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伊夫林出生在位於英格蘭東南部薩里地區沃頓小鎮上一個富裕家庭里。家庭財富主要靠生產火藥積累起來。蘇薩克斯郡的首府劉易斯城是伊夫林成長的地方。他曾在牛津大學的別列爾學院和倫敦的中殿律師學院接受教育。在倫敦期間,他目睹了許多重大的事件,如:托馬斯溫特沃斯,厄爾的斯特拉福德,他曾經參加過保皇黨的軍隊,後因擔心會危及到兄長在沃頓的地產,很快便離開保皇黨軍,決定在英國內戰期間不參加保皇黨陣營,而投身到國會黨陣營中。然而,為避免更深地捲入英國內戰,1643年開始,伊夫林開始出國旅遊,先後去了義大利、法國等地。1644 年,他在羅馬參觀了“英格蘭聖徒學院”(venerable English college),這是一個專門為英格蘭培養天主教牧師的地方。1646年,他參加了在義大利帕多瓦市舉辦的解剖學講座。1647年,伊夫林在法國巴黎與當時英國駐巴黎大使的女兒瑪麗·布朗結了婚。直到1652年共和政體時期,伊夫林夫婦才返回英國,並且定居在倫敦東南部的戴普福德。他們的房子購買自的伊夫林的岳父理察·布朗,在1653年,伊夫林將其修建為一座花園。伊夫林的事業隨著王政復辟時期的到來而有了巨大轉機。1660年,他遇到的主材工人(平房法院Sayes房地產商) ,Grinling向他介紹了雷恩爵士。伊夫林職業生涯從此騰飛。受到查理二世的禮遇,接受了各種委任。其中最重要的是在查理二世同荷蘭人作戰期間(1665~1667,1672~1674),他被委任負責管理生病和負傷的水手和俘虜。此間,他不幸身染重疾,花費頗多。所幸得到了塞繆爾·佩皮斯的熱情幫助。從此兩人便結下了深厚的友誼。1660年,伊夫林參與創建皇家協會。次年,他寫作並發表《論空氣的不適和籠罩倫敦的濃煙》(The Inconveniencie of the Aer and Smoak of London Dissipated,1662)。這是第一部論述倫敦不斷惡化的污染問題的著作。1666年火災後,伊夫林提出了一個計畫:重建倫敦,他要重建聖保羅大教堂。 伊夫林1706年過世,被葬在沃頓的聖約翰教堂里的伊夫林殯儀室內。他的妻子瑪麗與3年後去世。兩者都埋在聖約翰教堂。 1992年,其頭骨被偷走的身份不明者盜走。至今未被追回。
著作
伊夫林的文學成就主要體現在他的《日記》(Diary,1818年第1版)和《戈多爾芬夫人的一生》(Life of Mrs Godolphin, 1647)中。伊夫林與同時代其他幾位著名日記作家(如塞繆爾·匹普斯)一樣,終身堅持日記寫作。他從11歲起開始記日記。他的全套《日記》發表於1818年。他的《日記》是為自己寫的,但日記內容卻很少談及他本人。《日記》中既有對事件的單純記錄,也有精心撰寫的文藝小品,包括對地方、事件和當代人物的描寫,此外還有關於各種布道的記錄。因此,伊夫林的《日記》不愧為60餘年英國生活的見證,是有關17世紀英國社會、文化、宗教和政治生活的珍貴史料,具有極大的歷史價值。比如他在日記中見證了查理一世和奧利弗·克倫威爾的死亡、最後一次在倫敦肆虐的大瘟疫、以及1666年的倫敦大火等。
1657年3月29日,關於克倫威爾,伊夫林寫道:“護國公奧利弗現在已經是實際上的君王了。他的追隨者們正在為他請願,要給他正式的頭銜;但是出於擔心,他還是不敢完全解散他的起義軍”。1658年9月3日在寫到克倫威爾之死時,伊夫林只有簡單的一句話:“被稱為護國公的大叛軍頭目奧利弗·克倫威爾死了”。
《戈多爾芬夫人的一生》是17世紀最令人感動的傳記作品之一。戈多爾芬夫人原名叫布萊吉,是在宮廷里伺候女王的宮女。大約在1670年前後,約翰·伊夫林對這位宮女產生了慈父般的感情。後來宮女布萊吉秘密嫁給了後來成為財政大臣的戈多爾芬先生。1678年,這位戈多爾芬夫人生了一個小孩後去世。於是伊夫林就專門為她撰寫了這篇感人肺腑的傳記。
評論
伊夫林是一個多產作家。他的作品題材廣泛——神學、錢幣學、政治、園藝、建築以及烹調,他都有所涉獵。他對斯圖亞特時期政治面貌和文化生活的描述是今天人們了解那一特定時期的重要依據。伊夫林在園藝和林木方面的知識非常豐富。1664年出版的《森林志,又名林木論》(Sylva, or A Discourse of Forest Trees, 1664)詳細敘述各種樹木的種類、培育方法及用途。這套林木專論在1670年和1679年還分別出版過經過修補和增訂的新的版本。最後一個修訂版發表於1706年作者去世之後不久。
遺產
在1977年和1978年在8個拍賣行拍賣,大英圖書館擁有大量Evelyn的檔案和個人檔案,包括他的手稿日記。 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在擁有的伊夫林的日記手稿。
墓碑
伊夫林的碑文如下:
Here lies the Body of JOHN EVELYN ESQ of this place, second son of RICHARD EVELYN Esq who having served the Publick in several employments of which that Commissioner of the Privy Seal in the reign of King James the 2nd was most Honourable: and perpetuated his fame by far more lasting Monuments than those of Stone, or Brass: his Learned and useful works, fell asleep the 27th day of February 1705/6 being the 86th Year of his age in full hope of a glorious resurrection thro faith in Jesus Christ. Living in an age of extraordinary events, and revolutions he learnt (as himself asserted) this truth which pursuant to his intention is here declared. That all is vanity which is not honest and that there's no solid Wisdom but in real piety. Of five Sons and three Daughters borne to him from his most vertuous and excellent Wife MARY sole daughter, and heiress of Sir RICHARD BROWNE of Sayes Court near Deptford in Kent onely one Daughter SUSANNA married to WILLIAM DRAPER Esq of Adscomb in this County survived him the two others dying in the flower of their age, and all the sons very young except one nam'd John who deceased 24 March 1698/9 in the 45th year of his age, leaving one son JOHN and one daughter ELIZABE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