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西族音樂(精選版)

納西族音樂(精選版)

內容分為兩個部分:歷史回音——為您提供本世紀50—60年代所錄製的部分音響實況,其中,參與演奏的絕大部分藝人現均已仙逝;回音再現——為您提供部分在納西族民間瀕臨失傳的音樂,例如“勃拾細哩”(亦稱《白沙細樂》)等。此外,東巴唱腔是首次將部分著名東巴祭司的原聲錄音集結出版,洞經音樂也是首次將納西族地區眾多樂會的代表性曲目匯集於內。

製作人介紹

桑德諾瓦(和雲峰),民族音樂學家。納西族,雲南麗江人。中央音樂學院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音樂學系副主任。從事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理論、音樂藝術管理、文化產業、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等領域研究、教學多年。指導、培養畢博士、碩士研究生數名。著有《納西族音樂史》、《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文化》(附光碟)、《音樂藝術管理基礎理論與案例分析》等9部,主編、參編《百花齊放 百家爭鳴——2005全國音樂學研究生教學工作會議論集》等10部;曾獲得“金鐘獎”、“山花獎”、 “文藝評論獎”、“音樂評論獎”、“精品教材獎”等21項國家級獎項。曾主持並完成教育部、文化部、北京市、中央音樂學院等重點研究課題16項。現兼任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學會(第五屆)副會長、中國藝術管理教育學會(第二屆)副主席等職。

內容提要

本CD所集內容,可以說是20世紀50年代以來納西族傳統音樂經典的薈萃與再現。本碟內容分為兩個部分:歷史回音——為您提供本世紀50—60年代所錄製的部分音響實況,其中,參與演奏的絕大部分藝人現均已仙逝;回音再現——為您提供部分在納西族民間瀕臨失傳的音樂,例如“勃拾細哩”(亦稱《白沙細樂》)等。此外,東巴唱腔是首次將部分著名東巴祭司的原聲錄音集結出版,洞經音樂也是首次將納西族地區眾多樂會的代表性曲目匯集於內。

相信納西族音樂(精選版)的出版發行,將為納西族傳統音樂,尤其是部分失傳或瀕臨失傳的音樂之音響的永久性保存起到良好的作用。同時,將使中外文化人、旅遊者對納西族傳統音樂的發展軌跡有一個粗略的了解,為您研究、收藏、饋贈等提供一份超值的文化禮品。最後,願該碟的出版能成為我輩族人留給後世的一份特殊的音樂文化遺產。

曲目說明

勃拾細哩(選段)

勃拾細哩——納西族民間俗稱“別時謝禮”或“白沙細樂”,它也是迄今仍然保留並傳承於納西族民間的大型喪葬歌舞、器樂組曲。勃拾細哩包括舞曲、歌曲,以及器樂曲牌三個有機的組成部分。勃拾細哩在中國音樂歷史上占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並且具有較高的欣賞或收藏價值。

(一)回音再現(選自桑德諾瓦音樂工作室1999年7月雲南麗江錄音資料)

1.篤(引、典) 演奏:奚韶善

《篤》是《勃拾細哩》演奏時最先奏的曲子,可被譯作調音曲或序曲等。

2.冢拾(一封書) 演奏:和民達、楊曾烈、奚韶善、楊友和、肖江英

《縱拾》意為“長節子”,亦名《一封書》,是現存“勃拾細哩”曲牌中保留較完整、演奏難度最大、曲式結構最長的一首樂曲。納西民間藝人亦稱其為“三起三落”(指樂曲旋法起伏跌宕)和“三環扣”(意指樂曲中三個樂段首尾承接)。

3.三思汲(三思水) 演奏:和民達、楊曾烈、奚韶善、楊友和、肖江英

《三思吉》直譯為“三思水”;另稱“三思開”,意為“三思渠”。它是一首讚美源於麗江白沙、束河兩鄉,並給納西人民帶來好處的三條河流的樂曲。

(二)歷史回音(選自1962年3月錄音資料)

4.阿麗麗構吉徘 演奏:麗江縣古樂隊 演唱:麗江縣宣傳隊

《阿麗麗構吉徘》意為“規勸亡魂離去的歌”。它是一首在喪葬儀式中用於超度“亡靈”的歌曲。

5.跺蹉(赤足舞) 演奏:和錫典(橫笛)、周耀侯(蘇古獨)

《跺蹉》意為“赤足舞”。此種舞蹈最早源於納西族“桑尼”巫師及其驅鬼、招魂、除病消災和去邪活動中的巫舞。舞蹈及音樂喻意為亡靈返歸祖宗的道路掃清障礙。

6.抗蹉(弓箭舞——幕布) 演唱:和錫典

《幕布》意為“送屍(魂)”,或“輓歌”。這是一首無伴奏的獨唱或齊唱歌曲,最早源於東巴喪葬儀式中的唱腔“幕仔”(唱喪歌),並且與納西民間廣為流傳的“幕布咨”(送魂調)和“西撫仔”(哭喪調)有一定淵源關係。

民間音樂

(選自桑德諾瓦音樂工作室1999年7月雲南麗江錄音資料)

納西族的民間音樂不僅具有著較為濃郁的民族特點,同時還具有著多民族音樂文化相互融合的地域特徵,是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傳承機制”研究選項中不可多得的研究範例。

(一)回音再現(選自桑德諾瓦音樂工作室1999年7月雲南麗江錄音資料)

7.“咪布本”(塔城) 演唱:和金花

意為《嫁女調》,它是納西族著名的婚俗歌曲之一,內容大多反映婚姻儀式前後的民風、民俗,例如婚期的選擇,婚事的排場等,其中也表明了封建包辦婚姻制度在西部納西人中的盛行。

8.“西獨本”(塔城) 演唱:和金花

意為《栽秧調》,是廣泛流行於納西族地區塔城、魯甸和拉伯一帶的勞動歌曲。

9.“窩孟達”(塔城) 演唱:和金花

《窩孟達》是納西族地區最為流行的舞蹈形式之一。唱跳窩孟達時,男女通常需呈相對的兩個半圈,男舞者將自己的右手搭在前伴的右肩上,女舞者的手左右相互牽拉,按逆時針方向行進,在此基礎上,領舞者可依各自的喜好走出圓圈、繞麻花、龍吐水等隊形,同時在行進中“一唱眾和”或“一唱眾答”。

10.吉日經(大東) 演唱:和民達

《吉日經》是東巴祭司用以計算吉辰良日的唱腔。

11.“古 淒”(拉伯) 演唱:李瑞山

《古淒》是納西族中最為普遍的山歌名,同時也代表著一種納西族傳統的民間唱法。“古淒”節奏悠長、速度徐緩自由;演唱形式豐富,唱腔獨特,既有獨唱,也有對唱。多為即興創作,現編現唱,有時也引用敘事長詩。

12.“時 授”(南興) 演唱:和民達、和金花

《時授》是納西族情歌中使用最為廣泛的歌曲體裁,時常用於戀愛、媒妁以及婚嫁等場合。在納西族民間,此類歌曲的旋律因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微有差異,歌詞多為即興編唱,比喻生動,曲調輕鬆愉快、近似口語,演唱形式多為對唱或男女各為一方集體對唱。

13.口弦調一 演奏:和民達

口弦是世界上最為古老的民族樂器之一,同時也是納西族的傳統民間樂器。在納西族民間,口弦是較為普及的民間樂器。

14.口弦調二 演奏:和民達

(二)歷史回音(選自1983—93年雲南麗江錄音資料)

15.窩熱熱(大東) 演唱:和四軍、和玉春等

“窩熱熱”或稱“熱美蹉”,是廣泛流行於納西族民間的喪葬歌舞,並被載錄於東巴經中。此種唱跳只能用於長輩過世後的喪葬儀式中。

16.古 淒(大東) 演唱:和志強

17.古 淒(拉市) 演唱:李秀香

18.唱口弦調(白地) 演唱:和藝才

東巴唱腔(選段)

東巴音樂——納西族民間俗稱“東巴調”或“東巴唱腔”,它是產生並且迄今仍然保留、傳承於納西族古老的民族宗教東巴教法事儀式和道場儀式之中的音樂。東巴音樂包含有唱腔音樂、器樂音樂,以及舞蹈音樂三個有機的組成部分,是納西族保留、並且傳承至今的古代音樂文化,在國內外音樂界享有極高的聲譽。此處暫僅收錄唱腔音樂部分。

(一)回音再現(選自桑德諾瓦音樂工作室1990年8月雲南麗江錄音資料)

19.“魯搬魯饒”(大祭風) 演唱:和開祥

較為重要的東巴象形文字經典之一,同時也是東巴“核拉勒扣”(大祭風)儀式中最為重要的超度經書之一。其內容是對納西族傳統殉情習俗由來的描述,對殉情者的同情,對自由婚戀行為的讚美和褒獎。

20.“屬古”(祭龍王) 演唱:和開祥

東巴祭祀儀式中較為重要的祭祀儀式之一。其唱腔大多為向“屬”祈求福澤、祈降喜雨,或祝願五穀豐登、人畜興旺等的內容,也有的內在涵義。

21.“崇搬統”(創世紀) 演唱:和開祥

較最為重要的東巴象形文字經典之一。其唱腔的內容大多為萬物的起源、納西族人類的繁衍等,被稱為納西族社會的百科全書,也是了解納西族古代歷史、哲學、天文、曆法、家庭、婚姻等的重要文獻。

22.“埃咨咪”(糧食的來歷) 演唱:和開祥

是描述糧食種子的來歷,以及糧食生長的全過程的唱腔。一般用於喪葬儀式中的祭祀亡靈、祭獻食物等的程式之中。

23.“什羅務”(祭什羅) 演唱:和開祥

為東巴教教主丁巴什羅開喪、祭祀儀式中唱誦的唱腔。其內容大多是如何布置、擺設祭祀所用的靈壇,如何祭祀360個毒鬼的等的內容。

(二)歷史回音(選自1983年雲南麗江錄音資料)

24.“斑米知”(點神燈) 演唱:和玉才

其內容多為神燈的來歷,點神燈的意義、規矩、程式等,且此類唱腔多用藏語演唱。

25.“沖把幾”(燒天香) 演唱:和即貴

東巴教所有祭祀儀式之中首先必履行的重要程式之一。其內容大多是唱述天香的製作過程,以及梵香儀式的由來等。

麗江洞經古樂

麗江洞經古樂納西族民間俗稱“納西古樂”或“洞經音樂”,它是明清以來漸次由漢族、白族地區傳入納西族地區,並至今仍然在納西族地區廣泛流傳的一組民間器樂,其中所包含曲牌名稱具有著較為久遠的歷史內涵,是近年來國內外具有較高影響的中國少數民族樂種之一。麗江洞經古樂音樂包括篤、大調、小調、雜曲、打擊樂曲牌五個有機的組成部分,是研究納西族音樂文化,尤其是研究明清以來納西族整體文化的不可或缺的內容。

(一)回音再現(選自桑德諾瓦音樂工作室1993年7月雲南麗江錄音資料)

26.《浪淘沙》 演奏:長水古樂會

27.《水龍吟》 演奏:金山古樂會

28.《萬年歡》 演奏:白華古樂會

29.《到夏來》 演奏:縣古樂展演團

(二)歷史回音(選自1962年雲南麗江錄音資料)

30.《山坡羊》 演奏:楊德潤、許玉文等

31.《小白梅》 演奏:許玉文、楊德潤等

著名老藝人選介

1.民間藝人

【和錫典】(1906—1989)著名民間藝人,納西族,麗江縣青龍鄉人,《勃拾細哩》傳人。他精通多種民間樂器,擅長演唱民間大調。他對納西族傳統民間音樂《勃拾細哩》的傳承做出了巨大貢獻。

【李秀香】(1945— )著名藝人,納西族,麗江拉市海北南堯村人。她能即興演唱多種納西族民間曲調和傳統大調、窩孟達。

2.洞經藝人

【楊德潤】(1906—1985)納西族。他對麗江洞經古樂的演奏、傳播及人才的培養都做出過貢獻。

【許蘊藻】(1908—1986)納西族,學名玉文,麗江大研鎮人。因其演奏技藝精湛而被民間譽為“許篳篥”。70年代末,他作為重要的民間藝人發起、重組了麗江大研古樂會,並擔任該會會長多年,在此間做了大量的工作,為麗江洞經古樂的傳承與傳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和毅庵】(1908—1993)學名和志強,納西族,麗江縣大研鎮人。能操演笛子、二簧、琵琶、蘇古獨、雲鑼、胡琴及所有打擊樂器,諳熟洞經談演的所有的儀式程式,並享有極高的聲譽。

【趙煜賢】(1909—1997)納西族,麗江納西族自治縣拉市鄉人。他諳熟演奏和製作多種樂器。

【牛維炯】(1933— )著名洞經藝人,納西族,麗江大研古樂會會員,一生從事皮革工藝的設計製作工作。牛維炯為麗江納西族中著名的周氏家族的得意門生,他不僅技藝高超,還是1981年大研古樂會得以重新組建的功臣之一。

【周 乾】(1936— )納西族,麗江大研鎮人,周氏音樂世家重要傳人之一。他幼年受其父輩的親傳學習麗江洞經古樂,70年代末,他作為周氏家族的重要傳人曾與許玉文、牛維炯等一道參與了麗江大研古樂會的恢復重建工作,並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3.東巴藝人

【和開祥】(1921— )又名東亨,納西族,東巴大師,麗江縣魯甸新主鄉金星村人,祖輩均為世襲東巴。他聲音抑揚頓挫有次,高低錯落有序,唱腔優美動人。

【和玉才】(1909— )又名和士誠,納西族,東巴大師,麗江縣大東鄉章當村人,祖輩均為世襲東巴。他熟悉多種東巴唱腔和民間曲調。

【和即貴】(1928— )納西族,東巴大師,麗江縣鳴音鄉鳴音村人,祖輩均為世襲東巴。他不僅是現仍健在的最年輕的東巴祭司,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後一個從事東巴職業的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