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學引論·新論

精神分析學引論·新論

精神分析學引論·新論是2009年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弗洛伊德。

基本信息

內容介紹

《精神分析引論》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過失心理學作者首先提出了潛意識原理和抑制的學說,接著用潛意識原理和抑制理論分析了日常生活中的種種過失或失誤現象這些現象包括日誤、筆誤、讀誤、耳誤、突然遺忘、誤放誤取以及失落等現象作者從這些現象出發,進一步探討了其心理根源,從中發掘了潛意識的存在,並表明了抑制功能的存在在潛意識和抑制的基礎上,指出這些過失是有意義的心理現象,是兩種不同意向相互作用和相互牽制的結果,過失就是兩種相互衝突的意向的一種調解。
第二部分主要集中於對夢的解析弗洛伊德指出,夢不是一種純粹的生理或軀體現象,而是一種心理現象夢是有意義的事,但這種意義不是顯現於表面的,而是一種潛意識的表現夢是這種潛意識的改裝的代替物,人們通過自由聯想的方法可以分析和推論出做夢者的內心世界和隱伏在夢背後的木原意念夢有保護睡眠的功能,它的產生是由兩種相互衝突的傾向引起的:一是人類要睡眠,一是人類要滿足自己的某種心理刺激夢在木質上是願望的滿足和幻覺的體驗夢的荒誕和難以理解是因為它以一種改頭換面的形式出現,夢的這種化裝是對不道德和不被人們所接受的潛意識欲望和衝動壓制和時時檢查的結果雖然夢對潛意識的出現有一種檢查的機制,但它畢竟還是對其潛意識欲望具有一種象徵作用夢的化裝有壓縮、移置、變思想為視像幾種方式夢對人是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的,它通過把思想變成幻覺的形式,使人們達到欲望的滿足,極大地排泄了人們心中的不良傾向與欲望要求
第三部分主要是對精神病症進行精神分析在這一部分中,作者比較全面地論述了精神分析的基木理論和方法弗洛伊德指出,精神病症狀的精神分析意義在於與病人生活的關係,這些症狀都是起源於潛意識的精神歷程精神分析治療方法的原理在於把兒是屬於潛意識範圍內的病源都歸入意識的領域之內他提出人的意識系統是分層的,主要分為三個層次,即潛意識、前意識和意識潛意識系統的精神興奮必須通過精神主體的考察才能進入前意識系統,然後必須再經過意識的注意,才能最終將潛意識轉化為意識這是一個極其艱難的過程那些不能進入前意識系統的精神興奮就是被壓抑的,壓抑的作用者就是主體—自我弗洛伊德還認為,被壓抑的欲望就是性慾,神經病症就是性的滿足的代替這裡的性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性,在精神分析學裡,性被稱為“力比多”,泛指一切身體器官的快感嬰兒的性生活是從吸乳開始的,以後每個階段都有其不同的特徵兒童以父母為對象的選擇傾向稱為“俄底浦斯情結”,具體表現是女孩依戀父親、男孩依戀母親到了青春期,“力比多”就導致孩子擺脫父母,去尋找新的性對象弗洛伊德認為,治療精神病的工作在於解放“力比多”,使其擺脫對先前的迷戀,而以自我為中心,從而消除不良症狀。

作者介紹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奧地利著名神經病學家和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出身於一個猶太人家庭,父親是商人中學畢業後進入維也納大學學醫,並加入了著名生理學家呂布克的生理研究中心進行神經細胞組織研究大學畢業後,又和神經病學家沙可爾和生理學家布魯爾有過合作,並逐步走上心理學精神分析的道路1905年,寫出《性學三論》和《機智和潛意識的關係》,第一次系統地探索了人類性慾發展的規律1912年發表《圖騰和禁忌》一書,將精神分析學套用於人類學、文化史和宗教學弗洛伊德關於心理學的著作還有《自我和原我》、《文明及其不滿》、《夢的解析》和《精神分析引論》等。

作品目錄

原序第一篇過失心理學第一講緒論第二講過失心理學第三講過失心理學(續)第四講過失心理學(續完)第二篇夢第五講初步的研究及其困難第六講初步的假說與釋夢的技術第七講夢的顯在內容與潛在思想第八講兒童的夢第九講夢的檢查作用第十講夢的象徵作用第十一講夢的運作第十二講夢的實例及分析第十三講夢的原始性質與幼稚性第十四講願望的滿足第十五講疑問的各點與批評的觀察第三篇精神病症通論第十六講精神分析與精神醫學第十七講症狀的意義第十八講創傷的執著:潛意識第十九講阻抗作用與潛抑作用第二十講人類的性生活第二十一講原欲的發展與性愛的組織第二十二講發展與退化作用的觀點——病因論第二十三講症狀形成的過程第二十四講普通的神經質第二十五講焦慮第二十六講原欲論與自戀症第二十七講感情轉移第二十八講精神分析治療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