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太村

紅太村位於黑龍江省雞西市雞冠區紅星鄉雞冠山西側,該村由原來的紅星鄉紅光村、仁和村、太陽村合併成紅太村。

基本信息

紅太村  

 紅太村位於黑龍江省雞西市雞冠區紅星鄉雞冠山西側,該村由原來的紅星鄉紅光村、仁和村、太陽村合併成紅太村。有耕地4400畝,2702口人。早在1912年,有一位叫張德利的遼寧人,到雞冠山以西地帶領荒墾殖。其範圍:東起雞冠山、西至梁家窩棚、南鄰黃泥河子、北倚北大甸子。這塊廣闊的土地,基本屬於現今雞冠區的轄區。為了開墾這片土地,招納移民和逃荒者定居,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口逐漸增多,擴展形成了十多個自然屯,其中就有現今的紅太村。1941年9月1日,偽東安省將密山縣轄區分出去一部分,成立了雞寧縣,轄雞寧、滴道、恆山3個街。雞寧街就是現今的雞冠區。1931年,雞西之滴道以東歸密山縣管理,黨組織歸中共饒河中心縣委領導。在黨的領導下,開展革命活動,發動民眾,團結抗日。據《雞西市志》記載,1927年2月,中共北滿地委派中共黨員到穆稜煤礦秘密發展黨員,同年7月在路礦事務所建立雞西地區第一黨支部。中共北滿省委建立後,又先後派中共黨員到雞西地區的黃泥河子(恆山)張家窩棚(今雞冠區)等地進行秘密建黨,開展革命鬥爭。1942年3月,黨組織派一名地下工作者從天津入滿,打入日偽雞寧後勤部隊,以乾木匠活為掩護,在偽日軍服役的中國人中發展積極分子,進行抗日活動。後被偽日軍發現,在雞寧街北街被捕入獄。據東郊村村民講,本屯的李占山是在高粱地里入的黨,曾步行到哈達河開會。1932年3月16日中共寧安縣委派張墨林等8名同志到哈達河發展“反日會”會員,並建立“抗日救國會”民眾組織,當時東郊村成為“抗日救國會”成員。1933年1月6日,日本侵略軍占領雞寧,並在雞寧(今雞冠區)、平陽、恆山和滴道等地設軍事和日偽政權機構,殘酷鎮壓中國人民的抗日活動。同年1月下旬,根據中共綏寧中心縣委指示,李延祿聯合抗日游擊隊召開會議,宣布成立“東北抗日救國軍”,李延祿任司令,主要活動寧安至密山一帶,其中包括雞寧地區。紅太村地處雞冠山山腳下,雞冠山是雞寧地區最高山峰,具有重大的戰略地位,因此,該村的特殊地理位置,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李延祿抗日四軍在這裡活動三年之久。1933年,日本侵略軍的鐵蹄就踐踏這個地方。日本開拓團強占農田,日本侵略軍強迫民工為他們修築軍用公路。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該村所在的雞冠山曾經發生過抗日戰爭和消滅日偽殘餘勢力的兩次激戰。1933年6月,李延祿抗日救國軍在小黃泥河子和雞冠山與日本侵略軍交火,紅太村的老百姓積極支援李延祿部隊,在雞冠山戰鬥中,為我軍送飯、送水、抬擔架等,做了大量的支前工作,結果日軍傷亡慘重。[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