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78畝(其中:田41畝,地137畝),人均耕地.68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350畝;草地160畝;荒山荒地262畝。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3.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3.2萬元,占總收入的53.33%;畜牧業收入14.9萬元,占總收入的34.2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20頭,肉牛10頭,肉羊30頭);業收入3萬元,占總收入的6.9%;工資性收入44萬元,占總收入的101%。農民人均純收入901元,農民收入以務工及養殖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4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79人(占勞動力的30.38%),在省內務工44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8%。該村計畫大力發展核桃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62戶,共鄉村人口261人,其中男性147人,女性114人。其中農業人口260人,勞動力128人。該村以259人,彝族2人,漢族為主,其中彝族2人。
到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68人,參合率100%。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距離鎮衛生院6公里。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赤理、瓦廠完小,中學生就讀到上村中學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3公里,距離中學8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5人,其中小學生26人,中學生9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77.13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畝。已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7人,黨員中男黨員5人,女黨員2人該村設有團支部1個(設在本村),團員11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差、產業難以造成規模,資金不足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大力發展養殖業,以發展乾果經濟林核桃,轉移勞務輸出,引進外資及科學技術。
發展養殖業:豬150頭,牛45頭,羊200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12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901增加到131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