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斷

《紅樓夢斷》是當代作家高陽所著包括四部作品:《秣陵春》、《茂陵秋》、《五陵游》和《延陵劍》。《秣陵春》與《茂陵秋》兩部主要是在寫李家的敗落,而後兩部《五陵游》與《延陵劍》則寫了曹家的敗落。

紅樓夢斷》以親歷的筆法,詳細介紹了曹雪芹《紅樓夢》中賈、史、王、薛中由衰而亡的過程。
前兩冊寫李煦一家的敗落,“樹倒猢猻散”,繁華落盡終成夢。緊承著不可逆轉之勢,後兩冊寫芹官曆經“朱門繡戶、錦衣玉食”,而後家道中落,直至被抄家、籍沒回京的過程。往昔的夢終醒來,紅樓之夢亦離斷,此謂是“紅樓夢斷”。而四分冊之名又是何意呢,初看起來生疏,而感覺上又似乎熟悉。據查,特引文如下:
一 《正德江寧縣誌·上》:“按建康志周顯王四十八年。楚熊商築石頭。置邑曰金陵。秦改秣陵。改金陵邑為秣陵縣。屬鄣郡。漢封劉纏為秣陵侯。縣廢。建武初。復。屬丹陽郡。吳改秣陵為建業。晉太康元年。復曰秣陵。……明年改江寧。”
《南京文獻》第二冊 上海書店1991年8月出版
二 “秦置。更名凡六。秦改金陵為秣陵。在舊江寧東南六十里秣陵橋東北。晉以建業為秣陵。即今江寧縣……。”(第743頁)
三 “漢武帝陵也。在陝西興平縣東北。[漢書武帝紀][後元二年。葬茂陵]本槐里之茂鄉。初置茂陵邑。宣帝始為縣。晉併入始平。司馬相如病免。家居茂陵。即此。”(第665頁)
四 “[漢書原涉傳]郡國諸豪及長安五陵諸為氣節者。皆歸慕之。[注]五陵。謂長陵安陵陽陵茂陵平陵也。[班固賦]南望杜霸。北眺五陵。[徐陵文]五陵豪族。充選掖庭。(第115頁)
五 “秋吳邑.季札所封.即今江蘇武進縣治.在陝西鹹陽縣西北.漢成帝陵.[漢書成帝紀][綏和二年.葬延陵]臣瓚曰。扶風。長安六十二里。”(第384頁)
《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臧勵 等編商務印書館香港分館1931年5月初版
由引文中可以看出四者皆與地名有關,然而僅僅是如此么,作者取用這些名字是否還有其它意味呢。當然有的。由引文一、二條可以看出秣陵即小說中之江寧,李煦任江寧織造之處,即今之南京。再看茂陵,引注中說相如病免,家居茂陵。與之相印證,李商隱有“休問梁園舊賓客,茂陵秋雨病相如”,(2)詩中“病相如”即指司馬相如病免,回顧小說中《茂陵秋》這一部正是寫到李煦一家被抄,繁華散盡,世態炎涼之淒景,其意正合茂陵之秋。一春一秋,一榮一枯,互為映襯,春之榮更顯秋之枯,秋之枯亦指榮之危。這裡春秋並非指其氣候而言,實是指境況之對比。所謂“本槐里之茂鄉”,於今已是如秋般凋零了。與此相類,五陵亦非實指地名,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五陵年少掙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3)此時的白樂天亦並非在陝西五陵,而是在江州,所謂“江州司馬青衫濕”。(4)杜甫《秋興八首》說:“五陵裘馬自輕肥”,引文中“五陵豪族,充選掖庭”皆另有其意。另外,作者亦在小說中有交代,“十年磨劍,五陵結客,把平生涕淚都飄盡……。”至此我們可以大致得知“五陵年少”乃“紈絝子弟”的代稱,而《五陵游》中,也正是少年曹雪芹出場,此時曹家雖家道中落,但依然“錦衣玉食”,其依然只知“五陵結客”。而延陵又何指呢,引文中說春秋吳邑,季札所封。故有“延陵季子”之稱,“孤竹延陵,讓國揚名”(5)亦是指此,其實文中作者亦已指明,在朱實與何謹欣賞詩畫時有“押了三方圓章:‘延陵’、‘太史氏’、‘玉延亭主’……明朝弘曆年間的吳文定公,蘇州人,……又稱玉延亭主。”由此可以判定延陵乃蘇州,曹 任蘇州織造之處。此外,李白有詩:“風流少年時,京洛事游遨,腰間延陵劍,玉帶明珠袍。我昔鬥雞徒,連延五陵豪……”又“碧天斂海色,流水折江心。我有延陵劍,君無陸賈金。艱難此為別,惆悵一何深!”(6)此亦與上部《五陵游》之“結客少年”相對比,而《延陵劍》這部正是曹家被籍沒歸京之時,恰恰是,“我昔鬥雞徒”,今是“艱難此為別,惆悵一何深!”至此我們可以看出,高陽如此命名,並非是僅指地名,而是背後有其深厚的文化內涵。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