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苕華詩

苕華寄書度公並附一詩《贈竺度》。詩一方面肯定了人生變幻、苦難深重,另一方面也揭示了現實生活中尚有不少值得留戀的東西,甚至用傳宗接代,不能斷絕後嗣的話來責備和規勸度公。度公回復此詩時,用極其委婉的詞語為自己離塵避世的選擇作出解釋,表示了自己看破紅塵、皈依佛法的決心。

基本信息

名稱:《答苕華詩》

年代:東晉

作者:僧度

體裁:律詩

作品原文

答苕華詩

機運無停注,倏忽歲時過①。

巨石會當竭,芥子豈雲多②。

良由去不息,故令川上嗟③。

不聞榮啟期,皓首發清歌④。

布衣可暖身,誰論飾綾羅⑤。

今世雖雲樂,當奈後生何⑥?

罪福良由己,寧雲己恤他⑦!

作品注釋

①機運:本意是指機會和運氣,擴大而言則又可指社會和自然發展的趨勢。住:停止。倏(shu)忽:剎那間、轉眼之間。倏,疾速貌。

②竭:盡、滅。芥子:芥菜或一種名字叫芥的小草的種子,狀極細小,比喻極為微小的事物。佛家有“芥子納須彌”之言,以喻諸相皆非真,巨細可兼容。須彌,佛經中之大山也。

③良由:確實、的確。由為襯字,無實義。川上嗟:站在河邊上嘆息,嗟即感慨地嘆息。《論語·子罕》有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④榮啟期:春秋時隱士,據說他常常鹿裘帶索,鼓琴而高歌。皓首:白首,暮年。

⑤布衣:棉織布縫之衣,為平民所服用,後世更以此代指平民並特指沒有功名官職的讀書人。綾羅:古代絲織物名,光如鏡面有花卉狀者為綾,合股絲織成者為羅。此處泛指各種昂貴高級的紡織品。

⑥生:來生、下輩子。

⑦罪福:禍福。寧:豈、難道。恤:同情、體恤。

作品簡析

度公幼年時家道小康,與同郡楊德慎之女苕華訂有婚約。楊乃衣冠望族,苕華與度公同齡,容貌端麗,兼擅文才。然未及成禮,度父先故,苕華父母又相繼亡,度母復卒。度公睹世事無常,人生短促,忽然感悟,遂割斷塵緣,出家依佛,一衣一缽,遊學四方。苕華服喪畢,自唯三從之義,無獨立之道,乃寄書度公並附一詩《贈竺度》,詩云“大道自無窮,天地長且久。巨石故叵誚,芥子亦難數。人生一世間,飄若風過牖。榮華豈不茂?日夕就凋朽!川上有餘吟,日斜思鼓缶。清音可娛耳,滋味可適口。羅紈可飾軀,華冠可耀首。安事自剪削,耽空以害有?不道妾區區,但令君恤後。”苕華的詩一方面肯定了人生變幻、苦難深重,另一方面也揭示了現實生活中尚有不少值得留戀的東西,甚至用傳宗接代,不能斷絕後嗣的話來責備和規勸度公。度公回復此詩時,用極其委婉的詞語為自己離塵避世的選擇作出解釋,表示了自己看破紅塵、皈依佛法的決心。詩寫得很深沉動情,有相當的感染力。

作者簡介

僧度,又稱竺僧度,東晉末年山東僧。生卒年不詳,大約公元390年前後在世。俗姓王,名晞,字玄宗,東莞(今山東省沂水縣)人。他少即孤貧,奉寡母,以孝稱。雖身世孤微,而天資秀髮,性度溫和,神情爽拔,卓爾異人,有譽於時。母逝後舍俗出家,專精佛法,嚴謹操持,不知所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