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西通道

第二西通道

廈門第二西通道(海滄海底隧道),是福建省最長的海底隧道項目。對於廈門來說,該海底隧道項目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它是廈門市公路骨幹網規劃中的第二條西部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建成後,將有效緩解廈門島西部交通進出壓力。此外,該項目還是廈門“兩環八射”快速路網系統、海西城市聯絡線的重要組成部分。

背景

廈門第二西通道,是連線廈門海滄區和本島的一條通道,由於海滄大橋為“第一西通道”,因此其成為“第二”。建設這條通道,是市委、市政府緩解廈門島西部交通進出壓力的重要舉措,該工程也是我市“兩環八射”快速路網系統、海西城市聯絡線的重要組成部分。

簡介

第二西通道,項目採用隧道建設方案。路線起自海滄大道和馬青路交叉口東側,通過海滄端接線工程接擬建的海滄疏港快速路,在象嶼碼頭附近以隧道穿越廈門灣西海域及島內興湖路,止於廈門石鼓山互通立交東,通過廈門島端接線工程接成功大道、枋鍾路,全長約7.1公里,其中,隧道長約6335米,超過翔安海底隧道,建成後將是福建省最長的海底隧道。

全線採用雙向六車道一級公路標準建設,設計速度採用80公里/小時,路基寬度31.5米,隧道淨寬2×13.75米。全線橋涵設計汽車荷載採用公路—I級,其他技術指標應符合交通運輸部頒發的《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l-2014)中的規定。

全線在興湖路設定1處地下互通式立交。同步建設必要的交通工程和沿線設施。

項目估算

項目估算總投資為57.05億元(靜態投資52.84億元),其中,國家安排中央專項建設基金(車購稅)4.13億元、廈門市安排財政性資金12.99億元,總計17.12億元作為項目資本金,約占總投資的30%;其餘資金利用國內銀行貸款解決。

意義

第二西通道是廈門“兩環八射”快速路網中內環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內環道路約45.7公里,即馬青路—新陽大橋—杏濱路—集杏海堤—跨東海域通道—濱海東大道—第二東西通道),是連線海滄區與本島新的快速通道,工程建設對於緩解交通壓力,構建市域範圍內“半小時交通圈”有重要意義,對緩解廈門島西部交通進出壓力有特殊含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