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砂溪

紅砂溪

紅砂溪--人稱桑植的“小西藏”,是一座養在深閨.人未識的人間仙境。

簡介

紅砂溪,人稱桑植的“小西藏”,是一座養在深閨.人未識的人間仙境。

美景

紅砂溪,地處張家界市核心景區邊緣。東與世界自然遺產——武陵源相連,南與楊家界風景區接壤,西與桑植縣城相距八公里,北面仗鼓山脈是瑞塔鋪鎮的天然屏障,中間是一條十多公里的大峽谷。

當你到達“仗鼓橋”,迎面就是紅砂溪的天然門戶——寶溪口。一條幽深的大峽谷劈山而出,發出“轟隆隆”的水瀑聲。兩岸綠樹森森,石峰矗立。蔭涼的清風含著陣陣花香襲來,沁人心脾。夏日的暑氣一掃而光,給人換來一身輕鬆。山崖上,竹雞、斑雞、野雞,還有嘰嘰喳喳的麻雀,東竄西跳,婉轉歡歌。一群群頑皮的小獼猴戲耍著,會從你眼前的叢林中呼嘯而過……

峽谷兩岸,兩座雄獅般的巨石,頭頂蒼天,腳踏寶溪,虎視山門,威風凜然。人們稱它“雙獅把關”。山谷植被蔥蘢,溪流蜿蜒。再往前行便是“仙女下池”。池邊有一塊十米見方的小坪台。且莫小看它了,它還是紅砂溪的一塊風水寶地吶。夏天,松濤陣陣,溪流淙淙。冬季,雲蒸霞蔚,溫暖如春,是一座天然氧吧。岸邊三棵兩人合抱的大血藤,遮天蔽日。原來,它們是三個雲遊的道人,因為偷看仙女洗澡,而被觀音懲定於此 。在這裡,據說還挖到過一具三百年前的女屍,出土時面色紅潤,肌膚嬌嫩,令人驚奇。

沿著河岸的簡易公路,前行數十步,山崖上一幅大型摩崖石刻: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這是六十年代,瑞市在這裡修水渠時留下的。目睹那剛勁蒼遒的的凹槽鐫刻,仿佛又把我們的記憶,帶回到上個世紀,那戰天鬥地的火紅年代。“一方山水養一方人”,紅砂溪地處深山,水資源極其豐富,是澧水的支流——酉水的發源地之一。八十年代,瑞塔鋪鎮在這裡投資興建的大型人飲工程,受益千家萬戶,澆灌萬畝良田。

跨過

山門,來到紅砂溪村部,地勢豁然開朗。遠眺,諸峰巍峨,猶如天山聳立;近視,群山環抱,起伏連綿,恰似一座圍欄。山彎里,溪流縱橫,炊煙繚繞,翠鳥聲聲,牧笛悠揚。靠東邊的河岸上,蒼松翠柏掩映中,一棟棟青磚瓦屋弱隱弱現,恰似仙山瓊閣。如果你要追溯紅砂溪“開荒斬草”的歷史,那得從南宋的時候說起。傳說南宋的時候,懷化有個姓仇的三兄弟,發現紅砂溪風景優美,礦產豐富,就帶著大量金銀財寶到這一帶落腳。起初在瑞市紅包上落腳,因不服水土,搬進紅砂溪。後來姓周、姓李、姓陳的,也源源不斷地遷入紅砂溪,使這裡變得熱鬧繁華起來。這裡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到元明時期,建了四十八座煉鐵高樓,一百多座石灰窯,十多處小煤窯。溪河兩岸,土家吊腳樓鱗次櫛比。長達數百米的巷街,全部用生鐵板鋪成。過路行人雨天不濕鞋,晴天不沾灰。大戶人家的金銀要用竹筐挑,竹墊曬。這裡的老人自豪地說,那時,這裡不叫紅砂溪,而叫“興隆街”。鼎盛之勢,可見一斑。

好歌唱來好歌回,

好客喝酒好客陪,

武官陪的楊六郎,

文官陪的包丞相。

三蔸杉樹並排生,

中間又生涼水井,

手掌捧水給郎喝,

我郎自有小妹疼。

……

山歌是紅砂溪人的命根子。他們用山歌抒發愛情的美妙,傾吐勞作的艱辛,描繪生活的美景。那歌是從山泉中流淌出來的,滲透著土家少女的熱吻;那歌是從峽谷中迸發出來的,渲泄著土家漢子的野性粗獷。這裡的老農仇經常在回龍潭一帶拉開架勢,搭起歌台,進行對歌。有的嗓音高亢,有的委婉“取彩”,足以彰顯出紅砂溪山歌的絕技。這裡是“山歌的王國”。山歌、小調有近一千首,如果收集起來,可以把這裡的山歌編成《紅砂溪山歌集》。

“南朝六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紅砂溪河谷兩岸,古木參天,寺院密布,暮鼓晨鐘,香火鼎盛。證實當時的紅砂溪,的確是當時湘西的佛教聖地。海拔1080米的涼風界千佛寺,有著上千年的悠久歷史。寺廟內供奉有萬歲牌、關公爺、祖師爺、司命菩薩、韋陀菩薩、金司傳耳、挖心見佛、雷公火閃、十八羅漢等一千座佛像,禪房內吊有一座四人合圍、兩米多高的大寺鐘,萬歲牌下還有一口小鍾,罩著一個偷吃狗肉的和尚。廟宇雖因年代久遠而倒塌,殘亘斷垣,遺址尚存。桑植、永順、慈利等地的信男善女,至今仍絡繹不絕地前去燒香、拜佛、許願。在紅砂溪,著名的寺廟有簸箕山的尼姑奄、菩提山的太平寺、仇家坡的五公廟、劉家坡的濟公廟,還有廟嶺崗、叢籠堡、周家坡大土地廟等十餘處,這些廟宇隨著年代久遠,時代變遷,現已大部損毀,至今遺蹟依稀可見。

五月的山鄉,是激情燃燒的時節。溪河裡,山崖上,月季花、映山紅綻開了燦爛的笑容。走進這裡,宛如走進無比美妙的世界裡。這裡一步一道美麗的風景,一道風景又有一個美妙的傳說。

看!峽谷對岸一座高大的石樁,酷似一個直立的“蜜蜂桶”,那就是“蜂桶岩”。傳說,那裡藏著數不清的金杯銀盞,金盆玉碟。當地的土家山寨,誰家屋裡有紅白喜事,儘管到裡面借用。不知何年何月,有一個“貪心之人”,到“蜂桶岩”借了許多金杯銀盞,卻捨不得退還回去,從此“蜂桶岩”石門緊閉,當地人有大務小事,再也無法借到這些金杯銀盞了。至今這裡的山民們都很厭惡那些“貪心之人”,一直保持著純樸、善良、熱情、大方的優良習俗。自有史以來,這裡沒有械鬥、沒有紛爭,人們朝夕相伴,和諧共處。

這裡還有一座將軍岩!那雄偉的身軀,那頭頂的花翎,那護身的鎧甲,沒有哪一點不像天子山四十八將軍。對了,這裡的老鄉會告訴你,他正是天子山四十八將軍中的一個。當年將軍隊伍從紅砂溪路過,一個將軍在叢林中出恭,因山高林密迷了路,故而化成了這座將軍岩。不過人們送了他一個不雅的名字,叫“屙屎將軍”。

趟過幾道小溪,越過一個山灣,人們會忽然聽見“嘩嘩”的流水聲,一陣陣清風撲面而來,頓覺心曠神怡。高高的山峰,不時傳來陣陣回音,這是這裡的中年男女又在對歌。歌聲給這寂靜的山野增添了無限情趣。“嘩嘩”的水聲,原始的山歌和孩子們的嬉戲打鬧聲,與原野中的空山鳥語,匯成了世界上最美妙的樂章。你暫且可以拋開塵世的煩惱,將自己塵封在這幽靜清涼的世界裡,大口大口地喝著乳汁般的甘泉,你會由衷的感觸:好爽,真的好爽!

再向前,兩岸的山峰,更像一座座人型,或者某一物體,這一帶有“金猴望月”,“群仙赴會”,“罐尖山”,“神仙洞”。還有,高聳入雲的石峰,上面頂著一塊平面巨石的“棋盤岩”;叢林中突兀而出的“三尖岩”;萬丈懸崖上長出兩個大孔的“牛鼻峰”;懸崖上兩道瀑布從天而降的“二洞泉”;還有群峰護衛的“人形山峰”;座北朝南,頭頂披肩,雙手合十的“觀音山”。老人會告訴你:“這條溪,十幾里路,幾十個景點,上百個傳說”

這裡是盛產故事的地方。“射梁箭”的故事,真的叫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傳說宋末年間,秦後發跡當上了茅崗土司王,秦後娘死後託夢於他,要他閉門練功三年六個月,等到雞飛狗上屋時,打開大門,彎弓射箭,殺死皇帝,奪取皇位。秦後依計行事,隱居紅砂溪,閉門練功,一日三餐由嫂子伺候。哪知剛到三年,嫂子就厭煩起來,把狗放在屋脊上,把雞趕得滿天飛,趕快叫秦後射箭。秦後以為時機已到,慌忙敞開大門,張弓搭箭,向皇宮天子方向射了三箭。剎時,後院楠竹全部炸開,一個節頭炸出一個竹人竹馬,加上三千烏鴉兵。只因還差六個月,兵馬眼睛尚未睜開,剛竄出來就全部死在地上。而秦後射的三箭,一箭射在皇宮樑上,一箭射在龍椅上,還有一箭從皇帝頭上飛過。皇帝大為震驚,隨之發兵江南,將秦後捉拿歸案,並下令於“六月六”將秦後凌遲處死。當秦後皮被剝開,只見背上三條金龍化成三道金光沖天而去。一時間,宮廷烏天黑地,雷鳴電閃,飛沙走石,日月無光。皇帝知道錯殺了真命天子,急忙跪倒在地,向天許願:每年六月初六、十六、二十六讓秦後坐王位三天。皇帝親施三拜九叩之禮。為了紀念英雄秦後,當地人每年六月初六都要把衣服拿出來暴曬三日,俗稱“秦後曬皮”。

這裡還流傳著“過山龍”的故事。秦後降生那天,鸞鳳和鳴,百鳥歡唱,祥雲繞樑,七日不絕。忽然,一條長龍跪倒在秦後父親面前,說:你生的兒子是一條孽龍,如不剷除,必然後患無窮。秦後父親卻說:江山是你的,兒子是我的,我們一切隨緣吧!真龍無言以對,羞辱交加,在黑峪里橫衝直撞,把個好端端的紅砂溪沖了個千岩萬壑、七溝八梁。它正朝西頭馬子嶺方向離去,卻在“龍王溝”遇上一個少婦在河裡給小孩洗尿布,長龍只好就地打了一個轉,身後留下一彎平川(至今村部所在地),然後一頭向北扎去,竟然把一座高大雄偉的仗鼓山一劈兩半,落荒而逃。如今,這裡還流傳著一句古詩:“仗鼓無端驚黑峪,真龍何事掃紅砂?”

如今,紅砂溪已成為人們嚮往的休閒旅遊的好地方,陸續來這裡探險尋奇以及搞戶外活動的人絡繹不絕。近年來,瑞塔鋪鎮黨委政府提出了打造“工業重鎮、文化名鎮”兩個品牌,實施民俗生態休閒旅遊新戰略。已引進外資3700多萬元,建成了以紅砂溪為軸心的三十七家工礦企業,在寶溪口,建有獼猴園觀賞區;在風埡,建有200多畝的高山“雲霧茶”基地;在簸箕山,建有500畝乾果示範基地。隨著打造張家界後花園和二埡工業園的興建,紅砂溪將面臨更加美好的發展前景。

紅砂溪原生態旅遊觀光園是圍繞張家界旅遊打造的後花園,弘揚桑植民歌文化,開闢桑植旅遊新景區,把紅砂溪奇山秀水、深山古寺、土家山歌、民俗風情和歷史傳說等豐富的旅遊資源推向世界。峽谷兩岸,兩座雄獅般的巨石,頭頂蒼天,腳踏寶溪,虎視山門,威風凜然。人們稱它“雙獅把關”。山谷植被蔥蘢,溪流蜿蜒。嚮導饒有情趣地指著一處鼓著白泡的“回水凼”說,這是“仙女下池”。它是紅砂溪的一塊風水寶地。夏天,松濤陣陣,溪流淙淙。冬季,雲蒸霞蔚,溫暖如春,是一座天然氧吧。岸邊三棵兩人合抱的大血藤,遮天蔽日。原來,它們是三個雲遊的道人,因為偷看仙女洗澡,而被觀音點定於此。在這裡,據說還挖到過一具三百年前的女屍,出土時面色紅潤,肌膚嬌嫩,令人驚奇。

紅砂溪原生態旅遊觀光園是圍繞張家界旅遊打造的後花園,弘揚桑植民歌文化,開闢桑植旅遊新景區,把紅砂溪奇山秀水、深山古寺、土家山歌、民俗風情和歷史傳說等豐富的旅遊資源推向世界。紅砂溪!一部塵封已久的厚重史書,一顆埋在深山裡的“璀璨明珠”!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