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作內容
《紅白芙蓉圖》是雙幅畫,描寫紅白芙蓉盛開的景色。紅、白芙蓉各兩朵,都畫盛開時的花瓣,紅色嬌艷鮮嫩,白色粉白如玉,花葉為深綠色。
左上部都有題款“慶元丁巳歲李迪畫”。
創作背景
根據兩幅左上部都有題款“慶元丁巳歲李迪畫”,可知兩幅作品是南宋慶元三年(1197年)由宮廷畫家李迪創作。
藝術鑑賞
技法
畫面有濃厚的色彩,採用沒骨畫的技巧,過渡自然,表現出芙蓉花瓣形態及色彩細微的變化特徵、細膩而透明的色彩,體現出富麗、鮮潤的特點。該圖筆法纖細而且色彩的層次極為微妙,因而富於情趣,線描的技法細緻入微。兩圖相比,紅芙蓉構圖和對花的整體把握更好一些。該畫一改北宋以來用坡石、花草、禽鳥等要素俱全的方式來表現宮苑小景的花鳥畫技,而是採用了折枝、局部和尋常花鳥來表現特定和瞬間的意境和情態,從而形成了構思新奇、主題鮮明、描繪生動、筆墨精妙和手法多樣的風格,給人以清新優雅的感覺。
從畫中可見作者對芙蓉的生態觀察精細入微,尤如花瓣在絹素上微微伸展,發出悠香撲鼻的花味,使觀者有怡心悅目之感,花葉與花蕾的輪廓線各不相同,葉用線勾勒素描,葉脈清晰,可見陰面陽面之別;花蕾的畫線較為鮮活而富有彈性。
構圖
這兩件作品,從構圖上而言,打破了北宋以來全景式構圖,畫家本人有意識地組織折枝與花卉的姿態,先以細筆勾勒,再填以重彩。 該圖畫面布置比較緊湊。
名家點評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單國強:《紅白芙蓉圖》被認為是南宋院體花鳥畫的最高水平之作。畫面色彩較厚,暈染採用沒骨畫的技巧,過渡自然,表現出芙蓉花瓣形態及色彩細微的變化特徵。細膩而透明的色彩,體現出富麗、鮮潤的特點。
研究價值
兩幅芙蓉圖是能代表南宋院體花鳥畫最高水平的作品,由於南宋花鳥畫家中只有少數幾位有署名,所以《紅白芙蓉圖》成為研究南宋花鳥畫的重要資料。
歷史傳承
這兩幅畫原來是圓明園的藏品,後來流落海外,最終入藏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紅白芙蓉圖》兩幅畫本來應為各自獨立的冊頁,但為了配合由日本茶道的審美觀所誕生的“唐繪”鑑賞,因而被改裱成一對掛軸。
作者簡介
李迪,生卒年未詳。南宋畫家,河陽(今河南孟縣)人,供職於孝宗趙自、光宗趙惇、寧宗趙擴三朝(1163—1224)畫院。擅畫花鳥、竹石、走陴,長於寫生,論者說他畫鳩“作寒冷狀,精俊如生”,畫鵲鴿“翹翹欲起”。樹石畫法接近崔白、李唐間,亦作山水小景,不如花鳥精工,但明代汗珂玉說他畫山水本領不下於花鳥;傳世作品有《風雨歸牧圖》軸,《雪樹寒禽圖》軸,《鷹雉圖》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