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安城東工業園

紅安城東工業園

紅安城東工業園位於湖北省管經濟技術開發區—紅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內、杏花大道兩側,規劃占地面積3000畝,一期實際開發面積1000畝。

區位優勢

紅安高新技術產業園居中國中部,臨水陸空港,位武漢以北,素有武漢“後花園”之稱,是武漢“1小時經濟圈”的衛星城,處在“8+1武漢城市圈”的緊密圈,屬“中部崛起”戰略的中心地帶,“長江經濟帶”的裙帶區,“雙強雙興”發展戰略的重點區。

緊鄰“一環”“兩港”(距武漢外環紅安出口18公里;距陽邏深水港、天河國際空港、武漢火車站均為30分鐘車程);橫貫“兩高”武麻高速公路、麻竹高速公路)、“兩鐵”(滬漢蓉高速鐵路,京廣、京九連線線);靠近“三高”(京珠、滬西、大廣三條高速公路)、“四道”(106、107、312、318四條國道)。

產業布局

以力神電池、品上家居、中鐵盾構、川東服裝、振鑫物流、佰昌電子商務、引領包裝、斯曼新材料、紅珊瑚藥業等為代表的汽車零部件、家具家居、新型建材、服裝、智慧型物流、電子商務、印刷包裝、新材料、生物醫藥9大產業集群初具規模;以天弓智慧型、創銳軸承、海藍裝備、朗逸科技為代表的創新、革新型企業競相爭艷;以萬佳宏、弘美達、航宇為代表的300多家中小型企業遍地開花。

在經濟壓力持續加大的情況下,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均高於省市平均指標和同級開發區,地區生產總值逐年遞增10億元,年均增速達14%;累計完成各類固定資產投資300億元,年均增速30%,投資比重上升27個百分點;規上工業總產值、工業用電量、工業稅收年增長20%以上,園區已成為全縣經濟發展的龍頭和引擎。

招商引資

8月29日,紅安縣2017年第六、第七批招商引資項目——谷川聯行有限公司總經理湯一弟帶領公司高層以及國富金融研究院、省高投風控公司來紅安開展項目對接。紅安縣委副書記劉堂軍,紅安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詹才春陪同。

谷川聯行有限公司來紅安開展項目對接 谷川聯行有限公司來紅安開展項目對接

湯一弟表示,谷川聯行作為全國招商解決方案供應商,將積極在項目競爭、產業配套、人才科技、財政金融等八個方面發揮優勢,打造連線投資者與招商載體的橋樑,推動紅安招商引資和經濟發展。

優惠政策

紅安城東工業園主要為外來投資者在紅安投資需要而設立。園區由紅安縣政府及相關部門進行前期建設。園區實現“六通一平”,即路通、電通、水通、電話通、寬頻網通、有線電視通和土地平整。在工業園區投資建廠,除可以享受紅安縣人民政府出台的《紅安縣鼓勵外來投資的若干規定》所提出的優惠政策之外,還可以根據投資規模的大小以及投資的類別得到特別的優惠和照顧。

紅安縣城東工業園通過三年的開發已初具規模。已有浙江華盛達(上公司)、香港榮亨、上海保榮等知名企業落戶園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配套功能正在逐步完善。在該園區投資可以充分利用紅安的政治和區位優勢、緊鄰紅安縣城的便利條件以及紅安縣政府提供的寬鬆環境和優惠政策,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

生活配套

優容的投資環境,引來千商雲集。始終堅持“產業第一、企業家老大”的理念,把企業和企業家當作園區的主人,盡全力為企業創造最優的發展環境,新區“平安指數”、“發展指數”、“幸福指數”深受社會各界讚譽,實施“天眼工程”,開展千企攜手聯防聯創聯建行動,積極創建陽光、公正的投資就業環境。民眾支持,企業發展,遷祖廟、移祖墳、搬祖屋,幾年來無一例集體上訪、越級上訪,投資客商和社會各界譽之為“紅安傳奇”。

目前,徵收土地4.7萬畝,拆遷4475戶66.5萬平方米,遷移墳墓3.5萬餘棺;建成“6縱11橫”路網121公里,架設橋樑18座;安裝主供水管網127公里,雨水管網86.3公里、污水管網96.3公里;架設供電線路112.2公里;安裝路燈2517盞;綠化53.4萬平方米;鋪設人行道115公里;建成公共廁所8座;公交站台48座,路名牌30個,道路指示牌22個;還建房建設總套數7436套。自來水廠、學校、幼稚園、醫院、銀行、變電站、公租房、社區服務中心、購物中心等一批民生項目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學有優教、病有良醫、老有頤養、勞有厚得、住有宜居,一座安居樂業、活力四射的南部新城展露新姿。

投資環境

行政管理體制

該縣賦予了開發區黨委、管委會行使園區內黨務及經濟、行政等工作的管理許可權,按照“小機構、大服務、高效率”的原則,在園區建立精幹、統一、高效的管理機構,實行“一站式”封閉管理。將開發區管委會現下設的“一室兩部”改設為“一辦三局”,即綜合辦公室、招商服務局、規劃建設局、經濟發展局。具體負責園區的招商引資、開發建設、經濟管理和企業服務等方面的管理及服務工作。

行政審批機制

該縣賦予園區“一辦三局”行使縣直辦局的管理職能,按照行政規章和法定程式,對有關縣級審批事項,由園區管委會審批後,送縣直相關部門備案;對縣級以上審批事項,由園區管委會提出意見後,縣直相關部門負責轉報、上報。縣直部門通過許可權下放、授權、委派(設立工作分局)、代辦等方式,落實好了園區的管理許可權。同時在園區設立企業投資服務中心,真正實行服務企業“三零”承諾。推行了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和責任追究制,健全了“每周例會”“工程管理”、“財務管理”、“四全問責”“績效六考”以及涉企檢查收費“五項”制度等工作機制,保證了開發區高效、有序、平穩發展。

園區投融資機制

按照“政府領導、市場運作”的原則,組建園區投資公司;規劃好政府預留地塊、壟斷好土地一級市場,捆綁打包,增強公司融資、償債能力;適時實施商業開發,增強園區造血功能;靈活運用BT、BOT模式、合作開發、土地置換等多種形式,吸納民間資本,參與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配套項目建設。敢於負債搞建設,敢於讓利促開放。

創新園區的招商引資機制。開展團隊招商、以商招商、產業招商、節會招商。全縣組建13個招商團隊,推行了“五度四節”原則的招商方式、緊盯世界500強、國內100強企業、軍工企業、國有企業,力爭兩年內能引進1-2家500強企業落戶園區,引進一批知名企業入駐園區,提高我縣招商引資質效,提升紅安經濟開發區的品位。

招商機制創新

為促進項目早開工、早投產,紅安創新園區服務機制,實施“企業服務日”,開通服務園區企業“直通車”。通過讓縣直單位“服務前移”,為落戶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解決企業從協定簽訂、開工建設到生產運行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為園區企業提供了有效的服務保障。此外,該縣出台一系列優惠條件和政策,實行服務性收費打包制,減輕企業運營成本。今年以來,共為企業減少成本1000餘萬元。

此外,紅安縣創新招商機制,變單純招商為招“產業”,實行“以商招商”,充分發揮企業和行業協會的作用,集群招商,以商引商,聚沙成塔,形成產業集群。累計引進了紅安汽車高新技術產業園、中紅宏基偉業服裝產業園、中紅服裝產業園、紅安中紅機電產業園、紅安高端裝備製造園、紅安華中高新科技園、紅安食品飲料工業園等產業集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