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鬃烈馬[潮劇劇目]

《紅鬃烈馬》為京劇劇目,共包括13場折子戲。

劇情簡介

潮劇《紅鬃烈馬》劇照 潮劇《紅鬃烈馬》劇照

晚唐時期,國勢頹弱,權奸當道。宰相王允圖謀帝位,勾結西涼國將軍巴登雲,以獻紅鬃烈馬為由,挑 起兵禍。

王允之女王寶釧[chuàn]郊遊時,邂逅落難壯士石平貴,贈金為之解困。後石平貴降馬有功,王允因其不肯依附而害之。王寶釧毅然搭救並許以終身。王允惱怒,與王寶釧擊掌斷義。隨薛平貴投奔寒窯,與薛平貴困守寒窯,苦度光陰。後來,薛平貴降服紅鬃烈馬有功,唐王大喜,封為后軍督府。時老將軍朱武將平貴薦於唐帝。金殿受封,平貴領旨往征西軍中任先鋒。

時王允已借出兵之機,令其婿魏虎為元帥,軍權在握,平貴在其麾下危機四伏。王寶釧勉勵平貴出征,寒窯作別,備極悲壯。

西涼國王久病,其女玳瓚公主難以掌權,由巴登雲統領西涼兵與魏虎的唐兵對陣,兩奸合謀將石平貴和玳瓚公主同困拾孤峰。石平貴為避奸害,助玳瓚公主入西涼國平叛除奸。玳瓚公主心儀平貴,欲委身留其治國。平貴眷念寶釧的恩義,未肯接納親事,只助其治國。嗣後,王寶釧里傳出飛書,石平貴飛馬回窯。玳瓚聞知,也押解巴登雲進入唐京,助石平貴揭發王允奸謀。

時王允自度勢大,正誣陷老將朱武,欲鏟異已,一舉篡位。恰好石平貴闖殿面君,除奸救國。唐帝認石平貴為子,並冊玳瓚為石之妃,忠義之士,共慶團圓。

潮劇《紅鬃烈馬》劇照 潮劇《紅鬃烈馬》劇照

《紅鬃烈馬》上集 第一場:郊遇

第二場:降馬

第三場:入府

第四場:擊掌

第五場:殿封

第六場:別窯

《紅鬃烈馬》下集

第一場:交兵

第二場:結盟

第三場:探窯

第四場:平叛

潮劇《紅鬃烈馬》劇照 潮劇《紅鬃烈馬》劇照

第五場:傳書 第六場:回窯

第七場:殿會

演職人員

新編古裝潮劇《紅鬃烈馬》廣東潮劇院一團演出

《紅鬃烈馬》上集

潮劇《紅鬃烈馬》劇照 潮劇《紅鬃烈馬》劇照

總監製:馬潤生、陳學希、劉紹喜 總策劃:劉紹生、吳華東

作曲:李廷波、陳源河

導演:田沔東

司鼓:林愛群

領奏:黃壯龍

藝術監督:楊應森、陳建欽

電視導演:辜慧龍

潮劇《紅鬃烈馬》劇照 潮劇《紅鬃烈馬》劇照

領銜主演:鄭健英、張怡凰、黃映偉 黃映偉 飾 石平貴

張怡凰 飾 王寶釧

李四海 飾 王允

鄭健英 飾 王夫人

陳秦夢 飾 魏虎

李少豐 飾 蘇龍

陳幸希 飾 馬功

陳鴻飛 飾 田夫

楊應森 飾 朱武

李義鵬 飾 巴登雲

吳玉東 飾 心蘭

陳楚卿 飾 馬嫂

洪楚雲 飾 王玉釧

翁松梅 飾 王金釧

王銳光 飾 皇帝

內侍、大臣、兵將由廣東潮劇院一團演員扮演

潮劇《紅鬃烈馬》下集

總監製:馬潤生、陳學希、劉紹喜

總策劃:劉紹生、吳華東

製片人:許壯懷

發行人:馮寶良

編劇:陳鴻岳

作曲:李廷波、陳源河

導演:田沔東

司鼓:馬御通

領奏:郭麟書

藝術監督:楊應森、陳建欽

電視導演:辜慧龍

領銜主演:鄭健英、林初發、吳奕敏

林初發 飾 石平貴

吳奕敏 飾 王寶釧

王美芳 飾 玳瓚公主

李四海 飾 王允

鄭健英 飾 王夫人

陳秦夢 飾 魏虎

李義鵬 飾 巴登雲

陳幸希 飾 馬功

陳鴻飛 飾 田夫

楊應森 飾 朱武

李少豐 飾 蘇龍

陳楚卿 飾 馬嫂

林武燕 飾 皇帝

戴淑刁 飾 白羚

蟻燕丹 飾 紫貂

吳玉東飾 心蘭

內侍、大臣、兵將由廣東潮劇院一團演員扮演

潮劇簡介

潮劇,中文拼音[cháo jù], 英文:Teochew opera、Chiu-chow opera 。 中國十大劇種之一,廣東三大劇種之一,有“南國奇葩”的美譽,以優美動聽的唱腔、音樂及獨特的表演形式,融合成極富地方特色的戲曲而享譽海內外。潮劇是潮州文化的重要傳承載體,同時,也是聯絡世界各地潮州人之間情誼的重要紐帶。因此,她是具有明顯代表性的地方劇種。作為潮州人,我們有義務去保護本土傳統文化。因為,那是體現一個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代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