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項頒布
台北時間2017年2月13日下午,第60屆世界新聞攝影比賽(荷賽)獲獎作品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公布,美聯社記者BurhanOzbilici拍攝的《土耳其暗殺》獲得年度圖片大獎。
獲獎作品
獲獎作品 | 作者 | 獎項 |
《土耳其暗殺》 | Burhan Ozbilici(美聯社記者) | 年度圖片大獎 |
《被遺忘的戰爭的沉默受害者》 | Paula Bronstein 圖片介紹:2016年3月29日,阿富汗,一名婦人抱著在一次炸彈襲擊中受傷的侄兒。 | 日常生活類單幅一等獎 |
《汗水鑄就中國夢》 | 王鐵軍(中國攝影師) 圖片介紹:中國徐州,一所體操學校的四名學生在做下午30分鐘的腳趾壓力訓練。 | 日常生活類單幅二等獎 |
《巴吞魯日的對峙》 | 喬納森·巴赫曼(Jonathan bachman) 圖片介紹: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一場遊行中,一位身著長裙手無寸鐵的年輕黑人女性淡然面對全副武裝的警察,這一幕被攝影師喬納森·巴赫曼記錄下來,在網路上發布後引起劇烈反響,美國《華盛頓郵報》稱這名女士是“虎穴中的優雅”、“暴風中心的寧靜”。 | 當代熱點類單幅一等獎 |
《越境的移民》 | Vadim Ghirda | 當代熱點類單幅二等獎 |
《利比亞移民陷阱》 | Daniel Etter | 當代熱點類單幅三等獎 |
《站立的岩石》 | Amber Bracken 圖片介紹:蘇族部落因水源污染反對Dakota接入管道,與政府發生衝突。這項有能源轉移合作夥伴支持的項目耗資約37億美元,已將近完成。政府對反抗者們使用催淚彈、橡膠子彈等武器威脅並逮捕抗議者。 | 當代熱點類組照一等獎 |
《寨卡病毒受害者》 | Lalo de Almeida | 當代熱點類組照二等獎 |
《科帕卡巴納宮殿》 | Peter Bauza 圖片介紹:“科帕卡巴納宮”是對一個巴西公寓項目的諷刺,這裡住著300多個無家可歸的家庭。 | 當代熱點類組照三等獎 |
《古巴在改變的邊緣》 | Tomas Munita 圖片介紹:在菲德爾·卡斯楚逝世後的12月,他的骨灰被帶到鄉村,反過來回溯了他在1959年領導的革命之路。 | 日常生活類組照一等獎 |
《閉塞之地》 | Elena Anosova 圖片介紹:俄羅斯下通古斯卡河沿岸的小定居點,居民世代都是獵人,在這個偏僻的地區,原始荒野所包圍的生活幾個世紀沒有改變。 | 日常生活類組照二等獎 |
《救恩島》(3) | Francesco Comello | 日常生活類組照三等獎 |
《摩蘇爾的進攻》 | Laurent Van der Stockt 圖片介紹:2016年11月2日,為尋找某國成員的相關設備和證據,伊拉克特種作戰部隊搜尋摩蘇爾東區某居民的房屋。 | 日常新聞類單幅一等獎 |
《難民孤兒》 | Santi Palacios | 日常新聞類單幅二等獎 |
《菲律賓最擁擠監獄》 | Noel Celis | 日常新聞類單幅三等獎 |
《我們被像動物一樣屠殺》 | Daniel Berehulak 圖片介紹:菲律賓總統上台後,從7月30日開始執行禁毒運動,現在已經有2000人被警方捕害。 | 日常新聞類組照一等獎 |
《伊拉克奪回城池》 | Sergey Ponomarev | 日常新聞類組照二等獎 |
日常新聞類組照三等獎 | 圖片介紹:一名“伊斯蘭國”武裝分子投降後被利比亞士兵拖拽,士兵大喊威脅將以私刑處死他。幾分鐘後這名武裝分子被發現身中數槍死亡。 | 日常新聞類組照三等獎 |
日常新聞類組照三等獎 | Alessio Romenzi 圖片介紹:利比亞士兵與“伊斯蘭國”武裝交戰,將一對據稱是“伊斯蘭國”家屬的母子帶出Al Jiza戰區。 | 日常新聞類組照三等獎 |
日常新聞類組照三等獎 | 圖片介紹:布吉納法索首都瓦加杜古,利比亞政府軍士兵走過瓦加杜古國會大廈內的吊燈。 | 日常新聞類組照三等獎 |
《烏克蘭的黑暗日子》 | Valery Melnikov 圖片介紹:烏克蘭官方政府和當地的自稱共和國的人群開始發生衝突後,有越來越多的普通民眾被逼成為難民,他們無家可歸、流離失所。 | 長期項目類一等獎 |
《被漁網圍困的海龜》 | Francis Perez | 自然類單幅一等獎 |
《後院的“大貓”》 | Nayan Khanolkar | 自然類單幅二等獎 |
雪地中的帝王蝶 | Jaime Rojo | 自然類單幅三等獎 |
《犀牛保衛之戰》 | Brent Stirton | 自然類組照一等獎 |
《大熊貓放歸野外》 | Ami Vitale | 自然類組照二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