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納溪護國岩是位於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護國鎮永寧河西岸的一處懸崖峭壁,因民國初年的"護國軍"將領蔡鍔將軍在此手書勒石“護國巖”而得名。地理位置
納溪護國岩在納溪城區以南大約30公里的護國鎮境內,護國鎮由分處永寧河東西兩岸的敘蓬溪、大洲驛兩個場鎮組成。永寧河發源於敘永縣與貴州省畢節地區的交界處,由南至北貫穿敘永、納溪二縣,在納溪舊城西門處注入長江,自古以來永寧河谷便是溝通川、黔、滇三省的大通道。敘蓬溪和大洲驛這兩個夾永寧河而興的場鎮,地處川、黔、滇三省犬牙交錯地帶的交通咽喉位置,向來是由滇黔入川的用兵之地。民國初年的“護國戰爭”中,蔡鍔將軍在這裡指揮“護國軍”激戰數月,擊潰袁世凱的北洋軍,在中國近代史上寫下濃重一筆,並留下了“護國岩”這一歷史勝跡。
人文歷史
公元1915年(民國四年)12月,篡奪了辛亥革命成果的民國第一任大總統袁世凱公然復辟帝制,引起舉國上下憤怒。雲南首舉義旗,組織“護國軍”北上討袁,蔡鍔任護國軍第一軍總司令。1916年年1月,蔡鍔指揮護國軍第一軍主力二、三梯團分兵兩路北上入川,蔡鍔親率第二梯團從雲南取道黔西渡赤水取敘永、古藺,再沿永寧河谷進納溪攻瀘州,司令部就設在大洲驛。當年(1916年)二、三月間,護國軍在瀘納一帶與兵力給養占優勢的北洋軍激戰,三戰擊退北洋軍。這場“瀘納之役”與護國軍在湘西和滇桂邊兩個戰場的勝利震撼全國,各省相繼宣布獨立,袁世凱被迫在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恢復“中華民國”年號;6月6日,袁世凱在國人唾罵聲中氣絕而亡。
護國戰爭後期,蔡鍔將軍由於艱苦征戰,喉症久病不醫,病情加劇以致不能發音,只能以筆代口處理軍務,便到大洲驛敘蓬溪附近的永寧河漁舟中養病將息。永寧河畔,翠竹夾岸,岩石壁立,山河依舊,頓閱興亡。蔡鍔將軍感慨系之,揮毫題寫“護國巖”三字,並撰《護國岩銘》及序文,命人鐫刻於永寧河岸的峭壁之上,永為紀念。
護國討袁之役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光輝的一頁。著名的四川詩人吳芳吉在他的長詩名篇《護國岩詞》中贊曰:“護國岩,護國軍,伊人當日此長征,五月血戰大功成,一朝永訣痛東瀛!伊人不幸斯岩幸,長享護國名。”這首《護國岩詞》在上世紀四十年代被選入中學國文課本,廣為傳誦,護國岩也因此名聲遠播。1929年,為紀念護國討袁運動,敘永縣將護國岩所在地敘蓬溪改名為“護國鎮”,自此,“護國”這個鎮名建制沿襲至今,而“護國岩”一直是當地民眾引以為榮的歷史勝跡。
景觀賞析
1991年,四川省政府將納溪“護國岩題刻”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當地政府特意在護國岩所在的山岩頂部開闢一處”護國岩廣場”,廣場臨河一端豎有“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護國岩題刻”石碑,遊人沿石碑旁的一道石梯繞到河邊,便可到護國岩前,仰望鐫刻在近二十米高的石崖上的“護國巖”三個大字。因為附近的大洲驛水電站築壩蓄水,永寧河水位抬高到接近刻石的底部一線,往日危崖絕壁之地形已不復存,但巉岩刻石之氣勢猶在。近年修整後,刻石頂上加以水泥板遮護,刻石前依水築一平台,更便利遊人瞻仰觀賞。“護國巖”這三個大字依山崖凹凸之勢呈弓形布列,每個字高一米有餘,顏體楷書,筆力厚重,氣勢威武,剛勁獨立。字如其人,文如其聲,似蔡鍔將軍這樣剛正義烈、慷慨智勇之人,才能題得出這等挺然奇偉之文字!
“護國岩”刻字左下方,石崖凹入處是《護國岩銘》,顏體楷書,字形約三寸見方,四字一行,十行一韻,上下兩韻,共二十行八十字。《銘》文言辭壯烈,音韻鏗鏘,讀之令人感慨奮發:
“護國之要,惟鐵與血。精誠所至,金石為裂。嗟彼袁逆,炎隆耀赫。曾幾何時,光沉響絕。 天厭兇殘,人誅穢德。敘瀘之役,鬼泣神號。出奇制勝,士勇兵饒。鏖戰匝月,逆鋒大撓。河山永定,凱歌聲高。 勒銘危石,以勵同袍。”
《銘》之下是序文刻石,字形較《銘》文更小,也為顏體,正楷工筆,筆力氣勢似與《銘》文有別。由於水庫抬升水面,序文刻石顯得地勢低矮,個別文字因泥淤水浸而模糊,但總體仍清晰可辨。全文如下:
“中華民國四年,前總統袁世凱叛國稱帝,國人惡之,滇始興師致討,是曰護國軍,鍔實董率之。逾年,師次蜀南,與袁軍遇於納溪,血戰彌月,還軍大洲驛,益將休兵以圖再舉。乃未幾而桂粵應,而帝制廢。又未幾而舉國大噪,而袁死,而民國復矣!嗟呼!袁固一時之雄也!挾熏天之勢,以謀竊國。師武臣力,卒斃於護國軍一擊之餘。余與二三子軍書之暇,一葉扁舟,日容與乎茲岩之下。江山如故,頓閱興亡,乃嘆詐力之不足恃,而公理之可信,如此,豈非天哉!世或以踣(音bó,跌倒)袁為由吾護國軍。護國軍何有?吾以歸之於天,天不可得而名,吾以名茲岩云爾。
蔡鍔題 殷承瓛書 民國五年七月勒石”
遊人佇立在護國岩前,肅穆崇敬之情會不禁油然而生。一個多世紀來,為了國家的統一,民族的興旺,人民的民主自由,社會的繁榮進步,多少仁人志士前赴後繼,奮鬥不息!轉身憑欄望去,大洲驛水庫碧水如鏡,波浪不興,永寧河兩岸翠竹掩映,逶迤十里。遙想蔡鍔將軍當年,戎馬倥傯間,尚容與於一葉扁舟,泛舟斯岩之下,那是何等的風流倜儻。病體沉疴日,將軍仍心繫國家之興亡,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勒石斯岩之上,又是何等的慷慨激昂!敢以天下為己任,不以天下為己有。斯人雖去,斯岩長存,蔡鍔將軍風骨永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