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澤蒲

紀澤蒲,原名紀家壇(1868~1945),字澤蒲,號文苑,別號頑石、不其。今城陽區仲村人。

紀澤蒲

原名紀家壇(1868~1945),字澤蒲,號文苑,別號頑石、不其。今城陽區仲村人。清宣統元年(1909年)冬,紀家壇中乙酉科優貢第二名。旋經商震舉薦,於1913年起,歷任山西省蒲縣、汾城縣、代縣、朔縣縣長,山西省綏察禁菸善後總局局長,山西省行政監察委員會委員等職。1917~1922年任汾城縣長期間,敬業樂群,振興實業,黎明即起,巡視店鋪,敦促清掃門面,按時營業。在鄉村,常徒步視察,指導耕作。汾城縣種穀,多沿舊習遍地撒種,苗多谷穗小,產量低,紀家壇親手傳授用耬條播、間苗、定苗等技術,產量大幅度提高。20年代的汾城縣政府,大小官員之官僚作風甚濃,或飽食終日,怠於公務,或屍位素餐,貪贓枉法。紀家壇時常去各局視察,整飭風紀。有一次見農桑局官員在公事房無所事事,嘻笑閒談,乃手書對聯一幅予以批評,聯曰:“冬有生溫室,夏有避暑亭,我農夫終歲勤勞,哪得如此安樂地;五畝以治桑,十畝以治田,願諸君熱心提倡,方不愧為實業家。”紀家壇十分注重興辦學校,革除蓄辮、纏足、賭博等流弊,倡導新風,在汾城縣城由各國小創辦黑板報廣泛宣傳,且規勸全縣各級官員的女眷帶頭放足示範,而後廣及民眾。此舉,早於鄰近各縣十多年。禁賭一項,尤為嚴厲,責成警政人員常年抓賭,教育賭徒。西薛農民陳如鏡嗜賭成癖,曾一年被提審七次。第七次被帶到縣衙後,紀家壇對陳如鏡說:“老朋友,你又來了,我扣你扣得臉都紅了,你不怕打板子也不怕臉紅嗎?”接著曉之以利害,說得陳如鏡心悅誠服,悔恨不已,發誓決不再賭。因此,在當地流行著“大蓋心肚,搖小蒲扇的人(賭棍)最怕紀老漢”的俗語。紀家壇不遺餘力地興辦近代學校,在汾城縣城先後創辦女子國小及第二、三、四等國小,選拔品學兼優者充任教師。從清末到民國22年,紀家壇為政20餘年,身居縣長、局長、省行政監察委員等要職,然視不義之財如糞土,不以權謀私。1926年,年近六旬的紀家壇被委以晉綏察禁菸善後總局局長,到職視事一年,秉公執法,兩袖清風。1922年在汾城離職時,僅採集野生植物白蒿(藥名茵陳)一批,以絲線綑紮成束,準備返鄉後饋贈親友,此舉暗寓清明廉潔之意,感動了民眾。啟程返鄉之日,自汾城至古城(地名)20華里的官道上,各村民眾置酒設案送行者,多達數十處,民眾悲泣流涕牽衣相送者,絡繹於途。1925年任山西代縣縣長期間,正值軍閥混戰,紀家壇對此深惡痛絕。時雁門關、平型關、寧武關有駐軍10餘萬名,由代縣轉運糧草等軍需品。代縣差役局和縣巡警200多人,每天到各村催要民夫、牲畜,敲詐勒索,屢禁不止,民眾常向紀家壇哭訴。為解民於倒懸,紀家壇屢向山西省政府去電請援,均被置之不理。他深感身為一縣之長,不能為民做主,無顏再見代縣父老,愧而投井,幸被從人救起。1933年春,出任河北省淶源縣縣長。不久,土匪劉桂堂(即劉黑七)部竄入該縣,向紀家壇迫交糧餉。紀家壇意欲憑拒馬河之險,率眾據守縣城,與土匪決戰。然城中紳商苦苦勸阻,為避民眾傷亡,紀家壇躲藏於鄉下,劉桂堂率部進城,搗毀縣衙搶奪錢糧後逃竄。事後,紀家壇被削職為民,飲恨回鄉。紀家壇返鄉後,已65歲,唯不安於清閒,仍在本村教書,直至1945年病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