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主力之一。1948年5月組成。轄第一、第二、第三個3個兵團,由聶榮臻、徐向前等領導。參加了解放太原、進軍綏遠及平津等重大戰役。後改編為軍委直屬第十八、第十九、第二十兵團。
抗日戰爭勝利後,晉察冀軍區根據中共中央軍委命令,將所屬主力部隊編成第一、第二野戰軍。並於1945年9月至高無上12月,協同嚴晉綏野戰軍進行了綏遠戰役。1946年9月,組成晉察冀野戰軍機關。蕭克任司令員,羅瑞卿任政治委員,耿飆任參謀長,潘自力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縱隊。先後進行了正太戰役、清倉戰役、保北戰役、清風店戰役、石家莊戰役等,使晉察冀解放區與晉冀魯豫解放區連成一片。1948年5月,晉察冀野戰軍與晉冀魯豫野戰軍一部合編成華北野戰軍,並成立華北軍區,聶榮臻任司令員,薄一波任政治委員,徐向前、滕代遠、蕭克分任第一、第二、第三副司令員,趙爾陸任參謀長,羅瑞卿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第一、第二兵團,北嶽軍區第一縱隊,冀中軍區第七縱隊等部。後增編第三兵團。而後第一兵團在徐向前領導下取得了臨汾戰役、晉中戰役、太原戰役的重大勝利。1948年10月,以主力部隊出擊綏遠,並配合東北野戰軍進行了平津戰役,解放了北平、天津等重要城市,1949年1月,遵照中央軍委命令將所屬3個兵團依次改編為第十八兵團、第十九兵團、第二十兵團。太原戰役後,第十八、十九兵團於5月撥歸第一野戰軍建制。
戰鬥序列
1.第十八兵團(1949年2月由華北軍區第一兵團改稱,4月撥歸第一野戰指揮)
司令員:徐向前、周士第(後,1949年6月)
政治委員:徐向前(兼)、周士第(後,兼1949年6月)
副司令員周士第、王新亭(1949年6月)、陳漫遠(1949年6月)
副政治委員:周士第(兼)、王新亭(兼)
參謀長:陳漫遠
政治部主任:胡耀邦
後勤部部長:嚴俊
(1)第六十軍(1949年2月由華北軍區第一兵團第八縱隊改稱)
軍長:王新亭、張祖諒(後)
政治委員:王新亭(兼)、袁子欽(後,1949年6月)
副軍長:張祖諒、白天
副政治委員:周仲英、桂紹彬
參謀長:張祖諒(兼)、鄧仕俊(後)
政治部主任:桂紹彬(兼)
後勤部部長:馮丕成
第一七八師(由原第二十二旅改稱)
師長:胡正平、溫先星(後)
政治委員:王煥如、劉聚奎(後)
第一七九師(由原第二十三旅改稱)
師長:黃定基
政治委員:蕭新春
第一八○師(由原第二十四旅改稱)
師長:鄧仕俊、鄭其貴(後)
政治委員:王觀潮、康烈功(後)
(2)第六十一軍(1949年2月由原華北軍區第十三縱隊改稱)
軍長:韋傑(壯族)
政治委員:徐子榮
副軍長魯瑞林
副政治委員:郭林祥
參謀長:白天、胡正平(後)
政治部主任:郭林祥(兼)
後勤部部長:劉曉山
第一八一師(由原第三十七旅改稱)
師長:王誠漢
政治委員:張春森
第一八二師(由原第三十八旅改稱)
師長:王海東
政治委員:楊紹曾、王貴德(後)
第一八三師(由原第三十九旅改稱)
師長:鍾發生
政治委員:楊紹曾
(3)第六十二軍(1949年3月由原華北軍區第十五縱隊改稱)
軍長:劉忠
政治委員:袁子欽、魯瑞林(後)
副軍長:方升普
參謀長:熊奎
政治部主任:高德西
副主任:車敏瞧
第一八四師(由原第四十三旅改稱)
師長:林彬
政治委員:梁文英
第一八五師(由原第四十四旅改稱)
師長:塗則生
政治委員:孔俊彪
第一八六師(由原第四十五旅改稱。另轄:補訓師)
師長:蒲大義
政治委員:車敏瞧
2.第十九兵團(1949年1月由原華北軍區第二兵團改稱,4月撥歸第一野戰軍指揮)
司令員:楊得志
政治委員:羅瑞卿、李志民(後,1949年5月)
副司令員:葛晏春、耿飈
參謀長:耿飈(兼)
政治部主任:潘自力
副參謀長:康博纓
後勤部部長:董永清
政治委員:況開田
(1)第六十三軍(1949年1月由原華北軍區第三縱隊改稱)
軍長:鄭維山
政治委員:王宗槐
副軍長:易耀彩
副政治委員:龍道權
參謀長:易耀彩(兼)
政治部主任:龍道權(兼)
後勤部部長:蕭大荃
第一八七師(由原第七旅改稱)
師長:張英輝
政治委員:劉光裕、張邁君(後)
第一八八師(由原第八旅改稱)
師長:宋玉琳
代理師長:張挺
政治委員:李真
第一八九師(由原第九旅改稱)
師長:杜瑜華
政治委員:蔡長元
(2)第六十四軍(1949年1月由原華北軍區第四縱隊改稱)
軍長:曾思玉
政治委員:王昭
副軍長:唐子安
副政治委員:傅崇碧
參謀長:唐子安(兼)
政治部主任:傅崇碧(兼)、袁佩爵(後)
後勤部部長:王子修
第一九○師(由原第十旅改稱)
師長:陳信忠
政治委員:邊疆
第一九一師(由原第十一旅改稱)
師長:謝正榮
政治委員:陳宜貴
第一九二師(由原第十二旅改稱)
師長:馬衛華
政治委員:王海廷
(3)第六十五軍(1949年1月由原華北軍區第二兵團第八縱隊改稱)
軍長:邱蔚
政治委員:王道邦
副軍長:蕭應棠、王克斌
副政治委員:蔡順禮
參謀長:蕭應棠(兼)
政治部主任:蔡順禮(兼)
第一九三師(由原第二十二旅改稱)
師長:鄭三生
政治委員:龍道權、史進前(後)
第一九四師(由原第二十三旅改稱)
師長:趙文進
政治委員:袁耐冬、陳亞夫(後)
第一九五師(由原第二十四旅改稱)
師長:阮平
政治委員:史進前、楊銀聲(後)
(4)獨立騎兵第五師(1949年2月由起義的傅作義部騎兵第四師改編)
師長:劉春芳
政治委員:劉光裕
3.第二十兵團(1949年1月由華北軍區第三兵團改稱,屬華北軍區建制)
司令員:楊成武
政治委員:李井泉、李天煥(後)
副司令員:唐延傑、文年生
副政治委員:李天煥
參謀長:唐延傑(兼)、文年生(後,兼)
政治部主任:李志民、向仲華(後,1949年9月)
副參謀長:趙冠英
政治部副主任:向仲華
後勤部部長:吳樹聲、蕭永正(後)
政治委員:張柱國
(1)第六十六軍(1949年2月由華北軍區第一縱隊改稱)
軍長:蕭新槐
政治委員:王紫峰
副政治委員:張連奎
參謀長:劉蘇
政治部主任:張連奎(兼)
後勤部部長:朱志明、王珍堂(後)
第一九六師(由第一旅改稱)
師長:曾美、晨光(後)
政治委員:智生元
第一九七師(由第二旅改稱)
師長:成少甫
政治委員:鍾炳昌
第一九八師(由第三旅改稱)
師長:張開荊、黎光(後)
政治委員:黃連秋
獨立第五十五師(傅作義部起義部隊改編)
(2)第六十七軍(1949年2月由華北軍區第二縱隊改稱)
軍長:韓偉
政治委員:曠伏兆
副軍長:馬龍、劉儒林
參謀長:趙冠英、曾美(後)
政治部主任:劉國梁
後勤部部長:曾傳桴
第一九九師(由第五旅改稱)
師長:李水清
政治委員:李布德
第二○○師(由第六旅改稱)
師長:盛治華
政治委員:鍾華農
第二○一師
師長:彭壽生
政治委員:何蘭階
獨立第五十三師(傅作義部起義部隊改編)
(3)第六十八軍(1949年1月由華北軍區第六縱隊改稱)
軍長:文年生、徐德操(後)
政治委員:向仲華、漆遠渥(後)
副軍長:徐德操
參謀長:宋學飛
政治部主任:張遜之
後勤部部長:楊曉昆
第二○二師(由第十六旅改稱)
師長:廖鼎祥
政治委員:李斌
第二○三師(由第十七旅改稱)
師長:楊棟樑
政治委員:李志遠
第二○四師(由第十八旅改稱)
師長:羅文坊
政治委員:嚴慶堤
獨立第二十五師(由傅作義部起義部隊改編)
師長:梁詩傅
政治委員:白正剛
相關詞條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野戰軍
即華北野戰軍,解放戰爭中,中共中央軍委曾授予四個野戰軍番號,並無第五野戰軍的番號。五野是由原華北軍區部隊改編而成,下設三個兵團。這支野戰軍在某種程度上是...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野戰軍 管轄序列 -
中原野戰軍
中原野戰軍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主力部隊之一,即將士們口中的“中野”,後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它是以抗日戰爭時期的晉冀魯豫邊區八路軍及地...
基本概況 成立始末 序列 歷史意義 主要戰役 -
晉察冀野戰軍
晉察冀野戰軍是在抗戰勝利後,由八路軍晉察冀軍區各根據地部隊整編組建的。 晉察冀邊區政府、晉察冀軍區司令部舊址位於太行山麓的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境內。199...
歷史沿革 主要戰役 大事記 部隊結構 軍事素質 -
華東野戰軍
華東野戰軍,後改為第三野戰軍,中國人民解放軍主力部隊之一,是人民解放軍四大野戰軍中取得著名戰役最多、戰果最豐、編制最龐大的威猛之師。華東野戰軍是在194...
簡介 歷史發展 組成 山東抗戰 改編 -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原野戰軍
中原野戰軍,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主力部隊之一。它是以抗日戰爭時期的晉冀魯豫邊區八路軍129師及地方部隊為基礎,逐步發展起來的。
基本概況 成立始末 各縱組成 序列 歷史意義 -
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北野戰軍
我軍全面轉入戰略進攻階段後,中央軍委於1948年5月9日發出《關於改變華北、中原解放區的組織、管轄境地及人選的通知》,將晉冀魯豫和晉察冀兩軍區合併為華北...
概述 歷史沿革 晉察冀野戰軍 建制序列 -
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
華東野戰軍,後改為第三野戰軍,中國人民解放軍主力部隊之一,華東野戰軍是在1947年1月以抗日戰爭時期的在華中的新四軍大部及其後成立的華中野戰軍和山東的八...
概述圖片人物 背景 組成 山東戰區 整編後 -
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
東北野戰軍,即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有林彪、羅榮桓、劉亞樓、肖勁光、黃克誠、黃永勝、鄧華、譚政、李天佑、呂正操、陳伯鈞、洪學智等一批 “猛將”、“怪...
歷史沿革 軍隊資源 作戰原則 領導班子 主要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