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第十三品如法受持分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否?”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
“須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否?”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須菩提,於意云何,可憑三十二相見如來否?”
“否也,世尊。不可憑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受持此經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作品注釋
①世界:梵語叫路迦,“世”是時間,“界”是空間。
作品譯文
這時候,須菩提問佛道:“世尊,我們應當如何稱呼這部經呢?我們應該如何奉行、持守這部經呢?”
佛告訴須菩提:“這部經名叫《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你們就用這個名字來奉行、持守好了。為什麼這樣說呢?須菩提,(佛法無定法,)佛說般若波羅蜜,就不是般若波羅蜜,只是假名之為般若波羅蜜而已。須菩提,你意下如何,如來說了什麼佛法嗎?”
須菩提說:“世尊,如來沒有說過什麼法。(般若之法,須人自悟是無所說的,亦非語言所說得到的。)”
“須菩提,你意下如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微塵,多不多呢?”
須菩提答:“很多,世尊。”
佛說:“須菩提,各種微塵(因為沒有自性),如來說其不是微塵,只是假借個名稱叫微塵;大千世界,(因為緣起性空,是因緣暫時的假合,)所以如來說世界就是非世界,只是取個名稱為世界。須菩提,如此看來,可以憑藉三十二相來證見、認識如來的本質嗎?”
須菩提說:“不能,世尊。不可以憑藉三十二相來認識如來的真實本質。為什麼呢?(因為)法身無相,三十二相不是如來的真實相狀,(所以)如來說三十二相就是非法身相,是以假名三十二相。”
佛說:“須菩提,假如有善男子、善女人,用如恆河沙粒數那么多的身體和生命來作布施;又另有人能夠領受、奉持本經,哪怕只是其中的四句偈語等,並為他人解說,那么他的福報功德便遠勝於前面用身命布施的福報功德。”
作品評析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簡稱《金剛經》,“金剛”喻堅固,無堅不摧,能斷一切法,能破一切煩惱。什麼叫“般若”呢?大致上說,大智慧就叫做般若。所謂“波羅蜜(多)”,一般的翻譯就是到達彼岸。如果照字面含義來說明此經名,就是:能斷一切法,能破一切煩惱,能成就佛道的般若大智慧,脫離苦海而到達解脫的彼岸成就的經典。該章以《金剛經》本身的名相作引子,說明不要執著名相本身,而要把握真諦,這才是“如法受持”。從《金剛經》的名稱到世界微塵的名稱,再到佛的三十二相,乃至善男善女的布施,都是“名”而不是“實”。佛法的實就是《金剛經》里的微言大義——破除了所有“名相”的那個“空”諦。覺悟了這一點,就是“如法受持”。
出處簡介
《金剛經》是佛教重要經典。根據不同譯本,全名略有不同,鳩摩羅什所譯全名為《金剛般若(bōrě)波羅蜜經》,唐玄奘譯本則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ñāpāramitā-sūtra。《金剛經》傳入中國後,自東晉到唐朝共有六個譯本,以鳩摩羅什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最為流行(5176字或5180字)。唐玄奘譯本,《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共8208字,為鳩摩羅什譯本的一個重要補充。其他譯本則流傳不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