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詞語
拼音:hónghuǒ
[flourishing]∶形容旺盛〈石榴花越開越紅火〉
[prosperous]∶經濟優裕〈她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形容興旺、熱鬧、熱烈。 魏巍 《東方》第一部第六章:“時間不長,他已經置買了一輛膠輪大車,一匹大黑騾子,成為 鳳凰堡 日子最紅火的一家。” 孫犁 《白洋淀紀事·戰士》:“他們的肉鋪比以前紅火多了!” 王汶石 《大木匠》二:“大木匠踏進集市的當兒,集市正紅火到頂點。”
紅火,即 正月十五鬧元宵。山西各地,鬧紅火的形式不大相同,相同之處是都在正月十五鬧。有些,是從 正月十四鬧到 正月十六的,也有從正月十五鬧到十七的,還有光在正月十五晚上鬧的。
民俗節日
正月十五鬧元宵,是山西一年中規模最大,人員最集中,參與演出人數最多的民間民眾性文藝活動。每個元宵期,已成為山西民間藝術薈萃競技的日子。
元宵之夜,人流不息,熱鬧非凡;鞭炮鼓鈸鏗鏘入耳,龍燈、旱船蜿蜒起舞,高蹺、竹馬娜娜而行,形成驚天動地的民眾性文藝活動高潮。
活動盛況
“鬧紅火”的活動據傳秦、漢時已開始,到唐代有所發展,到宋時風靡一時。歷史上,這種“鬧紅火”活動據說有七十一種節目。山西境內,流傳於各地的民間社火表演、跑法,步路有許多相似之處,實則技藝風格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太原市區流傳著這樣的民謠:“城南的獅子城西的龍,城內的高蹺技藝精”。柳巷街道組織的高蹺隊,鼓點快,變化多,具有濃厚的冀中風格。而廟前街道組織的高蹺隊,則舞步穩健,動作舒展,是典型的太原傳統步法。在正月十五鬧紅火的人流中,自然有“ 徐溝的鐵棍愛煞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