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紗草紙畫簡介
紙紗草,又有譯為紙莎草,英文Papyrus,主要分布在尼羅河流域,在埃及的尼羅河三角洲及上游的蘇丹南部和肯亞西北部的沼澤地區都有大量的分布。在埃及一帶以人工種植為主,而在蘇丹和肯亞都是野生的紙紗草。用紙紗草為原料做成的紙就叫紗草紙,而在紗草紙上用特製的顏料作的畫就是著名的紗草畫了。最早的《聖經》都是抄寫在紙紗草上而到處流傳的。紙紗草紙畫-製作工藝
草桿為正三稜柱體,長約一米,大姆子般粗。這種草確實有點奇特,草桿的外面是一層韌性很強的皮,用手怎么也擰不斷。剝除外皮後,裡面的是白芯,質地非常脆,輕輕一晃動就斷成幾截。但奇怪的是,當把草芯壓扁,擠去水分後,就變成了一片薄薄的象紗一樣柔韌性很大,幷帶有一定粘性的薄片。把多張薄片按縱向拼在一起,再在橫向壓上一層,涼乾,一張紗草紙就加工完成了。這種紙有很強的吸附性,是作畫的好材料。真正的紙莎草紙經得起揉搓,所以買的時候先拿起來搓搓看,如果被搓破了就不要買。
曾經險些絕跡
紙草畫的紙張是由紙莎草製作的,被稱為莎草紙或紙草紙。古埃及人很早就學會了用紙莎草做紙。國際學術界有人認為,這種紙比中國發明的造紙術還要早許多年。不過,我國蔡倫發明的紙張傳到埃及後,由於成本低,質量好,書寫和攜帶方便等,漸漸取代了莎草紙。人們通常以為紙莎草已經絕種。然而1968年,埃及農民在西奈半島的奈特隆窪地偶然發現了近30棵野生紙莎草,學者們意識到,他們有機會恢復這種消失2000多年的文化傳統。
成為一門學科
鮮為人知的是,世界上還有一門叫做“紙草卷學”的學科。19世紀,學者們第一次發現了紙草文卷,並將其視為人類文明的寶藏。然而可悲的是,數十萬部埃及紙草紙文獻被走私或偷運到國外,其中主要是散落到了西方國家。而英、法等國的學者競相展開了對這些文獻的研究。
20世紀初,法國的一個大學率先成立了“紙草卷學”研究院。1908年,英國牛津大學設立了世界第一個“紙草卷學”教授職位。後來,還成立了一個名叫“紙草卷學”的國際機構。
埃及是紙草畫的故鄉,但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在艾因·夏姆斯大學建立了“紙草卷學”研究中心,比歐洲晚多了。但好在研究成績不菲,尚可聊以自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