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道街

《中國民間故事卷·大邑分集》寫道:“梵布趁劉備攻打漢中,後方空虛之時……進入川西壩蜀漢管轄之地,攻占城鄉,搶掠秋糧。”梵布是古出族人首領,以今日大邑出江鎮為國都,長期與川西壩漢人發生摩擦。出族是一個在歷史上十分強大的部落,導致出族的徹底消亡是在漢代之後,至今是考古學界爭論不休的一個難解之謎。研究川西地方古史專家說,出族人在漢代之前曾統領川西數縣,包括今日的邛崍、大邑、新津、雙流、崇州、都江堰等地。然而到了漢代,出族人就從川西壩退了出去,幾近消亡,只在今日大邑出江一帶山區活動。
劉備在漢中戰場得知梵布犯境的訊息後,急忙抽調火速趕到漢中戰場的趙雲又火速趕回成都,帶兵將梵布趕到了大邑靜惠山蜀出分界點。趙雲要梵布識大體,與蜀漢和睦相處,共同遵守邊界相關互不侵犯條約。但梵布依仗自己的武藝好,不服趙雲,要和趙雲比武,結果被趙雲的回馬槍加撒手鐧生擒活捉。梵布說趙雲這樣打仗不算本事,只能算作“陰謀詭計”,要和趙雲比射箭。趙雲從蜀漢三國之間的戰略高度考慮,所以將梵布放了,按照梵布說的來日比賽箭法。
在最後三天的射箭比賽中,梵布果然表現出了他箭法的不凡,連趙雲也不得不佩服他的箭法厲害。但趙雲畢竟是見過大戰爭、大場面的戰神,在最後最難的反手穿箭洞的高難度箭法比賽中,梵布輸了,心服口服地在互不侵犯條約上籤了字,退回了出江,直至蜀漢滅亡,均未發生過摩擦,使這一眾多民族聚居的山丘平原之地安定了好幾十年。
後來到了唐鹹亨二年,唐高宗決定將四周五個縣的土地劃撥一部分在鶴鳴山出山口,成立大邑縣。大邑古縣誌曾載:“鶴鳴山以東,其邑廣大,遂以為名。”道出了大邑設縣的歷史淵源。當年趙雲與梵布比賽射箭、令兵士們來回搬運箭矢的地方,也修成了一條長長的街道,箭道街的命名就是這樣得來。
箭道街街名傳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仍然保持著清代、民國民居的建築風格,許多木結構四合院落,沿箭道街兩邊一排排並列。一個接著一個的木構龍門子,將三百餘米長的箭道街裝點得古樸生香,引來一批尋幽探古的人們留戀駐足。間或有古樟樹、古楨楠遮天蔽日般蔭護著的五七座四合小院,三五耄耋坐在龍門子前吸著旱菸,或在雕樑畫棟的牆邊圍著茶几,喝茶聊天,談古論今……大講張獻忠剿四川焚燒大邑縣城的往事,這就是箭道街見不到明代風格建築的原因。那次兵燹對箭道街的破壞,時不時從耄耋們的口中傳出,總使不少有心人要上前去追問個明白,直至靜惠山邊落山的餘暉染紅了半條箭道街,還仍然戀戀不捨。當年大邑縣城的恢復,是經過順治到乾隆一百餘年的勵精圖治,才有今天大邑縣城的舊貌,才有箭道街這樣的古樸幽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