝都在桐鄉;她還說自己的作品有很多不足之處,希望在電影這條路上越走越遠……這就是沈晨怡,謙虛、執著,內心藏著豐富細膩的情感,用她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世界的認識。
或許,不論是對范世琦,還是對沈晨怡而言,這部微電影都是兩人夢想的開始。
一部講述“救贖”微電影
春日的一個午後,一位高高瘦瘦、陽光帥氣的男生行走在新世紀公園里。無意間,一個放風箏的小女孩闖進了他的視線。相同的場景、神似的眉宇……一根小小的風箏線,將他拽回了那個記憶里的春天……
這一切,被幾台攝像機記錄下來,成為微電影《紙邊風琴》中的一幕。
2014年4月9日,是《紙邊風琴》殺青的日子。午後,在桐鄉市區的一家飯館內,記者見到了《紙邊風琴》的主創們,他們都是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的學生。吃過殺青飯,沈晨怡和記者聊起了她和她的微電影。
在沈晨怡的故事裡,風琴是重要的線索。范世琦飾演的姚遠是一名海歸,回國後成了一名物理老師。此前,有不少戲份在沈晨怡的母校茅盾中學取景。大伙兒便猜測,影片講述的是一段發生在校園裡的師生愛情。然而,沈晨怡並不認可,她說,影片雖圍繞姚遠和女學生秦珊之間的恩怨情仇展開,但這不僅僅是“小情小愛”,而是一個關於“救贖”的故事。
“我希望自己拍攝的片子講述的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故事,它裡面還需包含一定的社會意義和人文關懷。”沈晨怡說,希望通過《紙邊風琴》,與大家分享自己對社會、對人生的觀察和思考。她透露,類似強拆這樣的社會敏感問題,影片中也會有所體現。
故事源於生活體驗
沈晨怡擅長寫作,進而喜歡編劇。早在高中時期,她便開始在網路上寫小說。說起喜歡的作家,從沈晨怡的口中,我們得到了不同於其他“90後”的答案。史鐵生、海子、顧城、舒婷……她說,她喜歡顧城、海子詩歌的朦朧,欣賞史鐵生作品中的人文關懷。這些元素,也體現在了沈晨怡創作的劇本中。
作為一項作業,沈晨怡從大三上學期開始進行劇本創作,用小清新的拍攝基調講述沉重故事的構思得到了老師的肯定,也讓沈晨怡堅定了把它拍攝成片的信心。“我一直在構思一個以深沉的社會背景為框架的愛情故事。”沈晨怡說,《紙邊風琴》這一劇本的誕生,主要來源於她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劇本中也不乏親情的脈絡。“這次特意回洲泉老家具有江南韻味的古宅內取了景。2009年,爺爺的去世,令她傷心了許久。從此,她家搬出了老宅,再沒有回去住過。這次回老宅拍攝,勾起了她很多兒時美好的回憶。而這種懷念家鄉的情愫也融入到了電影中。
此次回鄉拍攝微電影,除了老宅、母校外,太平洋百貨、新世紀公園、植物園等都是《紙邊風琴》的取景地。這些伴隨沈晨怡成長,具有水鄉韻味的一草一木,再一次見證了她的蛻變,沈晨怡則用鏡頭將這內心最柔軟的一抹抹記憶固定成了永恆。
一路來的酸甜苦辣
說起拍攝微電影的這一路,沈晨怡和攝影師石頭哥相視一笑,笑語間,既有酸甜,又有苦辣。
沈晨怡說,導師的肯定、朋友的鼎力相助、工作人員之間的團結和睦,她感動至今。但拍攝中的許多困難都是始料未及的。“首當其衝的就是資金問題。”沈晨怡說,為此,她只好“厚著臉皮”求助於親朋好友。父母、朋友雖有心支持,但資金遠遠不夠。“也曾有過換角或是放棄拍攝的念頭。”沈晨怡說,但心中的電影夢讓她堅持了下來。最終,她收穫了同濟大學的優秀校友童啟華給她的無私贊助,讓她的微電影得以拍攝完成。
為了節省開支,劇組的工作人員往往身兼數職。在桐鄉拍攝的5天裡,大伙兒平均每天只睡3個小時,幾乎是連軸轉的狀態。說起拍攝時的勞累,沈晨怡和石頭哥雖然互訴著每天滿滿當當的工作,但毫無抱怨之情。
關於選角,沈晨怡的想法在許多人看來有些不可思議。“找范世琦可以說是突發奇想,也可以說是理所應當。因為,他就是我心目中的姚遠。”沈晨怡說,當初抱著試試看的心情找到了范世琦,沒想到他對自己的電影也頗感興趣,兩人一拍即合。范世琦說:“很開心能來參加《紙邊風琴》的拍攝,對沈晨怡和來說,是一個相互磨合、相互成長的過程。這部微電影,也是我們各自夢想的開始。”
《紙邊風琴》已殺青,回憶起一路來的酸甜,沈晨怡說,她最珍視的是這一路上朋友的相助,以及他們在一起見證這部微電影從無到有的點點滴滴。
播出信息
拍攝日期 | 上映時間 |
2014年4月 | 2014年6月11日 |
獲獎記錄
屆數 | 榮譽 |
第三屆 | 中國西部國際電影節高校單元一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