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公元前16世紀--公元100年之大事記

列舉了古代中國從約公元前16世紀--公元100年發生的大事。

簡介

商代 在今河南省安陽殷墟,曾發現殷人保藏典冊的府庫。
商周時代 王朝設有專官保藏國家典冊、廟堂重器。
《周禮》記載:“春官之職,掌祖廟之收藏,凡國之玉鎮大寶藏焉。”
《春秋·桓公二年》記載:“夏四月,取郜大鼎於宋,戊申,於太廟。”
《左傳·桓公二年》記載,“夫德,儉而有度,登降有數,文物以紀之,聲明以發之;以臨百官,百官於是乎戒懼而不敢易紀律。”
《國語·魯語》記載了孔子鑑定古物的故事。
《墨子》記載:“古者聖王,……書於竹帛,鏤於金石,琢於盤盂,傳遺後世子孫。”
《韓非子·說林下》記載:“齊伐魯,索讒鼎,魯以其雁往。齊人曰:‘雁也’魯人曰:‘真也。’”
《呂氏春秋》記載有古物情況。
魯恭王劉余拆除孔子故居,為自己建富殿時,在一堵夾牆裡發現大批用古文寫成的古書,有《尚書》、《禮》、《論語》、《孝經》等幾十部。劉余把現的典籍還給孔子十二世孫孔安國。孔安國把它獻給朝廷,希望立於官學,廣為流傳,但未被採納,即私下傳授弟子。
司馬遷論次先人舊聞,作《大史公書》百三十篇,後稱《史記》。司馬遷親自考察史跡,在《史記》中記載有古蹟、古物。如:“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雲”,等等。
班固撰著《漢書》。該書不乏引用金石資料,並記載文字考釋等。
許慎撰著《說文解字》,注意收錄出土的鼎彝等古文字。121年完稿,遣其子進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