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解釋
【發音】hóng zǐ duó zhū【釋義】謂紅、紫以間色奪朱。比喻以邪奪正。
詞語出處
《論語·陽貨》 :“子曰:‘惡紫之奪朱也,惡 鄭 聲之亂雅樂也。’” 邢昺 疏:“此章記 孔子 惡邪奪正也。惡紫之奪朱也者,朱,正色;紫,閒色之好者。惡其邪好而奪正色也。”亦作“”。漢 趙岐 《<孟子>題辭》 :“ 孟子 閔悼 堯 、 舜 、 湯 、 文 、 周 、 孔 之業將遂湮微,正塗壅底,仁義荒怠,佞偽馳騁,紅紫亂朱。”
【近義詞】紅紫亂朱
成語,中國古代從殷商開始就崇尚五行,所以古代的五種正色,就是來源於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因而那五種正色分別是白、青、黑、朱、黃,相對應的有五種間色。所為間色,指的是紺(紅青色)、紅(赤之淺者)、紫、縹(淡青色)、駵黃這五種,皆是有兩種正色混合而成的,所以稱“間色”,在古代,間色象徵卑賤,只能作為便服、內衣、婦女和平民服飾,譬如《陌上桑》裡面提到的“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羅敷作為平民婦女穿的就是間色;又如《九歌》中的《東君》:‘青雲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中東君作為神的服飾。作為統治階級,是要根據禮制和身份高低、場合去選擇服裝色彩的。紫色作為間色,是卑賤的象徵,原本是不被貴族階級重視的,偏偏諸侯裡面出現了一個異數,他就是著名的春秋霸主-齊桓公姜小白同學了。《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有云:“齊桓公好服紫,一國盡服紫,當是時也,五素不得一紫。”,《史記·蘇代遺燕王書》:“齊紫,敗素也,而價十倍。”,這些記載都說明了齊桓公作為一個身份尊貴的統治者,居然會喜歡穿紫色的衣服,而作為嚴格遵守先王法制的孔子當然不滿紫色奪去朱色的地位,所以發出“惡紫之奪朱”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