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信息
shā hú ㄕㄚ ㄏㄨˊ
紗縠(紗縠)
詞語解釋
精細、輕薄的絲織品的通稱。《漢書·江充傳》:“ 充 衣紗縠襌衣,曲裾後垂交輸。” 顏師古 註:“紗縠,紡絲而織之也。輕者為紗,縐者為縠。”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黼黻之服,紗縠之裳。”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輕詆》:“ 高平 劉整 有雋才,而車服奢麗,謂人曰:‘紗縠,人常服耳。’” 宋 洪邁 《容齋三筆·納紬絹尺度》:“ 周 顯德 三年。敕,舊制織造絁紬、絹布、綾羅、錦綺、紗縠等,幅闊二尺起,來年後並須及二尺五分。”
《漢書·江充傳》:“ 註:“紗縠,紡絲而織之也。 《七啟》:“黼黻之服,紗縠之裳。
shā hú ㄕㄚ ㄏㄨˊ
紗縠(紗縠)
精細、輕薄的絲織品的通稱。《漢書·江充傳》:“ 充 衣紗縠襌衣,曲裾後垂交輸。” 顏師古 註:“紗縠,紡絲而織之也。輕者為紗,縐者為縠。”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黼黻之服,紗縠之裳。”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輕詆》:“ 高平 劉整 有雋才,而車服奢麗,謂人曰:‘紗縠,人常服耳。’” 宋 洪邁 《容齋三筆·納紬絹尺度》:“ 周 顯德 三年。敕,舊制織造絁紬、絹布、綾羅、錦綺、紗縠等,幅闊二尺起,來年後並須及二尺五分。”
古稱質地輕薄纖細透亮、表面起皺的平紋絲織物為縠,也稱縐紗。
詳細釋義 典故 古籍解釋紗拼音:shā 英語:Yarn 一、棉、毛、麻、化學纖維等將纖維拉長加捻紡成的細縷,通常用作織布的原材料。 二、絲織物類名。《漢書·江充傳》:“充衣紗縠...
字義 古籍解釋 紡紗工藝 製作原理 分 類wén 紋縠(紋縠) 皺紗。
詞語解釋疊縠指層迭的輕紗。
詞語·疊縠 詳細解釋hú 縠衫 縐紗薄衫。
shēn 生縠 未經漂煮的縐紗。
拼音:wén 注音:ㄨㄣˊ ㄏㄨˊ彩色縐紗。
讀音 詞語解釋 出處《女冠子·雲羅霧縠》是晚唐五代詞人薛昭蘊的作品。這首詞上片二十三字,下片一十八字,寫女道士成仙的情景。
作品原文 作品注釋 作品評析 作者簡介女冠子 這首詞寫女道士之事。 薛昭蘊,唐末五代詞人。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作品注釋 作品評析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