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1957年,美國洛杉磯一批音樂人和唱片公司管理人員倡議成立一個代表音樂製品藝術和科學的機構,並通過這個機構鼓勵有才華的音樂家、歌手及幕後音樂製作人員。美國國家錄音藝術與科學學會(簡稱錄音學會)及名為格萊美的音樂獎因此誕生。首屆格萊美音樂獎於1958年頒發,以後錄音學會每年舉行一次頒獎儀式,獎項也由最初時的26項增加到28大類共101項。 格萊美音樂獎雖然是美國唱片行業中的獎項,但它如今已經成為世界範圍內最具影響力的音樂大獎之一。音樂界的格萊美就如同電影界的奧斯卡一樣,雖然毫無疑問地打上了美國文化的印記,但世界各地的多數音樂人仍以能夠捧得這架老留聲機為榮。
格萊美所以能夠為世界音樂人津津樂道,除了美國一直是全球流行音樂的中心、代表了流行音樂的較高水平外,還有以下三個原因。
首先是它的權威性。美國錄音學會是一個由眾多資深音樂人組成的機構,已在美國各地設定了12個地區分會和一個製作人與工程師分會,會員超過萬人。歌唱家、演奏家、詞作者、作曲家、指揮、攝影、解說詞作者以及音樂錄像片製作人等15類專業人員均可申請擔任評審,但只有那些至少已有6件作品出版發行的人才有資格擔任此職。沒有真才實學和對音樂事業缺乏執著追求的人一般是進不了評審會的。由如此眾多資深專業人士組成的評審會理所當然地會受到音樂愛好者的信任。
其次是它的公正性。格萊美音樂獎的評選有一套十分嚴格的制度和程式。被推薦的作品必需選自當年。作品推薦上來後,首先要經過來自音樂界各領域的150多名專家篩選和資格確認,而後進行分類。除需由特別提名委員會投票的作品外,初選合格的作品要全部送交評審進行第一輪投票。但每個評審只能從其中挑選自己專精的9項進行投票,當然他們還要投票選出當年的年度唱片、年度專輯、年度歌曲和年度新人4個獎項。初評後的名單再交評審進行第二輪投票,每個評審的投票權除4個基本獎外,只能選擇8個獎項進行投票。這些嚴格的措施有效地保證了評選的公正性。
第三是它廣泛的影響性。葛萊美獎問世之初並沒有多大名氣,是電視幫了忙。電視不僅將格萊美原本刻板的頒獎儀式變成了豐富多彩的音樂節目,還通過向全球直播極大地提高了格萊美音樂獎的國際知名度。大量歐美歌壇巨星登台獻藝,加上美國人擅長運用的舞台藝術和技術手段,更使格萊美的頒獎儀式成了風靡世界的娛樂活動。2月舉行的第44屆格萊美頒獎晚會就吸引了全球170個國家的約17億觀眾收看。格萊美頒獎儀式走向世界為格萊美音樂獎成為全世界音樂人廣泛接受的一個獎項立下了汗馬功勞。 格萊美獲獎作品顯然不是少數人炒作或唱片公司自吹自擂的產物,而是經過專家和嚴格程式評選出來的。這些作品本身的高質量加上電視的渲染在使獲獎者走紅、唱片熱賣的同時,也實實在在地起到了領導音樂潮流的作用。另一方面,評審們也是消費者,自然也會受到市場的影響,熱賣唱片、走紅歌手、流行電影歌曲當然也最容易走進他們的視野。
除格萊美音樂獎外,美國錄音學會還先後設立了終身成就獎、董事會獎及格萊美榮譽殿堂,以表彰有傑出成就和長久歷史價值的人物和作品,其中也包括那些不在格萊美評選範圍內的人士和被歷史埋沒了的人物,比如黑人歌唱家羅伯遜就在他逝世22年後於1998年獲得了終身成就獎。美國錄音學會還積極參與諸如唱片商標立法、智慧財產權保護、打擊盜版、數碼音樂下載訴訟等涉及唱片企業和個人權益的事業,並積極倡導藝術交流和音樂教育,格萊美基金會還為有困難的音樂人提供幫助,支持年輕人加入音樂人行列。 格萊美的所有獎項每年都由錄音學會選舉出的代表頒發給那些在錄音藝術和技術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格萊美大獎的和其他獎項的不同之處在於他的所有獎項的評比都不受銷售和排行榜的影響, 而是完全取決於在技術和藝術方面的貢獻。
時間地點
頒獎:台北時間2011年2月14日上午
地點:洛杉磯史泰博中心
表演名單
Aretha Franklin Tribute——歐美群星
開場曲(從左至右),
Yolanda Adams 【羅蘭達·阿達姆斯】葛萊美獎得主,靈魂樂的知名歌手
Martina McBride【瑪蒂娜·麥克布萊德】鄉村音樂的著名歌手
Christina Aguilera 【克里斯蒂娜·阿奎萊拉】葛萊美獎得主。
Jennifer Hudson 【詹妮弗·哈德森】奧斯卡獎和葛萊美獎雙料得主,著名歌手、演員
Florence Welch 【佛羅倫斯·韋爾奇】英國樂壇新星,樂隊Florence And The Machine主唱,電影 《暮光之城》有首歌《Heavy In Your Arms》是她唱的。
Born this way——Lady GaGa
The house that built——Miranda Lambert
Uprising——Muse
金曲串燒——B.O.B
Baby&Never Say Never & OMG——Justin Bieber&Usher&Jaden Smith
金曲串燒——Bob Dylan
American Honey & Need You Now—— Lady Antebellum
Forget You ——Cee-Lo Green&Gwyneth Paltrow
Not Like the Movies & Teenage Dream ——Katy Perry
Love the Way You Lie (Part II) —— Eminem &Rihanna&Adam Levine
I Need a Doctor——Eminem&Skylar Grey&Dr.Dre
What's My Name—— Rihanna
Evergreen—— Barbra Streisand
獲獎名單
類別 | 獎項 | 獲獎者 |
綜合類 | 年度最佳作品 | Lady Antebellum《Need You Now》 |
年度最佳專輯 | Arcade Fire《The Suburbs》 | |
年度最佳歌曲 | Lady Antebellum《Need You Now》 | |
年度最佳新人 | Esperanza Spalding | |
流行類 | 最佳流行女歌手 | Lady Gaga《Bad Romance》 |
最佳流行男歌手 | Bruno Mars《Just The Way You Are》 | |
最佳流行樂隊/組合 | Train《Hey, Soul Sister (Live)》 | |
最佳流行合唱 | Herbie Hancock, Pink, India.Arie, Seal, Konono No 1, Jeff Beck & Oumou Sangare《Imagine》 | |
最佳流行器樂演奏 | Jeff Beck《Nessun Dorma》 | |
最佳流行器樂演奏專輯 | Larry Carlton & Tak Matsumoto《Take Your Pick》 | |
最佳流行演唱專輯 | Lady Gaga《The Fame Monster》 | |
舞曲類 | 最佳舞曲錄音 | Rihanna《Only Girl (In The World)》 |
最佳電子/舞曲專輯 | La Roux《La Roux》 | |
傳統流行類 | 最佳傳統流行演唱專輯 | Michael Bublé《Crazy Love》 |
搖滾類 | 最佳搖滾歌手 | Paul McCartney《Helter Skelter》 |
最佳搖滾樂隊/組合 | The Black Keys《Tighten Up》 | |
最佳硬搖滾表演 | Them Crooked Vultures《New Fang》 | |
最佳金屬演奏 | Iron Maiden《El Dorado》 | |
最佳搖滾樂器演奏 | Jeff Beck《Hammerhead》 | |
最佳搖滾歌曲 | Neil Young《Angry World》 | |
最佳搖滾專輯 | Muse《The Resistance》? | |
另類音樂類 | 最佳另類音樂專輯 | The Black Keys《Brothers》 |
R&B音樂類 | 最佳R&B女聲演唱 | Fantasia《Bittersweet》 |
最佳R&B男聲演唱 | Usher《There Goes My Baby》 | |
最佳R&B組合演唱 | Sade《Soldier Of Love》 | |
最佳傳統R&B演唱 | John Legend & The Roots《Hang On In There》 | |
最佳城市音樂/另類音樂表演 | Cee Lo Green《F*** You》 | |
最佳R&B歌曲 | John Legend & The Roots《Shine》 | |
最佳R&B專輯 | John Legend & The Roots《Wake Up!》 | |
最佳當代R&B專輯 | Usher《Raymond V Raymond》 | |
說唱類 | 最佳說唱個人 | Eminem《Not Afraid》 |
最佳說唱組合 | Jay-Z & Swizz Beatz《On To The Next One》 | |
最佳說唱合作 | Jay-Z & Alicia Keys《Empire State Of Mind》 | |
最佳說唱歌曲 | Jay-Z & Alicia Keys《Empire State Of Mind》 | |
最佳說唱專輯 | Eminem《Recovery》 | |
鄉村類 | 最佳鄉村女歌手 | Miranda Lambert《The House That Built Me》 |
最佳鄉村男歌手 | Keith Urban《'Til Summer Comes Around 》 | |
最佳鄉村樂隊/組合 | Lady Antebellum《Need You Now》 | |
最佳鄉村合唱 | Zac Brown Band & Alan Jackson《As She's Walking Away》 | |
最佳鄉村樂器演奏 | Marty Stuart《Hummingbyrd》 | |
最佳鄉村歌曲 | Lady Antebellum《Need You Now》 | |
最佳鄉村專輯 | Lady Antebellum《Need You Now》 | |
新世紀類 | 最佳新世紀專輯 | Paul Winter Consort《Miho: Journey To The Mountain》 |
爵士類 | 最佳當代爵士樂專輯 | The Stanley Clarke Band《The Stanley Clarke Band》? |
最佳爵士演唱專輯 | Dee Dee Bridgewater《Eleanora Fagan (1915-1959): To Billie With Love From Dee Dee》 | |
最佳爵士樂器獨奏 | Herbie Hancock《A Change Is Gonna Come》 | |
最佳爵士演奏專輯 | James Moody《Moody 4B》 | |
最佳大爵士樂團專輯 | Mingus Big Band《Mingus Big Band Live At Jazz Standard》 | |
最佳拉丁爵士專輯 | Chucho Valdés And The Afro-Cuban Messengers《Chucho's Steps》 | |
靈樂類 | 最佳靈樂表演 | BeBe & CeCe Winans《Grace》 |
最佳靈樂歌曲 | Jerry Peters & Kirk Whalum《It's What I Do》 | |
最佳搖滾/說唱靈樂專輯 | Switchfoot《Hello Hurricane》 | |
最佳流行/當代靈樂專輯 | Israel Houghton《Love God. Love People.》 | |
最佳南方、鄉村或藍草靈樂專輯 | Diamond Rio《The Reason》 | |
最佳傳統靈樂專輯 | Patty Griffin《Downtown Church》 | |
最佳當代節奏藍調靈樂專輯 | BeBe & CeCe Winans《Still》 | |
拉丁類 | 最佳流行拉丁專輯 | Alejandro Sanz《Paraiso Express》 |
最佳拉丁搖滾/另類或城市音樂專輯 | Grupo Fantasma《El Existential》 | |
最佳熱帶拉丁專輯 | Spanish Harlem Orchestra《Viva La Tradición》 | |
最佳墨西哥/美洲專輯 | Little Joe & La Familia《Recuerdos》 | |
最佳特加諾專輯 | Intocable《Classic》 | |
最佳諾特諾專輯 | El Güero Y Su Banda Centenario《Enamórate De Mí》 | |
最佳Banda專輯 | El Güero Y Su Banda Centenario《Enamórate De Mí》 | |
藍調類 | 最佳傳統藍調專輯 | Mavis Staples《You Are Not Alone》 |
最佳當代藍調專輯 | Pinetop Perkins & Willie 'Big Eyes' Smith《Joined At The Hip》 | |
民謠類 | 最佳傳統民謠專輯 | Buddy Guy《Living Proof》 |
最佳當代民謠/美國本土專輯 | Carolina Chocolate Drops《Genuine Negro Jig》 | |
最佳印第安音樂專輯 | Various Artists《2010 Gathering Of Nations Pow Wow: A Spirit's Dance》 | |
最佳夏威夷音樂專輯 | Tia Carrere《Huana Ke Aloha》 | |
最佳柴迪科舞曲/Cajun音樂專輯 | Chubby Carrier And The Bayou Swamp Band《Zydeco Junkie》 | |
雷鬼類 | 最佳雷鬼專輯 | Buju Banton《Before The Dawn》 |
世界音樂類 | 最佳傳統世界音樂專輯 | Ali Farka Touré & Toumani Diabaté《Ali And Toumani》 |
最佳當代世界音樂專輯 | Béla Fleck《Throw Down Your Heart , Africa Sessions Part 2: Unreleased Tracks》 | |
兒童類 | 最佳兒童音樂劇專輯 | Pete Seeger With The Rivertown Kids And Friends《Tomorrow's Children》 |
最佳兒童朗讀專輯 | Julie Andrews & Emma Walton Hamilton《Julie Andrews' Collection Of Poems, Songs, And Lullabies》 | |
朗讀類 | 最佳誦讀專輯 | Jon Stewart《The Daily Show With Jon Stewart Presents Earth (The Audiobook)》 |
喜劇類 | 最佳喜劇專輯 | Lewis Black《Stark Raving Black》 |
音樂劇類 | 最佳音樂劇專輯 | Billie Joe Armstrong《American Idiot (Featuring Green Day)》 |
電影/電視/視頻類 | 最佳改編影視音樂專輯 | Various Artists《Crazy Heart》 |
最佳原創影視音樂專輯 | Randy Newman《Toy Story 3》 | |
最佳影視歌曲 | Ryan Bingham & T Bone Burnett《The Weary Kind (From Crazy Heart)》 | |
作曲/編曲類 | 最佳器樂作曲 | Billy Childs《The Path Among The Trees》 |
最佳器樂編曲 | Vince Mendoza《Carlos》 | |
最佳器樂編曲伴唱 | Christopher Tin《Baba Yetu》 | |
包裝類 | 最佳唱片包裝 | Michael Carney《Brothers》 |
最佳盒裝/限量發行版包裝 | Rob Jones & Jack White III《Under Great White Northern Lights (Limited Edition Box Set)》 | |
專輯註解類 | 最佳專輯註解 | Robert Gordon《Keep An Eye On The Sky》 |
歷史類 | 最佳歷史專輯 | Jeff Jones & Allan Rouse; Paul Hicks, Sean Magee, Guy Massey, Sam Okell & Steve Rooke《The Beatles (The Original Studio Recordings)》 |
非古典類製作類 | 最佳非古典類工程專輯 | Michael H. Brauer, Joe Ferla, Chad Franscoviak & Manny Marroquin《Battle Studies》 |
年度最佳非古典類製作人 | David Guetta & Afrojack《Revolver (David Guetta's One Love Club Remix)》 | |
最佳非古典類混音唱片 | Keith O. Johnson, Keith O. Johnson, David Frost《Britten's Orchestra》 | |
環繞音響類 | 最佳環繞音響專輯 | |
古典類製作類 | 最佳古典類工程專輯 | Mark Donahue, John Hill & Dirk Sobotka《Daugherty: Metropolis Symphony; Deus Ex Machina》 Leslie Ann Jones, Kory Kruckenberg, Brandie Lane & David Sabee《Porter, Quincy: Complete Viola Works》 |
年度最佳古典類製作人 | David Frost | |
古典類 | 最佳古典專輯 | 《Verdi: Requiem》 |
最佳管弦樂隊 | Giancarlo Guerrero《Daugherty: Metropolis Symphony; Deus Ex Machina》 | |
最佳歌劇唱片 | Kent Nagano《Saariaho: L'Amour De Loin》 | |
最佳合唱團 | Riccardo Muti《Verdi: Requiem》 | |
最佳器樂獨奏(與管弦樂隊合作) | Mitsuko Uchida《Mozart: Piano Concertos Nos. 23 & 24》 | |
最佳器樂獨奏 | Paul Jacobs《Messiaen: Livre Du Saint-Sacrement》 | |
最佳室內音樂演奏 | Parker Quartet《Ligeti: String Quartets Nos. 1 & 2》 | |
最佳小樂隊演奏獎 | Jordi Savall《Dinastia Borja》 | |
最佳古典演唱 | Cecilia Bartoli《Sacrificium》 | |
最佳當代古典音樂作曲獎 | Michael Daugherty《Daugherty, Michael: Deus Ex Machina》 | |
最佳古典跨界專輯 | Lucas Richman《Tin, Christopher: Calling All Dawns》 | |
音樂錄影帶類 | 最佳短篇音樂錄影帶 | Lady Gaga《Bad Romance》 |
最佳長篇音樂錄影帶 | The Doors《When You're Strange》 |
評論
靠“小輩”煥發青春
老將 老到經典
格萊美一直被認為戀舊且敬老,本屆也不例外。本屆頒獎禮最大牌陣容是傳奇音樂人鮑勃·迪倫,他將攜新人一起完成向民謠音樂致敬的表演環節。而滾石樂隊主唱米克·賈格爾也要向已故的靈魂歌王索羅門·伯爾克致敬。1986年滾石樂隊曾獲得過終身成就獎,當時樂隊通過衛星直播信號演唱了一首歌,而樂隊從來沒有真正登上過格萊美的舞台。格萊美頒獎禮的製作人艾爾里希表示,31年來一直想促成米克·賈格爾和滾石樂隊登台表演,但這個願望才實現。
獎項方面,美國著名說唱歌手艾米納姆獲得10項提名領跑本屆格萊美,這位“奔四”的老將身後有一群80後競爭者,布魯諾·瑪斯,獲得9項提名,Lady Gaga獲得6項提名。但外界一直認為,格萊美有敬老原則,獎項要盡著老將拿。因此艾米納姆被認為是年度專輯大獎的不二人選。
新秀 嫩到出水
為了保證收視率,本屆格萊美在表演環節下足了功夫,尤其要抓住年輕觀眾的眼球,而Lady Gaga、凱蒂·佩里等這幾年新崛起的歌手是制勝關鍵。Lady Gaga在2012年的格萊美頒獎禮上與埃爾頓·約翰搭檔完成了開場表演,兩人的合唱博得滿堂彩。她的表演環節也是一大重頭戲。
另外,入圍最佳新人獎的賈斯汀·比伯此番登台也備受關注,他與老師說唱天王亞瑟小子的表演環節備受關注。此外,比伯還將和威爾·史密斯的兒子賈登·史密斯同台獻藝,16歲的賈斯汀和12歲的賈登極大降低了格萊美收視群的平均年齡,有評論認為53歲的格萊美煥發出少見的青春色彩,仿佛一下子年輕了10歲。
另據悉,正在美國錄製新專輯的張靚穎將出席格萊美。同時,入圍“最佳古典跨界專輯”的中國姑娘賈茹涵也將走格萊美紅地毯。
中規中矩的結果
商業大作收穫不小
格萊美延續了自己對於主流商業作品的青睞,取得了310萬張驚人銷量的《Need You Now》幫助Lady Antebellum拿下了六項提名中的五項大獎,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大贏家。而艾米納姆(Eminem)的專輯《Recovery》也在說唱領域表現不俗,拿下了年度說唱專輯的大獎。而在全球範圍內擁有眾多冬粉的Lady GaGa也憑藉這大熱單曲《Bad Romance》斬獲流行類最佳女歌手和流行類最佳專輯兩項大獎,成為第一位獲此殊榮的舞曲類歌手。
比較讓人遺憾的是凱蒂·佩里(Katy Perry),擁有多首熱門單曲和亮眼銷量的她雖憑藉專輯《Teenager Dream》獲得了六項提名,但最終卻一無所獲,而凱蒂現場也表現出了強烈的失落之感。
口碑之作獲得肯定
格萊美最大的兩個冷門就是來自於年度專輯和年度新人這兩個獎項,儘管獲獎者Arcade Fire和Esperanza Spalding名頭不如其他入圍者響亮,但是良好的業界口碑讓他們成功殺入提名名單,並最終折桂。
來自加拿大的獨立樂隊Arcade Fire的專輯《The Suburbs》被無數樂評人盛讚,只是由於太過獨立而未被廣大歌迷所知曉。而當晚,激動的主唱溫-巴特勒(Win Butler)在得獎之後帶著樂隊成員返場演出,掀起全場高潮。
而擊敗了Drake、賈斯汀·比伯(Justin Bieber)、Florence with the machines等知名音樂人而登頂最佳新人獎的Esperanza Spalding在現場激動的不能自已,這位26歲的爵士女歌手從出道開始就被業界所看好,喜出望外的她在發表感言時深情地對格萊美表示感謝。
現場表演精彩紛呈
格萊美的現場表演有諸多大牌歌手的加盟,艾米納姆、Muse樂隊、Lady GaGa等人均奉獻出了精彩的演繹。而當晚的最精彩的表現則當屬滾石樂隊主唱米克-賈格爾(Mick Jagger)的演出。
在對傳奇靈魂歌手所羅門-博克(Solomon Burke)的致敬表演中,搖滾巨星米克-賈格爾展示出了自己對靈魂歌曲獨到的理解,將所羅門1964年推出的熱門單曲《Everybody Needs Somebody to Love》詮釋得淋漓盡致,成功點燃了全場的激情。
而音樂人Cee Lo Green攜手奧斯卡影后格溫妮絲-帕爾特洛(Gwyneth Paltrow)演唱的《The Song Otherwise Known as 'Forget You'》則十分詼諧可愛,饒有趣味,俏皮的格溫妮絲爬上鋼琴,與Cee Lo Green展開互動,兩人之間的默契互動讓人印象深刻。
白人說唱教皇艾米納姆(Eminem)連唱兩首神曲,分別是攜手巴貝多著名女星蕾哈娜(Rihanna)演唱的《Love The Way You Lie》、和Dr.Dre、Skylar Grey合作的《I Need A Doctor》,他們四人的表演成為當晚最震撼的演出之一,Eminem激情亢奮的饒舌、Rihanna銷魂的聲音、Dr.Dre渾厚的聲線、Skylar Grey悲愴的呼喊,讓時間停在那一刻,讓人久久不能從中解脫。
頒獎典禮
LADY GAGA
如果你還津津樂道於GAGA2010年格萊美紅毯上的“撐傘裝”,那么趕緊把你最親愛的喊出來看雷母吧,因為就算你再怎么睜大眼睛,也不一定知道躲在“琥珀”里的GAGA究竟在做什麼。
妮基·米納什
饒 舌女歌手妮基·米納什的一身印第安豹紋讓人過目難忘,如同棉花糖一般的髮型也讓人恨不得湊上前去咬上一口。只可惜這一身整體造型雖力求突破,但看上去總還是有 點 像GAGA 一兩年前的造型,頗有點孫悟空逃不過如來佛掌的尷尬。
蕾哈娜
雖沒玩概念,但蕾哈娜的白色長裙雷在細節,如雪之白與其的黝黑肌膚形成強烈反差,定睛一看居然還是件透視裝。在GAGA露出真面目前,真說不好誰比誰更勇敢。
典禮創新
“格萊美”的如意算盤在於即娛樂大眾又引導方向,這一目的在“格萊美”上徹底實現。直到綜合類大獎頒發前,“格萊美”一直在娛樂大眾,Lady Gaga的超現實蛋殼裝,賈斯汀·比伯(Justin Bieber)的歌曲串燒、凱蒂·佩里(Katy Perry)的飛天天使表演以及Cee Lo Green的火雞裝演出均是在最大程度地吸引主流大眾眼球。這時的“格萊美”就是一場一團和氣的大派對,所有流行元素盡顯無餘,也是一場匯報演出,讓全世界觀眾目睹上一年美國流行樂壇的成績。這時所有人都是歡樂的,沉浸在奢華跟驚艷之中。到了頒獎時刻,風頭立馬改變,“格萊美”就如變臉一般從喜面演員變成嚴厲評判,爵士女歌手Esperanza Spalding獲得“最佳新人”、“門廊之火”奪走“年度專輯”,Lady Antebellum包攬“年度製作”和“年度歌曲”,結果讓多數人震驚,尤其前兩座獎盃的歸屬讓人始料未及。
本屆“格萊美”將自己的底線再次重申,傳統、質量、新意。
傳統
Lady Antebellum的風光就是“傳統”最好的定義。鄉村樂在美國音樂史上的地位就是王冠與明珠,寶劍與劍柄的關係,至關重要。所以,作為美國最為重要的一項大獎,對於自家的寶貝音樂一定是要多多肯定。鄉村樂在“格萊美”上的優厚待遇已經由來已久,從2007年的南方小雞(Dixie Chicks)開始,到2011年的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到2012年的Lady Antebellum,“格萊美”都給予最徹底的肯定。而這種近乎有偏袒的肯定也完全深得民意,美國人的民意。相比於2010年泰勒-斯威夫特獲獎時的非議,Lady Antebellum可謂實至名歸,Lady Antebellum的單曲《Need You Now》旋律動聽,歌詞優美,並且是2010年的熱門單曲,這樣的鄉村作品很容易就在評審中引起共鳴,身為美國當下最有主流潛力的鄉村組合Lady Antebellum他們有理由在“格萊美”如此大的場面上得到嘉獎,並進一步向超級組合發展。美國人向來有將事情搞大的習慣,成就一個組合,然後讓全世界人膜拜。
“格萊美”受到詬病中最多的一項即是保守,這一次他們仍舊保守,並且順理成章地維護了美國音樂的傳統。
質量
獨立樂在奮起,“格萊美”看在眼裡,記在心中,自第51屆大獎上嘉獎羅伯特-普蘭特(Robert Plant)和艾莉森-克勞斯(Alison Krauss)之後,“格萊美”對於獨立樂的肯定愈發強勢,“格萊美”總共542個提名中獨立藝人占據273個席位,並且有“門廊之火”和Mumford and Sons競爭綜合類大獎。獨立樂能登上大舞台靠的不是行銷和宣傳,而靠的是音樂質量。而且依照“格萊美”的標準,質量才是殺手鐧,一切熱捧和銷量在質量面前都是浮雲,艾米納姆敗給了質量為主的“門廊之火”, 賈斯汀-比伯輸給了質量為主的Esperanza Spalding。也許艾米納姆的失敗有些冤屈,但賈斯汀-比伯的空手而歸是在無甚可嘆。
對於說唱樂的認可,“格萊美”一直存在保守,因為說唱樂本身是種頗有爭議的樂種,“格萊美”對於爭議幾乎是談之色變,所以在歷年的頒獎禮上,說唱樂在綜合類獎項中從未占過便宜,這一次,即便是眾望所歸,艾米納姆還是第三次失手,未能獲得“年度專輯”。
新意
賈斯汀·比伯、德雷克、凱蒂·佩里的失敗可以看作是缺乏新意的失敗,而布魯諾·瑪斯(BrunoMars)的成功則是新意的成功,布魯諾·瑪斯,他就是史蒂夫·旺達(Stevie Wonder)的翻版,能寫歌能唱歌,前輩23歲第一次染指“格萊美”,“火星”瑪斯25歲,所以此時獲得“格萊美”嘉獎正是時候。他不同於賈斯汀-比伯的Teen-pop,從現場表演即可看出,他的唱功了得,他也不同於凱蒂-佩里的流行舞曲,從與B.o.B以及Cee Lo Green合作的歌曲來看,他的創作能力超強。他靠的就是這種左右逢源的精靈,既有自己的作品提名,又有與人合作的作品入選,既有演唱提名,又有創作提名,如此全才,就是美國流行樂壇未來的超級新星。新意的一個標準就是打破常規,雖然是復古靈歌范兒,但布魯諾·瑪斯絕對不落窠臼,他與Cee Lo Green合作的《F**K You》未經任何商業推廣就瞬間成為熱門金曲,此人乃新一代聖手。
每一屆“格萊美”結束後都會有不斷話題,2011年的話題是泰勒-斯威夫特引起的爭議,2012年的話題是“門廊之火”引起的討論,但不管如何,“格萊美”是一座值得人關注的獎項,他們的傳統與標準雖然難以摸透但總能有所收穫。更重要的是在音樂工業日漸萎靡的當下,“格萊美”的存在意義遠遠超過了音樂獎項,這更是一個工業的縮影,一屆成功的“格萊美”絕對不是紅地毯加頒獎禮,其中有無數隱形的環節未能為人所知,而相比於獲獎明星而言,對於這個工業發展至關重要的也是幕後的工作人員們,其實在兩個小時的頒獎禮之前“格萊美”已經頒出過無數“小獎”,這些獎都是嘉獎工業里的從業人員的,做到如此專業全面的,也只有“格萊美”。
人文關懷
尼爾-楊終獲格萊美這些老將中,來自加拿大的民謠傳奇尼爾-楊是第一次在葛萊美獎中有所收穫。現年65歲的尼爾-楊此前曾多次得到格萊美的提名:自2006年以來,這位民謠老將先後共11次被格萊美提名,但是他的音樂類型並不符合格萊美評審們的口味。尼爾-楊在1987年的一次採訪時曾公開表示自己的歌曲“不適合格萊美”,並對葛萊美獎表達出自己的不屑。近兩年,這位老將連續兩年出席格萊美,也意味著他在態度上對於格萊美的軟化。
格萊美自然不會拒絕這位老將的好意。2012年,他憑藉單曲《Angry World》獲得兩項提名並贏得了格萊美最佳搖滾單曲。尼爾-楊在捧起葛萊美獎杯後表示:“這是我第一次獲得格萊美,我發自內心的表示感激。”在過去的40年,這位加拿大創作歌手的作品風格歷經了民謠、搖滾、Grunge、靈魂樂與鄉村。專輯《Le Noise》是尼爾-楊是尼爾-楊自1969年以來的第31張錄音室專輯,而加拿大專輯榜第二名與美國榜的第14名也使得格萊美的評審們無法忽視這位樂壇老將的號召力。
保羅-麥卡特尼39年的等待
較尼爾-楊而言,保羅-麥卡特尼早已多次品嘗過葛萊美獎的喜悅。不過麥卡特尼上次贏得葛萊美獎還要追溯到39年前,當時他與披頭士樂隊的成員在流行樂圈所向披靡。不過自從披頭士解體之後,保羅-麥卡特尼便多年未嘗格萊美滋味。如今已68歲的麥卡特尼憑藉由他所寫的單曲《Helter Skelter》終於為他個人贏得了格萊美。
與尼爾-楊一樣,如今的麥卡特尼也是格萊美的常客,自2005年以來,他總共11次被格萊美提名,但卻在過去的五年中總是鎩羽而歸,在最終的評獎中敗給了布魯斯-斯普林斯汀、艾米-懷恩豪斯與賈斯汀-廷伯萊克。39年無緣格萊美也讓這位傳奇人物頗為尷尬,儘管現場專輯《Good EveningNew York》發行於2009年,儘管單曲《Helter Skelter》也選自披頭士樂隊的白專輯,但是格萊美還是用最佳搖滾個人表演獎補償了這位樂壇老將。
鐵娘子樂隊首捧格萊美
重金屬最佳表演獎這些年一直是老將的關懷場所。這一獎項被來自英國的老牌樂隊鐵娘子捧走。樂隊發行於2010年的專輯《The Final Frontier》儘管已不復當年風采,但是格萊美還是自然而然的將他們請進到歷史的榮譽簿上,單曲《El Dorado》獲得了格萊美最佳重金屬表演獎。重金屬最佳表演獎賞頒給了資歷更高的重金屬旗幟樂隊猶大聖徒(Judas Priest),猶大聖徒樂隊也將在2012年的巡演後宣布退休。與鐵娘子樂隊一同競爭這一獎項的樂隊包括有殺手(Slayer)樂隊,麥格戴斯,科恩與上蒼的羔羊(Lamb of God),鐵娘子樂隊新一輪的巡演即將啟程,而姍姍來遲的葛萊美獎也是對這樣一支傳奇樂隊出發前最好的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