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石砬小米

紅石砬小米

紅石砬小米,吉林省農安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據《農安縣誌》記載 ,紅石砬小米栽培、種植和生產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清光緒八年(1882年),該區域人們發現紅色土壤並不適宜小麥、水稻和玉米等作物的生長,但種植的穀子長勢良好,並且米粒飽滿、味道香濃、顏色呈金黃色,且產量豐富,故此沿襲耕種,使培植和生產得到了空前發展,並遠銷到全國各地。由於小米產地土質呈棕紅色和當地被人們稱之為“紅石砬”,因此,人們就習慣的把當地所產的小米稱之為“紅石砬小米”。紅石砬小米名稱有史料記載源於《農安縣誌》第二章:農業關於對穀子生產的描述。原文為:晚清溥儀時期,曾挑選上等“紅石砬小米”運往長春供皇宮御用。

2012年12月2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紅石砬小米”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產品特點

感官特徵

紅石砬小米 紅石砬小米

紅石砬小米色澤鮮黃,米粒小而圓潤飽滿,手感光滑沉實,煮熟的小米飯鬆軟油亮、入口柔軟、飯香濃郁、粘而不粘口、易於蒸煮,涼飯不回生。煮熟的小米粥更是黃粘適口,綿甜爽滑,唇齒留香。

理化特徵

紅石砬小米水分小於或等於13.0%,直鏈澱粉:15.0—22.0%,膠稠度大於95毫米,粗脂肪在2.5%—4%之間,維生素B1在3毫克/千克—5毫克/千克,礦物質小於或等於0.01%。

產地環境

地理位置

紅石砬小米產區地處農安縣東部,松花江西岸。分別與松原市、扶餘市、德惠市為鄰,年均氣溫4.9度,無霜期146天,降水量507.7毫米,有效積溫2800度。地勢平坦,西部和西北部略高,東北部略低,地貌有台地、川台、沙地三大類型。四季分明,屬溫帶大陸性季風區氣候。東西寬45千米,南北長50千米,總面積800平方千米。基地橫跨農安縣靠山鎮、新農鄉、萬金塔鄉、黃魚圈鄉、青山鄉等5個鄉鎮及多個行政村,特有的地理位置和生態環境為紅石砬小米特有品質的形成提供了優越條件。

氣候特點

紅石砬小米產區屬溫帶大陸性季風區氣候。氣候特點是溫度、雨量、光照的季節性變化顯著。春季乾燥多風,夏季溫熱多雨,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氣溫4.9度。最冷月一月平均氣溫為—17度,最熱月七月平均氣溫為23.2度,年日照時數為2590小時。基地地處緯度比較高,日出早,日落晚,並且中午陽光特別充足,對穀子的生長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年降雨為507.7毫米,降雨量的年內分配,多集中於六月至九月,約占全年降雨量的70—80%。而作物播種期的四、五月份雨量最少,僅占年雨量的10%。五、六月份為全年蒸發量最大的月份,約占年蒸發量的34%。春雨少、春風大、蒸發強,“春旱夏澇”與紅石砬小米的“早宜旱、中宜濕、後怕澇”的需水規律相適應,這正是紅石砬小米得以豐收的堅實基礎。無霜期按有效無霜期計算為126天至146天。初霜日期一般在九月下旬,終霜日期在五月上旬。有利於紅石砬小米乾物質積累。

豐富水源

紅石砬小米產區水資源豐富,基礎設施齊備。松花江、伊通河、新開河穿境而過;有大中型水庫4座;波羅湖是吉林省第三大自然泡塘和濕地。全縣共有大小河流43條。水資源總量為46950萬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2150萬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16600立方米,重複量1800萬立方米,水資源豐富,而且水質非常好,經檢測各項指標已達到礦泉水的要求,又有自然形成多處泉眼,造就了紅石砬小米膠稠度(膠稠度≤98毫米)適中,不粘,適口性好的特點。

良好的土壤

紅石砬小米 紅石砬小米

紅石砬小米產區土地平整,土壤疏鬆、透水、透氣,保存養分性能好。基地土壤深層土質均為棕紅色。速效氮為87毫克/千克—115毫克/千克,土壤有效磷為15毫克/千克—21毫克/千克,土壤速效鉀為140毫克—165毫克/千克,同時,含有銅、鐵、錳、鈣、鋅、鎂、鉬、硒等作物生長必須的微量元素。由於其特殊的水質、土壤、氣候形成了耕層通透性好、土壤養分豐富的獨特農作物生長環境。紅石砬地區特有的土壤使紅石砬小米直鏈澱粉含量適中,蛋白質和粗脂肪較高的獨有質量特色。

歷史淵源

據《農安縣誌》記載,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清朝政府為擴大糧食生產,開放吉林部分禁地用於招墾。關內流民試種五穀,因粟麥“保歲易為”的特徵,故以粟麥居多,鮮有水稻。

經過長期的種植實踐,到清光緒八年(1882年),人們發現該區域的自然條件並不十分適宜小麥生長,因而逐漸淡之;同時卻發現該地區小米的長勢良好,並且米粒飽滿、味道香濃、顏色呈金黃色,真可謂色香味俱全,且產量豐富,故此沿襲耕種。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當時的農業種植格局為“三成種穀,二成種秫(高粱),二成種豆,一成種麥,一成種雜糧,一成種罌栗”。紅石砬小米的種植面積占當時種植總面積的30%,不僅產量位居全國前列,並且有著便利的水上交通——松花江水運。因此各地的糧商紛紛雲集於此,一時間松花江面船來船往,運銷頻繁,紅石砬小米交易空前繁榮。

至偽滿時期,末代皇帝溥儀十分喜愛吃小米,是早餐必備的食品,溥儀遷都長春後,地方官員為討得溥儀的歡心與封賞,就將紅石砬小米推薦給溥儀食用。溥儀食用後感覺香甜可口,色味極佳,有一種從未體驗過的味道和口感,吃過之後回味無窮,連連稱讚紅石砬小米,並將紅石砬小米定為皇家專用小米,命當地官員每年貢奉紅石砬小米,因此,紅石砬小米又被當地人稱為貢米。不僅銷往遼寧省、黑龍江省等周邊省市,還銷往北京和上海等發達地區。

紅石砬小米生產從解放後至1983年的自然農業發展階段,受“大集體、大鍋飯、大幫哄”體制的約束,農民發展生產的積極性低,仍然採用傳統的、原始的生產經營方式,農業經濟發展比較緩慢,導致紅石砬小米種植面積下降。

從1978年開始,家庭承包經營的全面展開,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農業科技快速發展,糧食生產能力迅速提高,紅石砬小米的產量也在逐漸提高。

2001年開始,中國傳統農業加快了向有機農業的轉變的速度,開始了訂單農業,現代有機農業快速發展。紅石砬小米有機生產從最初的幾個村發展到多個鄉鎮,種植面積近3000公頃,直接或間接地帶動致富農戶2500戶左右,使簽約農戶收入均增長10%左右。

生產情況

紅石砬小米種植基地 紅石砬小米種植基地

2011年,紅石砬小米在農安市場占有率達到82%以上,長春市市場占有率達到10%,吉林省市場占有率達到了5.5%。年產小米1500噸,產值達到了5450萬元。

產品榮譽

紅石砬小米先後獲得中國長春國際農業食品博覽(交易)會“名牌產品”稱號、“吉林著名商標”、“吉林省銷售市場最佳養生保健產品”等榮譽稱號。

2005—2009年,紅石砬小米連續參加了五屆東北亞投資貿易博覽會被評為金獎。連續九屆參加中國長春農業食品博覽會及交易會獲得最佳暢銷產品稱號。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紅石砬小米產地範圍為吉林省農安縣靠山鎮、新農鄉、青山鄉、黃魚圈鄉、萬金塔鄉5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公矮二號”,“公矮五號”等適宜品種。

二、立地條件

土壤選擇厚層黑鈣土,深層土質為棕紅色,耕層厚度≥25厘米,土壤有機質含量≥1%,土壤pH值7.0至8.0。

紅石砬小米 紅石砬小米

三、栽培管理

1.播種時間:4月25日至5月10日。

2.種植密度:壟作每公頃不高於75萬株,平播每公頃不高於95萬株。

3.生長期管理:拔節到孕穗期結合中耕培土和澆水,進行追肥,每公頃每年施腐熟有機肥≥30立方米。收穫前30天內禁止追肥

4.收穫:谷穗80%的籽粒達到成熟時收穫。不同品種單打、單收、單貯。

5.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加工

穀子原糧→清理(磁選)→礱穀→碾米→精選→定量→包裝→檢驗→入庫。

五、貯藏

小米安全貯藏的水分應控制在13%以下,常溫下密閉保存不超過12個月。

六、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色澤鮮黃,米粒小而圓潤飽滿,手感光滑沉實,小米飯鬆軟油亮、入口柔軟、飯香濃郁、粘而不粘口、易於蒸煮,涼飯不回生。小米粥黃粘適口,綿甜爽滑。

2.理化指標:水分≤13.0%;蛋白質含量:9.5%至10%;直鏈澱粉:15.0%至22.0%;膠稠度:90毫米至98毫米;粗脂肪:2.5%至4%;維生素B1:3毫克/千克至5毫克/千克。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紅石砬小米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吉林省農安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吉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國家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紅石砬小米的法定檢測機構由吉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