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鏡頭(上下)

”197070元月,我又擔任了毛澤東的專職攝影記者。 為了主席的眼睛,我們別無選擇1973年,江青提議在毛澤系書房安裝攝影固定燈,解決了攝影燈刺眼的問題。 胡耀邦的絕照1989年4月6日,我為胡耀邦拍攝的照片,成了他的最後瞬間。

作者介紹

杜修賢,別名杜山,1926年出生,陝西米脂人。1940年參加革命,1944年在延安八路軍電影團學習攝影,從師吳印鹹先生。此後歷任八路軍關中前線野戰軍政治部攝影員;第一野戰軍政治部宣傳部攝影組副組長、副隊長。1954年調新華社北京分社任攝影組組長、社編委;新華社攝影部中央新聞攝影記者。1960年任新華社駐中南海攝影組副組長、代理組長;新華社攝影部中央新聞組組長。1971年任新華社攝影部副主任兼中央新聞組組長、中央外事攝影協作小組組長。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1980年任中國圖片社副總經理、新華社高級記者。1986年離休。
顧保孜,1957年出生,江蘇興化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現為解放軍第二炮兵政治部創作室專業作家。從1981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紀實文學《紅牆裡的瞬間》、《樣板戲出台內幕》、《鐵血N4A》、《納粹集中營的中國女孩》、《我的父親朱德》等書,先後獲得“中國優秀暢銷書獎”、“軍版圖書一等獎”、“金鑰匙圖書優勝獎”、“五個一工程獎”、“中國圖書獎”、“國家圖書獎提名獎”等獎項。

作品目錄

目錄
開頭語
第一章 黃土高坡的往事
3歲踏死一隻小雞,母親迅速變化的表情,深深印
在腦海里,成為我漫漫攝影生涯中,最早獲得捕捉
人物瞬間的記憶
小小的我用稚弱的肩頭,挑起了沉重的生活重擔。
當長工打短工,貧窮仍然像影子追隨著我家。我
開始試圖尋找改變自已命運的途徑
走投無路的路竟通往革命大道。1940軍,我走進
了革命隊伍,成長為一名有理想有文化的戰士。
1944年,在延安,我和照相機結下了終身不解之緣
第二章 走進中南海
1960年元月,我正式擔任周恩來總理專職攝影記
者。中南海西花廳里周總理和鄧大姐那富有感染
力的笑聲,至今都留在我溫馨的記憶里
喜歡孩子的鄧穎超最想聞聞奶娃娃的奶氣,可是
我們卻將小女兒放在家裡。3年後那穎超才看見
她當年想見的奶孩子
第三章 第一次隨總理出訪
1960年4月,我們在緬甸經歷了一場規模宏大、別
開生面的潑水節。周恩來、陳毅等國家領導人穿
上“裙子”,沿街潑灑祝福之水
友好訪問團即將飛往高棉。突然傳來不幸的消
息,柬浦寨國王病逝。同總理當機立斷,為代表團
成員國人做兩套喪服,友好訪問變成了弔唁活動
周恩來和胡志明在一起,儘管兩個都各代表自己
的國家和黨,但由於私交甚深、感情深厚,他們像
老朋友那樣自然、隨意,沒有拘束
第四章 三年自然災害
1961年,是新中國歷史上不堪回首的3年自然災
害的第二年;也是“忌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三
面紅旗下人禍的顯露階段
河北有一個農民直言警告周總理:“你要是糊弄我
們,再過兩三年,你也會餓死!”
總理和一個老農一段有趣的談話,竟是樣樣坦誠、
直率,沒有一點拘謹和顧忌。一個老農攔道,跪地
磕頭,高呼 “周大人……”
總理先後三次到東北視察,同數萬名工人、幹部和
家屬直接見面,無論是長春一汽,還是大慶油井,
無論百姓宿舍,還是農村田野,處處都留下了他的
足跡
周恩采滿足了蒙哥馬利的要求,在自己的住處,中
南海西花廳接待了這位在電影電視中總是歪戴頂
紫色蓓蕾帽的陸軍元帥。斯諾房裡的電話急促地
響了起來。有關方面通知他明天到北面做一天的
旅行
第五章 亞非歐十四國
1963年冬季,周恩來由陳毅陪同,率中國友好訪問
團出訪亞非歐14國。我同抵達的第一個國家
――埃及
7天之後,我們又到了阿爾巴尼亞,這是出訪14國
中的惟一的歐洲國家。總理和我們碰杯,一同度
過了1963年最後一天
年輕的總統感動地握住周恩來的手,許久沒有松
開。因為這雙手在他最危難的時候送來了巨大的
力量利慰藉
在幾內亞,忌理結我起了個跨國兄弟的名字一―
“杜山”。英俊瀟灑的周恩來成為巴基斯坦畫家筆
下的模特。中國訪問團回北京,毛澤東親自到機
場迎接
第六章 騰升的“蘑菇雲”
中國核子彈爆炸,蘇聯赫魯雪夫下台,同一天的事
情,截然不同的內容。總理高聲叫:不要跳,不要
跳,再跳樓板就要塌了
毛澤東71歲生日是在勞模陪同下度過的,餐桌旁
的毛澤樂侃侃而談,這使我又想起10年前毛澤樂
和赫魯雪夫的一灰宴席
第七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
李宗仁葉落歸根,周恩來親自到上海迎接。周恩
來和國民黨起義將領關係一直不錯,這不僅是一
國總理,也因為他曾經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
桃李滿天下
周恩萊很少出現憂愁困惑的表情,“文化大革命”
前,我拍攝過一張他這種表情的照片,今天已成為
我最滿意照片之一。邢台嚴重的地震災情,讓周
恩來無比揪心,他目不轉睛地望著機翼下的每一
寸土地,每一個村舍……
1966年4月國內政治風雲驟起,劉少奇出訪亞洲
三國。熱情洋溢的出訪之後是吉凶難卜的歸途。
專機載著劉少奇和陳毅直飛杭州。“文化大革命”
正式開始
劉少奇出訪時,毛澤東正在南方看“西遊記”,為國
家的前途擔憂,為沒經風雨缺乏鍛鍊的年輕人擔
憂,提出:打到閻王,解放小鬼
1966年6月我隨周恩來出訪歐洲。凱旋的雙足剛
踏上北京機場,“史無前例”的巴掌將我推進了“特
務、間諜”的行列。離只周恩來,離開中南海,開始
沒自尊嚴、沒自自由,充滿難堪和屈辱的生活
第八章 走近毛澤東
1969年,周恩來急電召我返京。剛剛離去,我的伙
伴們突然壯烈犧牲。我雖倖存而歸卻心碎萬片。
鄧大姐情深意長地對我說:“你是我們‘文革”以
來,在後廳會見的第一個客人。”
197070元月,我又擔任了毛澤東的專職攝影記者。
懷著神秘的心情第一班走進他的客廳,無比驚奇
地發現這裡是書的海洋。毛澤東像普通人一樣和
我們交談,親切的感覺油然而生……
第九章 廬山雲霧
1970年8月底,中共中央九屆二中全會在中國的
“名山”――廬山召開。開幕時,主席台上坐著毛
澤樂、林彪、周恩來、康生、陳伯達五位中央政治局
常務委員,閉幕時,他們中間的理論家―一陳伯達
消失了
陳毅患癌症的消急傳來,我更加焦急地盼望熟人
能出乎意外地給我帶一隻精美的打火機,能讓我
送到老總的床頭。可是我沒有如願……
1970年10月1日,斯諾取代林彪站立的位置。第
二年的“五一”,林彪撕去“無限忠於”的面紗,表露
了和毛澤東水火不容,勢不兩立的對峙神情
周恩來用心良苦,努力維護黨中央在全國人民面
前的團結的形象,想法彌補正副統帥之間顯而易
見的裂痕,他向新聞負責人發了少有的大火
林彪最後公開活動是接見羅馬尼亞客人,沒有想
到江青這時插了進來,幫了新聞界一個大忙一―
亮出一幅林彪學毛選的大照片,一個月後,林彪折
戟沉沙,毛澤東在精神重刨下,終於病例了
第十章 驚心動魄的時刻
9.12深夜,周恩來全神貫注,抓著電話高聲問:“現
在什麼位置?”大家暗暗猜測:是不是飛彈基地出
了毛病?
為迎接國慶節,天安門廣場,人們在進行列隊操
練。一牆之隔的中南海卻進入了甲級戰備
周恩來總理親自指揮,林彪的“四大金剛”在人民
大會堂被一網打盡,披看押的邱會作向醫生要安
眠藥
1972年初,最寒冷的日子,陳毅永遠閉上了難以瞑
目的眼睛。我愧對老帥,竟未將他臨終前小小的
“奢望”變成現實。毛澤東穿著睡衣突然親臨追悼

第十一章 歷史的握手
1972年2月,尼克森訪華,結束了中美幾十年的相
互敵視的歷史。周恩來選用了一張能反映他“不
卑不亢”態度的照片,姚文元不甚理解
《上海公報》發表,周恩來完成了歷史性的握手。
1972軍5月12日,尿檢發現4個血球。病魔的影
子開始緊緊跟隨周恩來
第十二章 病中周恩來
患病後的周恩來對我們依然嚴搭要求,然而,一無
所知的我卻給總理增添了許多麻煩
1973年1月5日,周恩來突然尿血,中央同意做進
一步檢查。1973年3月10日,周恩來終於離開了
西花廳,來到玉泉山接受檢查。為了對外保密,專
家們在玉泉山布置了一個治療室
1973年夏天,周恩來抱病回到延安,民眾圍住總理
的汽車,看見警衛一身泥土,忌理說“要作檢討,應
該我作!”(328)
1973年10月底,復發尿血。沉重的精神壓力不期
而至。化療中斷,癌細胞再度治頭……
第十三章 “紅外紫外”風波
澳大利亞總理訪華期間,將彩色膠捲送往香港沖
洗,這一細節被周恩來知道,決心建立中國第一流
的圖片沖洗基地,改變攝影沖洗的落後狀況
毛澤東走進垂暮歲目,他蒼老多病的形象被紅牆
阻隔了。他仍神采奕奕站在億萬人民心中,而我
們卻站在一位食五穀度歲月的老人身旁。令人焦
慮的鏡頭無法再現完美無缺的形象,為了完美,我
們備受責難和委屈
1973年春,周恩來指示我們拍攝毛澤東必須限制
在三分鐘以內。為了主席的眼睛,我們別無選擇
1973年,江青提議在毛澤系書房安裝攝影固定燈,
解決了攝影燈刺眼的問題。我們第一次使用固定
燈,就開錯了兩組燈。姚文元叫我寫檢查
周恩來擔心攝影燈里的紫外線和紅外線含量對人
體有害,責令我們提供有關數據,同時限制使用攝
影燈。並批評我是“三十無害論者”。直到毛主席
書房裡重新安上無害光線固定燈,歷的半年的“有
害光”風波才告結束
第十四章 江青的“愛好”
第一次和江青講話,她並不驕橫,顯得文雅樸素。
1962年江青要拜師學習攝影,毛澤東親自出面替
她請老師。江青開始學習攝影很認真,“圓月亮怎
么變成了長月亮?”
10年後,江青已失去風雅。興致大發叫我們拍攝
《頤和園》,拍後又輕而易舉一筆勾銷。一場辛苦
幾乎付之東流。直到1977年才礎觀眾見面
1974年初,西沙群島打了一仗,同時也崛起了一名
攝影家,引起江青極大的興趣,傾注了超乎尋常的
關注和熱忱。一紙數語,生動地刻畫了他們四個
人的政治性格:江青信口開河,為所欲為;王洪文
迎奉勢利;張春橋老謀深算;姚文元圓滑
第十五章 再次復出的鄧小平
1973年3月29日,復出一年多的鄧小平出現在毛
澤東的書房裡,在場的人都為之欣然。鄧小平沉
穩地坐在周恩來的位置上。這之後,周恩來因病
再也沒有坐到原來的座位上
1974年4月鄧小平走上聯台國大會講壇,10月又
訪問法國,帶來特殊的麵包,讓當軍留法勤工儉學
的戰友分享當年的美好時光
1974年5月29日,毛澤東、周恩來面對攝影鏡頭
最後一灰握手道別。憂傷深邃的瞬間永遠定格在
歷史的框架里。6月1日周恩來住進305醫院,有
生之年再沒有回到西花廳
1974年5月初,病理檢查發現癌乳頭狀組織脫落。
王洪文中斷周恩來輸血,張春橋振振有辭拖延治
療時間
周恩來抱病飛長沙,毛澤東一錘定音,鄧小平掌握
重權。心情舒暢的周恩來,想去日本和美國,可是
無情的手術正悄悄地等待著他
第十六章 “樣板戲”的戲外戲
毛澤東說:“蘆盪里都是水,革命火種怎么能燎原
呢?”江青要當“旗手”,就下大力普及“樣板戲”
我從新疆回到北京,很快就知道江青正在大張旗
鼓地拍攝“樣板戲”電影。我聽說一件有趣的事
情,說是江青搞電影是在主席面前“哭”出來的
毛澤東看了電影《紅燈記》,給江青潑了一盆冷水:
“這算什麼樣板戲?革命的人都被敵人殺光了,這
就是樣板戲呀?”江青的心血來潮,造成不少冤案
江青對周恩來採取實用主義態度,用著了就請,用
不著就躲。審看《智服威虎山》時,周恩來說:“不
要突出樂隊嘛!”
第十七章 榮辱不驚葉劍英
葉劍英是位頗有傳奇色彩的元帥,他以剛柔兼存、
大智若愚、榮辱不驚的優良品格彪炳於世
1969年春天,周恩來安排葉劍英到工廠參加勞動,
先和民眾多接觸,以便早日解放
葉劍英凋離北京,“發配”到長沙,元帥的心在寂寞
中靜靜地等候著
1970年8月中央在廬山召開會議。毛澤東半夜秘
密會見葉劍英,交給他一項特殊使命
林彪“自我爆炸”,葉劍英重新走上中央軍委的領
導崗位。1972年參加接待尼克森,因為說“謝謝”
而遭到批判
第十八章 空寂的中南海
“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1974年下半年,江青
煥發了從未自過的“青春活力”。我們的拍攝境地
更加艱難,處處受到她的指責
1974年10目底,江青心血來潮放大她的攝影作
品,想取而代之釣魚台18號樓的國畫。毛澤東加
以制止。江青一腔惱火變成一把大火,燒毀自己
的攝影作品
江青拋出臭名昭著的“黑詩”,又怕野心太露,幾經
反覆,終於沒有發出。她不停地變換自己的筆名,
要畫刊每期留版面,遭拒絕後,氣急販壞收回所有
照片
江青一生中有好幾次想舉辦個人影展,但是都被
主席制止而化為烏有的影展夢 。江青愛好攝影,
劫沒有辦過一次攝影展,這或許是她的一大遺憾
第十九章 偉人的最後瞬間
毛澤東在南方長達8個月,外賓南下尋覓拜會毛
澤樂,他瀟灑瞬間猶如閃電。之後他拒絕我們拍
攝台影,不許走進他的書房。我們便“悄悄地乾
活”,為毛澤東留下了許多傳神的瞬間
晚年的毛澤東愛看年輕時的照片。他思緒萬乾,
在反映他波瀾壯闊一生的攝影照片審閱單上,重
重地劃了個句號
毛澤東雙目失明,眼科著名專家唐由之為的動了
手術。周總理親自研究毛主席的病情。1976年5
月17日,毛澤東最後一次會見外賓
周恩來在305醫院向我最後訣別,說:“好了就好
了,好不了就了啦。”也和醫護、工作人員最後合影
留念,說:“以後不要在我臉上打‘××’”
1975年9月7日上午,周恩來總理的外交生涯隨
著照相機的“咔嚓”聲而永遠地結束了
周恩來9月20日再次手術。他為自己歷史寫了甄
詞,為鄧小平高聲討回公道。周恩來最後和領導
人相見,希望大家幫助王洪文
第二十章 大寨的落日
1975年9月。江青在大寨極盡表演之“才華”。濃
郁淳樸鄉野氣息的大寨在她眼裡――絕了!而江
青在我們眼裡――瘋了
江青似乎忘了前幾天的不快,忙著給鄧小平夫婦
選角度,對焦距,拍了一張合影。我見江青拍完
了,就答應鄧小平身邊的工作人員也吉他們和鄧
小平照一張合影,這時鄧小平臉上又露出了平時
的微笑
會場上有近百人,各人心態也很複雜,會場秩序跟
著江青一驚一昨、一抑一揚的講適而一陣安靜一
陣騷亂
江青從大寨返回北京,想辦個人影展的願望又一
次被毛澤東拒絕。社會上對她傳言頗多。江青情
緒一落乾丈,四面楚歌。她惡毒地結我安了兩條
罪名。主席保我一駕才免遭江青的陷害
第二十一章 周恩來 世長辭
1976年1月8日上午,周恩來合上了眼睛再沒有
醒采。臨終前他想回“家”,想“哼哼”解痛;空前絕
後的悼念,抒發了人民的真摯感情
周恩來去世後,我們開始了艱難的追悼,在百般刁
難中我們決不放棄屬於我們的那份權利。一定要
拍一張江青低頭的鏡頭;堅持發四版總理的照片;
叫記者偷拍天安門廣場;針鋒相對回駁“四不要”
身邊的工作人員早已哭幹了眼淚,哭啞了喉嚨。
這時他們等候在爐前的房間裡,準備將總理的骨
灰裝進骨灰盒裡,司是沒有想到骨灰盒竟然盛不
下總理的遺骨
周恩來骨灰拋灑江河大地,鄧大姐痛哭著摟住實
現“恩來同志遺願”不是兒子勝似兒子的警衛
第二十二章 沉浮人生喬冠華
50年代末,一出《喬老爺上轎》喜劇電影逗樂傾倒
了許多觀眾,喬冠華也沾了笑星的光,大家借花獻
佛,題“喬老爺”美名送給了當時還很年輕的部長
助理
喬冠華是一個沒有“城府”的人,不擅攀附,沒有心
計。對人對事都是“直來直去,辛辣味苦”。這大
概決定了他命中注定要經受磨難
聯大報告出來後,他卻因勞累過度心臟發生了絞
痛,幸好夫人懂得一點病理常識,送醫院及時,控
制了梗死
第二十三章 變幻莫測的秋天
1976年9日9日,毛澤東主席逝世,舉國哀悼。我
拍毛澤東遺容,卻顯得那樣神秘
毛澤東治喪期間,姚文元特彆強調突出集體領導,
而且特別注意維護江青的形象。千方百計在新聞
照片上做文章。追悼會上“五人照片”使我墜入歷
史的困惑之中
毛澤東追悼會後,王洪文突然頻頻找我,先是叫我
拍攝毛澤東遺體的資料照片,後又一反常態急切
要拍標準照,並陰陽怪氣地說:“留著開追悼會
用。”
10月4日,張春橋叫器要開除鄧小平的黨籍。10
月6日,江青摘下了最後的蘋果。當夜,“四人幫”
被粉碎
華國鋒憨態司鞠地登上了天安門,他用濃重的山
西口音宣布了“文革”的結束,幾乎與此同時我開
始了人生中的第二次政治磨難
第二十四章 胡耀邦的絕照
1989年4月6日,我為胡耀邦拍攝的照片,成了他
的最後瞬間。他為我題寫的影集書名也成為他的
絕筆。初次相見竟是永訣
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匆匆地走了,我連夜趕
制出照片,李昭看見那張西裝彩照說,這張最像耀
邦;中央同意使用彩色照片作為追悼台遺像
一個生性好動的政治家,靜悄悄地在一片充滿激
情與理想的紅土地上安歇了。簡單的安葬儀式,
鑄成了人們永恆的記憶….
1995年各季我迎著寒風,匆匆趕往出車站,和五年
前匆匆趕往機場一樣,遠方有座紅色山丘繫著我
的心
“30歲,你們就祝壽啊?”迴蕩耳際。轉眼迎來了
40歲,胡耀邦英靈已經融進共青城年輕的生命里
富華山的陵園已經成為森林公園,情侶漫步,孩童
玩耍,充滿了盎然生機。大都郡願意用心去悼念
一個純真的人
十里相聞鞭炮聲,家人45年後才回歸故里。胡家
走出偉人,房屋卻破日得幾乎倒塌。“我不是家鄉
的總書記,不能為家鄉謀特權”
胡耀邦參加革命,有緣聆聽毛澤東的一番演講。
打開家譜,孩子才發現父親字“國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