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1916年12月7日出生在新澤西州,在芝加哥長大。20世紀30年代在芝加哥大學讀書期間,他對新聞業產生了濃厚興趣,先是嘗試為校報工作,之後模仿《生活》雜誌創辦了名為《脈搏》(Pulse)的學生雜誌。
1938年畢業後,莫里斯入職紐約《生活》雜誌,從辦事員一路做到了好萊塢駐地記者。二戰期間,莫里斯遠赴倫敦,擔任圖片編輯,負責《生活》雜誌在歐洲的戰爭攝影報導。
攝影師卡帕那組諾曼第登入的照片就是由莫里斯負責編輯的,二人合力創造出了不朽的神話。這組偉大的照片並非順利見報,其中有一段驚心動魄的小插曲,底片險些全部毀於一旦。卡帕當時從諾曼第給倫敦辦公室寄了四卷膠片,但因為暗房技術人員在照片烘乾過程中不慎加熱過度,毀掉了除現存11張底片外的所有照片。
2002年,美國國家公共電台(NPR)曾採訪莫里斯,他回憶了當時的細節:“我當時說‘我不相信。’於是我和那個技術人員一起去看……前三個膠捲已經化成湯了,什麼也看不到。但在剩下的第四個膠捲上,仍有11張底片可以看見圖像。正是那些照片拯救了我們,那些照片代表了諾曼第登入日。”
故事至此仍未結束。莫里斯後來似乎轉而認為,暗室失誤並不是真正原因。2016年12月,他在跟《紐約時報》資深攝影師、視覺版塊創始人詹姆斯·埃斯特林(James Estrin)的交談中談到,當時的奧馬哈海灘一片戰火硝煙,卡帕先生由於太過慌亂,所以只完成了11張照片。
二戰之後,莫里斯離開了倫敦辦公室,在巴黎辦公室稍作停留,便回到紐約擔任了《女性之家》(Ladies‘Home Journal)雜誌的圖片編輯,並在1948年說服雜誌編輯刊登了卡帕和知名作家約翰·史坦貝克(John Steinbeck)一同前往俄國旅行時拍攝的照片。
這一舉動也成了推動莫里斯離開《女性之家》的契機,1953年,他加入了卡帕、布列松、大衛·西蒙和喬治·羅傑共同創立的瑪格南圖片社,成為了瑪格南歷史上第一位執行編輯。莫里斯的主要工作是將攝影師的照片出售給報刊雜誌、經營位於紐約和巴黎的辦公室、管理攝影師和器材。儘管他加入的第一年就與卡帕在瑪格南未來發展方向上產生了爭執,但他依然肩負重任,一乾就是9年。
1964年,莫里斯加入《華盛頓郵報》擔任總編助理,除了日常事務外,還負責選擇首頁的彩色照片,但在第一年就因與總編髮生衝突而離開。隨後他回到紐約入職《紐約時報》,並在越戰戰事最激烈的階段(1967—1973)擔任圖片編輯,一批攝影史上的經典戰爭紀實作品便是在那時經由莫里斯之手問世的。
人物著作
自傳《搞到那照片:一部攝影報導的個人史》。
人物評價
約翰·莫里斯代表了20世紀攝影報導的興起與輝煌,通過對圖像的把握和運用見證了影響現當代世界的重要戰爭,他對戰爭和影像世界的人文關照將永存世間,不斷鼓舞后來者重新思考和平的意義。
人物逝世
2017年7月29日,美國歷史上最知名的圖片編輯約翰·戈弗雷·莫里斯(John Godfrey Morris),在巴黎住所附近的醫院去世,享年10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