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儀云:‘次明二世十二因緣者,出大集經,佛為求辟支佛人說也。’此十二因緣,現在有十,未來有二。
一、現在十者:
一、無明 大集經云:‘何為觀於無明?先觀中陰,於父母所生貪愛心,愛因緣故。四大和合,精血二渧,合成一渧,大如豆子,名歌羅邏。是歌羅邏,愛有三事:一命、二識、三暖。過去世中業緣感果,無有作者,及以受者,初息出入,是名無明。歌羅邏時,氣息入出,有三種道。所謂隨母氣息上下,七日一變,息入出者,名為壽命。是名風道,不臭不爛。是名為暖,是中心意。名之為識。’
二、行 復觀三受因,緣五陰、十二入、十八界,云何為觀?隨於念心,觀息出入。觀於內身,皮膚肌肉筋骨髓腦,如空中雲。是身內風,亦復如是。有風能上,有風能下,有風能滿,有風能燋,有風增長。是故息之出入,名為身行。以出入息,從覺觀生,故名意行。和合出聲,名行也。
三、識 三行因緣,則有識生,故名為識。
四、名色 著識因緣,則有四陰及以色陰,故名名色。
五、六入 五陰因緣,識行六處,故名六入。
六、觸 眼色相對,故名為觸。乃至意法,皆亦如是。
七、受 觸因緣故,念色至法,名之為受。
八、愛 貪著於色,乃至於法,名之為愛。
九、取 愛因緣故,四方求覓,名之為取。
十、有 取因緣故,受於後身,故名為有。
二、此下二因緣屬未來也:
十一、生 有因緣故有生,是名為生。
十二、老死 生因緣故,則老死種種諸苦。
若聞此因緣,發真無漏,亦名因緣覺也。
出自[佛學次第統編 - 明·楊卓]
相關詞條
-
十二緣起
印度原始佛教及部派佛教的核心理論。又作十二有支、十二因緣。指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等十二支。
十二緣起簡介 所屬緣起 緣起特點 十二支關係 主要觀點 -
正覺電子報(第四十二期)
師寂照禪,斷佛慧命,千佛出世不通懺悔。」 一日,室中坐,有鄭昂尚明者,持...。然古人決定不在默然處坐地,明矣!爾適來舉釋迦掩室、維摩默然,且看舊時有個...年前,不可元在福州鄭家。只今這聽法說法一段歷歷孤明底,未生已前畢竟在什麼...
鈍鳥與靈龜(連載十七) 明心與眼見佛性(連載三) 學佛的覺醒(連載七) -
《史記·樂書》
部分是褚先生所補,是由於褚先生補書有幾個明鮮特徵。首先是見識粗鄙...仍流連沉湎,遂至往而不能復返,終至於身死家亡,國土被秦兼併。 秦二世更加...一定要有產華山的耳駿馬,然後才能遠行嗎?”秦二世以為趙高說得對...
內容提要 段落大意 現代譯文 原文和註解 -
印度佛教史[印度佛教的歷史]
與觀察, 洞見了生死輪迴之真相的「十二因緣法」而成就正覺,並且依「十二因...、離貪及解脫,圓滿四聖諦之三轉、十二行,自證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等...精舍說法約25年。佛陀一生度化了許多弟子,其中傑出的弟子有舍利弗(智慧型第一...
佛陀生平略說 原始佛教 根本佛教 印度佛教史簡表 原始佛教大事略記 -
安世高
《十二因緣經》,被稱為《安侯口解》。安世高小時候就因為其孝行而著名,而且他...》、《十二因緣》、《轉法法輪》、《八正道》、《禪行法想》、《修行道地經...》、《義決律》、《思惟經》、《十二因緣經》、《難提伽羅越經》、《五十校計經...
背景介紹 基本資料 生平 後世影響 相關背景 -
橫渠學案(上)
,畫為數井,以推明先王之遺法,未就而卒。所著曰《東銘》、《西銘》、《正蒙...,追封郿伯,從祀學宮。(太常初擬曰達,眾論未。再擬曰誠,又擬曰明,俱...
-
達摩祖師
菩提多羅前世因緣,便叫他同兩個哥哥辨析其父親施捨的寶珠,以試探他,讓他闡發...羅心裡明白聖師理解深遠,便用手指著虛空說:“這是世間的有相,也能看作虛空...
人物生平 典故 傳聞傳說 遺蹟 影響 -
菩提達摩
供養。般若多羅知道菩提多羅前世因緣,便叫他同兩個哥哥辨析其父親施捨的寶珠...:“實相是不變的,變了就不是實相。就有無來看,什麼叫實相?”薩婆羅心裡明...
人物介紹 典故 傳聞傳說 遺蹟 影響 -
達摩大師
知道菩提多羅前世因緣,便叫他同兩個哥哥辨析其父親施捨的寶珠,以試探他...:“實相是不變的,變了就不是實相。就有無來看,什麼叫實相?”薩婆羅心裡明...
人物生平 典故 傳聞傳說 遺蹟 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