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夏仙義

約翰·夏仙義,是一名出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的美籍經濟學家。於1994年,他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2000年因老人痴呆症在美國柏克萊逝世。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約翰·夏仙義(英文:John Charles Harsanyi,匈牙利語:Harsányi János Károly),又譯(zh-hans:約翰·夏仙義;zh-hant:約翰·海薩尼),是一名出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的美籍經濟學家。他擁有猶太血統,是富裕藥商的獨子。1994年,他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2000年因老人痴呆症在美國柏克萊逝世。
他是最著名的要數他對博弈論的研究及博弈論套用於經濟學的貢獻。特別是他對不完備信息的博弈,即塞局博奕(Bayesian games)的高度創新分析。他的重要貢獻還包括博弈論與經濟推理在政治和道德哲學(特別是功利主義倫理學)的套用。除此以外,他也對平衡選擇(equilibrium selection)作出貢獻。 他的貢獻令他於1994年和約翰·福布斯·納什及萊因哈德·澤爾騰共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學術貢獻

不完全信息理論

夏仙義對博弈論最大的貢獻在於他在不完全信息問題上的突破。古典經濟模型幾乎無一例外地假設,個人(或廠商)的資源與偏好情況不僅為自己,也為他們的競爭對手所知,即完全信息假設。這顯然不符合實際。不過,這並非模型建立者本身所希望的,而只是因為缺乏解決不完全信息問題的工具而不得不做出的簡化。博弈論的發展也遇到同樣問題。由於對不完全信息問題一度苦無良策,博弈論曾受到嚴厲批評,因為局中人事實上不可能清楚關於對手決策的所有信息,由此導致博弈理論的套用範圍受到了限制。夏仙義對這一問題的解決方法是將不完全信息建模為自然完成的一種抽彩。這種抽彩決定局中人的特徵,而這些特徵是局中人偏好與經驗的總和。其中,每個局中人清楚自己的特徵,但不知道別人的真實特徵。即他對整個博弈局勢只有不完全信息。據其特徵,局中人可分為一些“類型”。每個局中人知道自己的類型,不知道別人的類型,但知道類型上的聯合分布,從而能對其他局中人的類型做出先驗分布判斷。

不完全信息的這種博弈局勢把千變萬化的不完全信息都歸結為局中人對他人的主觀判斷。這種方法成功地將不易建模的不完全信息轉化為數學上可處理的不完善信息,即局中人根據經驗與知識對對手的類型得出關於可能性大小的主觀判斷,即數學上的一種先驗分布。

不完全信息博弈的解是由納什均衡概念推廣而來的。其均衡點(貝葉斯均衡點)是一個n重策略,每個局中人的個人策略均是對其他局中人的(n-1)重策略的某種類型的最佳應對。以類型為基礎的不完全信息博弈是夏仙義(1967—1968年)提出的。他運用這種方法來克服將局中人的信息與偏好以及他對其他局中人信息與偏好的了解進行建模時所遇到的複雜性。這一思路極富創造性,使不完全信息博弈成為解決經濟問題的一個有力工具。

混合策略

對混合策略概

念的傳統解釋是,局中人套用一種隨機方法來決定所選擇的純策略。這種解釋在理論與實際上均不能令人滿意。夏仙義對此提出了更確切的解釋方法。他說明每一真實的博弈形勢,總受一些微小的隨機波動因素影響。在一標準型博弈模型中,這些影響表現為微小的獨立連續隨機變數,每個局中人的每一策略均對應一個。這些隨機變數的具體取值僅為相關局中人所知,這種知識即成為私有信息;而聯合分布則是博弈者的共有信息。這稱為變動收益博弈。

變動收益博弈適用夏仙義的不完全信息博弈理論,各隨機變數的取值類型影響著每一個博弈者的收益。在適當的技術條件下,變動收益博弈所形成的純策略組合與對應無隨機影響的標準型博弈的混合策略組合恰好一致。夏仙義證明,當隨機變數趨於零時,變動收益博弈的純策略均衡點轉化為對應無隨機影響的標準型博弈的混合策略均衡點。

豪爾紹尼的變動收益博弈理論提供了對混合策略均衡點具有說服力的解釋。局中人只是表面上以混合策略博弈,實際上,他們是在各種略為不同的博弈情形中以純策略博弈。這種解釋是一個具有重大意義的概念創新,是夏仙義對博弈論所採用的貝葉斯研究方法奠定的一塊基石。

合作與非合作博弈

夏仙義關於博弈論的第一篇論文(1956年)把納什的合作理論與Zeuthen的議價模型結合,這是他建立n人合作博弈的通用議價模型的第一步。

絕大多數合作解概念是基於具有或不具有旁支付的特徵方程型博弈。而他的通用議價模型是第一個適用於標準型博弈問題的n人合作理論。通過對均衡時效用權重與聯盟對局中人分紅具有獨創性的構造,他成功地定義了一種議價解法,與非合作博弈的一種均衡點非常相似。直至現在,他的n人議價模型仍是合作博弈理論中最為重要的理論之一。

現在,一種觀點已被廣泛接受,即有關一種博弈形勢的充分詳細的模型必為一個非合作博弈理論。而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前,一般觀點認為,合作理論比非合作理論更為重要。因為合作有利可圖,人們怎會放棄呢?

夏仙義是促使這種觀念變遷產生的博弈論研究者之一。他首先認識到合作機會以非合作博弈形式建模的必要性。由此觀點,合作理論可被視為一個簡化形式,需要建立具有更多細節的非合作模型。以這種思路,夏仙義為特徵方程型博弈中一個重要的合作理論——馮·諾伊曼——摩根斯坦穩定集——進行了創造性的非合作形式重建。夏仙義在議價模型中為一個具有可轉移效用的零和特徵方程型博弈設計了一個收益向量序列,以其序列遞推過程描述聯盟的選擇過程。其理論利用非直接優勢概念形成了修正的穩定集概念。夏仙義對穩定集概念的非合作重建為考察聯盟形成的非合作模型構造提供了方法上的突破。

總的來說,夏仙義在他所面臨的博弈論幾個前沿熱點上均取得了突出成就。他的某些思想已成為博弈論的基石,有些思想現在仍然處在研究之中。他的工作不僅極大地促進了博弈論的發展,而且以其新穎與創造性激發了後人的進一步開拓。

海薩尼轉換

《經濟博弈論》

在假定局中人擁有私人信息的情況下,其他局中人對特定局中人的支付函式類型是不清楚的。如果一些局中人不知道另一些局中人的支付函式,或支付函式不是共同知識,局中人就不知道他在與誰博弈,博弈的規則是沒有定義的。因而在1967年以前,博弈論專家認為此時博弈的結構特徵是不確定的,無法進行分析。海薩尼提出了一種處理不完全信息博弈的方法,即引入一個虛擬的局中人——“自然”。自然首先行動,它決定每個局中人的特徵。每個局中人知道自己的特徵,但不知道別的局中人特徵。這種方法將不完全信息靜態博弈變成一個兩階段動態博弈,第一個階段是自然N的行動選擇,第二階段是除N外的局中人的靜態博弈。這種轉換被稱為“海薩尼轉換”,這個轉換把“不完全信息”轉變成為完全但不完美信息,從而可以用分析完全信息博弈的方法進行分析。

生平事跡

約翰·夏仙義在1920年5月20日出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中學年代於Fasori Gimnázium就讀,並在一個高中生數學比賽中奪得第一名。雖然他想讀數學和哲學,但父親(一間藥廠的東主)於1939年把他送往法國,預備入讀University of Lyon的化學工程。但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他回到匈牙利,並於E?tv?s Loránd University修讀藥理學,1944年獲得學位證書(diploma)。身為藥理學學生,他得以避過匈牙利軍隊的徵兵(對有著猶太血統的人來說,徵兵就等於強迫勞動)。但是在1944年,霍爾蒂·米克洛什政權倒下,箭十字黨奪得政權,他的緩期應召被取消,因而被強迫加入蘇德戰爭中一個勞動單位。被迫當了七個月的勞工後,當時納粹決定驅逐他身處的部隊往一個奧地利集中營。他設法逃跑,並找到庇護所。在戰爭的餘下時間,他躲在耶穌會修道院。
戰爭結束後,夏仙義回到了布達佩斯大學,主修哲學,副修社會學和心理學,並於1947年完成哲學博士學位。在那時,他作為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決定同時研究神學,並加入了多明我會。後來他對信仰失去信心,成為一個無神論者直至離世。1947-1948年的學年,他在布達佩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學院中渡過。在那裡,他遇上安妮克·勞貝爾(Anne Klauber),他的未來的妻子。因公開表達他的反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他被迫辭職離開學院;而安妮也由於相同原因面臨著越來越多朋輩壓力要離開他。管理家族生意兩年後,他受到越來越多來自匈牙利共產主義機關的政治迫害,最後他決定逃離匈牙利。1950年,他與安妮和她的父母非法越境逃往奧地利,輾轉前往(zh:澳大利亞;zh-hans:澳大利亞;zh-hant:澳大利亞;zh-hk:澳洲)-。在抵達澳洲悉尼後三天(即1951年1月2日),他和安妮克結婚 。
在悉尼的工廠當勞工的同時,夏仙義在悉尼大學修讀經濟學夜間課程,並於1953年取得文學碩士。在悉尼讀書時,他開始在經濟期刊(包括《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和《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發表研究論文。由於擁有學位,他得以於1956年在(zh-hans:布里斯班;zh-hant:布里斯本)-昆士蘭大學取得教席。在1958年,他獲得了洛克菲勒獎學金(Rockfeller Fellowship),使他和安妮得以有兩年時間在美國(zh:斯坦福;zh-hans:斯坦福;zh-hant:史丹佛;zh-hk:史丹福)-大學渡過,另外一學期在考爾斯基金會(Cowles Foundation)渡過。在斯坦福,夏仙義在肯尼斯·約瑟夫·阿羅的指導下寫了一篇關於博弈論的論文,並於1959年取得了第二個經濟學博士學位,而安妮則取得心理學文學碩士。
1958年,夏仙義和太太回到澳洲。在坎培拉澳洲國立大學以研究員身份工作一段很短的時間後,夏仙義因為博弈論在澳洲仍是默默無聞而感到被孤立。在肯尼斯·阿羅和詹姆斯·托賓(James Tobin)的幫助下,他得以能夠遷移到美國 ,同時於1961年至1963年之間在底特律韋恩州立大學(Wayne State University)擔任經濟學教授。1964年,他轉到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並一直留在那裡直至他於1990年退休。抵達柏克萊後不久,他和安妮生了一個孩子,名為湯姆(Tom)。在柏克萊任教的同時,他對博弈論做大量的研究。從1966年至1968年,他參與一個博弈論專家的團隊,聯同Mathematica(一個由Harold W. Kuhn和Oskar Morgenstern率領、來自新澤西州普林斯頓的諮詢小組)向美國ACDA(Arms Control and Disarmament Agency)提供諮詢意見 。
夏仙義老年時患上(zh-hk:老人痴呆症;zh-hans:阿茲海默病;zh-hant:阿茲海默症)-,2000年在柏克萊死於心臟病發作。

成就

主要著作

(Nov. 1967). "Games with Incomplete Information Played by "Bayesian" Players, I-III. Part I. The Basic Model", Management Scienc', Vol. 14, No. 3, Theory Series: 159-182
Rational Behavior and Bargaining Equilibrium in Games and Social Situation', Cambridge, United Kingdo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7)
A General Theory of Equilibrium Selection in Game' (with Reinhard Selten), Cambridge, MA: MIT-Press. (1988)

夏仙義在到目前為止的學術生涯中,著述頗豐,發表了各類論文過百篇,著作五部:

“博弈和社會中的理性行為與討價還價均衡”(1977年)

“關於倫理學與社會行為及其科學解釋的論文”(1976年)

“博弈論論文集”(1982年)

“博弈均衡選擇的一般理論”(1988年,與塞爾騰合著)

“道德、平等和個人美德:一個不正統的功利主義理論”(待出版)

此外,夏仙義還是一位勤奮的學者,1993年和1994年,七十多歲的海薩尼還在進行研究和寫作,他把與塞爾騰在1988年合作形成而發表的均衡選擇理論進行了創新和簡化,得到一個更加簡潔和更有吸力的形式。

榮譽

由於夏仙義的學術貢獻,他在經濟學界享有很高的聲譽。著名經濟史學家布勞格Mark Blaug)在其1986年版(第二版)的“經濟學家名人錄:1700——1986”中收錄有夏仙義的詞條,肯定了夏仙義在經濟哲學與博弈理論方面的貢獻(這一版的名人錄中沒有納什和塞爾騰,同時海薩尼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成果也未列入)。

夏仙義擁有一系列的榮譽職銜,他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的成員(從1992年);美國藝術與科學研究院院士(從1984年);計量經濟學會會員(從1968年);美國經濟學會榮譽會員(1994年);美國西北大學名譽博士(1989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