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紀念五四運動9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下冊)》內容從來自不同的國家與地區的作者分別從不同的學術背景出發,從多個側面、多個視角考察五四運動與中國近現代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領域、各層面的相互影響與作用,從而使我們能夠在五四運動發生90年後,更全面、客觀、準確地把握其全貌。
目錄
上冊
一 綜論
關於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幾個問題
五四:一場世界主義情懷的公民運動
從大逆轉到新思潮
五四時期社會文化嬗變論綱
五四運動與新文化系統的建構
論早期新文化運動對五四愛國運動的影響
五四運動後三十年知識界對五四觀的重新審視
被多向解讀與不斷詮釋著的“五四意義”
五四精神三思
五四反孔的三點啟示
二 思潮
五四時期國人理想社會模式的轉型
《改造》與五四時期社會主義之傳入
社會改造的目標設定與路徑選擇
五四時期民族主義的世界主義面相
社會轉型視角下的五四與民族主義建構
五四新知識分子的民族—國家想像
五四時期自由主義、保守主義與改良社會主義思潮的興起
現代中國激進主義之再思考
五四時期的激進思潮及其反思
五四運動與民主觀念在新文化運動時期的變化
論五四時期的民粹主義
五四時期的女性主義及其思想來源
論中國五四先進知識分子對宗教問題的基本認識
“主義”是如何戰勝“問題”的
下冊
三 人物與事件
魯迅與五四精神楊義
胡適與吳敬恆
梅光迪、胡適留美期間關於中國文化的討論
“挽留蔡元培”與現代中國知識人的心理糾結
陳獨秀:我們如何表達
錢玄同國學研究論析
孫中山革命黨人對五四運動的認識與反應
“五四之子”殷海光的五四情結與五四觀念
五四時期的汪精衛
“明生”、“去闇”、“CZY生”及其他
杜威來華與五四之後的教育界
從“五七”、“五九”到“五卅”、“五三”
四 其他
《新青年》編輯演變之歷史考辨
五四運動與近代國家轉型中的民族區域整合
五四與中國近代的廢約反帝運動
五四上海罷工中的政治力量和社會網路
五四時期超黨派合作現象評議
五四知識階層的人數與分布
五四的社會後果:婦女財產權的確立
五四新文學對中國傳統文學的發掘與繼承
五四文學革命的光榮不必均攤
長沙《大公報》與五四新文化運動
五四前後江浙地區的“杜威熱”及其與江南文化的關聯
再說“荊生”兼及運動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