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山蜂蜜《紅河中草藥》,漬糖花、明堂花、大蜜糖花、蜂糖花、蜜蜂樹花《雲南中藥資源名錄》。
入藥部位
葉或根皮。
性味
味苦,性涼。
功效
清熱解毒,利濕消腫,接骨止血。
主治
高熱無汗,無名腫毒,黃水瘡,附骨疸,跌打骨折,外傷出血。
相關配伍
1、治高熱無汗無涕,鮮山峰蜜嫩尖30-60g。水煎服。(《紅河中草藥》)
2、治胃病,山蜂蜜根9-15g。煎服,酒為引。(《雲南中草藥選》)
3、治黃水瘡,先用菜油擦患處,再用山蜂蜜葉或根皮研粉撒敷患處。(《雲南中草藥選》)
4、治骨髓炎,肌炎,骨折,山蜂蜜葉、鼻涕果、葉上花、亮葉香、四愣通、九頭獅子草各適量。共研末,水調敷。(《紅河中草藥》)
5、治閉合性骨折,山蜂蜜葉適量。搗爛加酒炒熱,外敷患處。(《雲南中草藥選》)
6、治外傷出血,取山蜂蜜葉上毛撒患處。(《雲南中草藥選》)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
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乾品研末調敷。
炮製
採集加工:全年均可採收,洗淨,曬乾或鮮用。
形態特徵
蜂蜜樹,別名白杖木《中國種子植物科屬詞典》。灌木至小喬木,高1.5-7cm。樹皮褐棕色,片狀脫落;幼枝被灰白色濃密的絨毛。葉對生;葉柄長1.5-3cm,被簇生絨毛;葉片橢圓狀披針形,長10-23cm,寬5-9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鋸齒,幼時兩面密被灰白色星狀絨毛。輪傘花序排列成稠密的假穗狀花序,長10-13cm,頂生;小苞片線形,長約1mm,外面密被星狀絨毛;花萼鐘形,長6-8mm,外面被星狀絨毛和小突起;花冠白色、粉紅色或紫紅色,筒長,長8-9mm,外面被簇生星狀絨毛,上唇先端微凹,下唇3裂,中裂片較大;雄蕊4,前對較長,均伸出花冠處,中部以下被微柔毛,花葯1室;子房4裂,花柱比雄蕊長,柱頭2裂;花盤近環狀。小堅果長圓狀三棱形,先端平截。花期11月至翌年3月,果期3-5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000-2600m的乾燥荒地、田旁、路旁、山坡疏林或小喬木灌叢中。分布於四川、雲南和西藏。
鑑別
藥材性狀:葉片多破碎,皺縮,黃綠色至黃褐色,完整葉片展平後呈橢圓狀披針形,長10-22cm,幼葉兩面被絨毛;葉柄長1.5-3cm。氣微,味淡。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清熱解毒,利濕消腫,止血。主治皮膚潰瘍,外傷出血,無名腫毒,骨折,骨髓炎,高熱無汗無涕,肝炎,肺結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