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編號:農作物禾本科粟真菌病害植物名稱:粟
中文病名:粟條點病
中文別名:無
英文病名:Foxtailmilletstipplestreak
病原類別:真菌
病原,拉丁文名稱及分類地位:病原菌PhyllostictasetariaeFerr.,稱狗尾草葉點霉,屬半知菌亞門真菌。
形態特徵:分生孢子器扁球形,淡褐色,生於葉兩面,後突出表皮,大小74-112μm,器壁淺褐色,膜質。分生孢子橢圓形,兩端教圓,正直,無色透明,大小6-11×3-4.5(μm),上下各有一個油球。
生理生化特徵:無
危害對象:粟等
分布:我國南北粟產區
侵染循環: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株殘體上越冬,翌春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進行侵染和再侵染。
發病條件:天氣溫暖多雨、田間濕度大或偏施過施氮肥發病重。
危害部位:葉片
危害症狀:葉兩面病斑狹條狀,中央淺褐色,邊緣紅褐色,不規則。後期病害長出黑色小粒點,即病菌分生孢子器,引致葉片局部枯死。
防治方法 :
1.收穫後及時清除病殘體,集中燒毀或深埋。2.合理密植,適量灌水,雨後及時排水。
3.發病初期開始噴灑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或50%混殺硫懸浮劑500倍液、40%多·硫懸浮劑600倍液。
資料來源:呂佩珂等主編,中國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藥用作物病蟲害原色圖鑑,遠方出版社,1999,8,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