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思想
等級籌資理論的兩個中心思想:
(1)偏好內部資金;
因此,公司融資的合理順序是:留存收益、折舊(內部資金)銀行借款、發行債券、發行可轉換債券(債務資金)發行股票(權益資金)。該理論認為不存在明顯資本結構。但是,20世紀80年代新興證券市場具有明顯的股權融資偏好。
由於企業所得稅的節稅利益,負債籌資可以增加企業的價值,即負債越多,企業的價值增加就越多,這是負債的第一種效應;但是,財務危機成本期望值的現值和代理成本的現值會導致企業價值的下降,即負債越多,減少額越大,這是負債的第二種敢應。負債比率較小時,第一種效應大;負債比率較大時,第二種效應大。上述兩種效應相抵消,企業應適度負債,所以公司的資本結構中應有一定數量的負債。最後,由於非對稱信息的存在,企業要保留一定的負債容量,以便有利可圖的投資機會來臨時可發行債券,避免以太高的成本發行新股。從成熟的證券市場來看,企業的籌資優序模式首先是內部籌資,其次是借款、發行債券、可轉換債券,最後是發行新股籌資。但是對於新興證券市場來說未必如此。20世紀80年代新興證券市場上企業股票籌資增長迅速,雖然信息不對稱的情形比之於成熟市場嚴重得多,但是企業對股票籌資十分熱情,具有明顯的股票籌資偏好,企業籌資秩序的選擇幾乎與等級籌資模型是背道而馳的。例如,在我國,資本市場不發達、市場法律環境不完善、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和服東的監控較薄弱,大多數企業的籌資偏好順序是:內部籌資(多留存收益)優於發行股票,而前兩種籌資方式(即多留存收益和內部籌資)又都優於舉債籌資;如果可能(股票發行與上市條件寬鬆),肯定是將發行股票放在最優先的位置上。目前,全國在創業板市場排隊等待發行股票並上市的數千家企業就是明證;即使是上市公司,也通過配股或增發等手段拚命“圈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