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冠水雞

紅冠水雞

紅冠水雞,拉丁名:,中文名:黑水雞,又名紅冠水雞、紅骨頂、紅鳥、江雞;英文名:Common Moorhen,屬鶴形目秧雞科水雞屬,是中型涉禽。全體大致黑色。嘴紅色,嘴尖端黃色,腳綠色。遍及全世界,在北緯32度以南越冬。多見於湖泊、池塘及運河,不善飛,起飛前先在水上助跑很長一段距離。黑水雞已被列入國家三有保護鳥類。黑水雞雛鳥黑色,幼鳥和亞成鳥轉為灰白色,至成鳥又轉為黑色。

基本信息

簡介

黑水雞

學 名 : Gallinula chloropus

又 名:紅冠水雞、、紅骨頂、水鴐令、過塘雞

英 名: Moorhen

科 名:秧雞科

形態特徵

中等體型(31厘米)的水鳥。黑水雞成鳥兩性相似,雌鳥稍小。黑白色,額甲鮮紅色,嘴短, 嘴紅色,嘴尖端黃色。體羽全青黑色,僅兩脅有白色細紋而成的線條以及尾下有兩塊白斑,尾上翹時此白斑盡顯。

虹膜-紅色;嘴-暗綠色,嘴基紅色;腳-綠色。

叫聲:響而粗的嘎嘎作叫pruruk-pruuk-pruuk。

生態習性

多見於湖泊、池塘及運河。棲水性強,常在水中慢慢遊動,邊在水面浮游植物間翻揀找食。不耐寒,一般不在鹹水中生活,喜歡有樹木或挺水植物遮蔽的水域,不喜歡很開闊的場所。於陸地或水中尾不停上翹。

善於游泳和潛水,受驚時可潛入水底隱藏,用腳抓住植物經久不出,呼吸時在水面露出鼻孔。不善飛翔,起飛前先在水上助跑很長一段距離。飛行緩慢,飛行時頭頸和腿均伸直,飛行不遠即落下潛入草叢中。

非繁殖期有群聚現象。

雜食性,有小螺螄、蚊子、甲蟲和植物的莖、葉及草籽等。浮萍和水藻,偶見有水生昆蟲,水稗、葎草、薄荷、藜、狗尾草、馬唐以及稻和蘆葦,動物性食物有小魚、小蛙、飛蝗和蟋蟀。

繁殖

配偶:一夫一妻制,有領域性,有時配對關係可維持數年。但也有1雌2雄建立家庭,或2雌、多雌與1雄合作建巢的記錄。

營巢:兩性共同營巢,巢築在草叢或蘆葦叢中,用細枝、蘆葦或薹草建成碟形或杯形巢,高出水面或漂於水面,偶爾也把巢建在灌叢中或樹上。

產卵:黑水雞如卵丟失可以補產。卵呈橢圓形,白色或乳白色,帶有紅褐色斑點。兩性輪流孵卵,但雌鳥孵卵時間長。

育雛:雛鳥為早成鳥,全身被黑色絨羽,在巢內停留1~2天,3日齡可游泳,8日齡可潛水,雌雄共同餵養照顧雛鳥,有時前窩產的未成年鳥和同窩內的其他成鳥也參與照顧雛鳥。21~25日齡可自行覓食,45~50日齡長出飛羽,72日齡可獨立生活。

棲地分布

分布範圍:除澳大利亞及大洋洲外,幾乎遍及全世界。冬季北方鳥南遷越冬。

分布狀況:亞種indica繁殖於新疆西部,包括天山;指名亞種繁殖於華東、華南、西南、海南島、台灣及西藏東南部的中國大部地區。越冬在北緯32°以南。

為較常見留鳥和夏候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