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種計算:普適計算

《第三種計算:普適計算》是由徐磊所著的一本書籍之一,於2004年出版。

徐磊 PCWorld.COM.CN | 2004-07-25 15:10 | 《微電腦世界2004年7月25日出版

引:綜觀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歷史,計算模式經歷了第一代的主機(大型機)計算模式和第二代的PC機計算模式,即將到來的下一輪計算則為普適計算(Pervasive Computing)。普適計算是當前計算技術的研究熱點,也被稱為第三種計算模式。

第三種計算:普適計算

普適計算源起

被稱為普適計算之父的是施樂公司PALOATO研究中心的首席技術官Mark Weiser,他最早在1991年提出:21世紀的計算將是一種無所不在的計算(Ubiquitous Computing)模式。他認為,最深刻和強大的技術是“看不見的”技術,是那些融入日常生活並消失在日常生活中的技術。Mark Weiser受到了該研究中心社會學家、哲學家和人類學家的影響後,重新審視了網路計算模式,提出了這一屬於後現代主義產物的概念。

Mark Weiser及其同行在施樂公司的實驗室搭建了普適計算系統的原型,但由於當時軟、硬體技術的條件,這一系統並沒有產生所期待的影響。隨著定位感測器、無線通信尤其Internet的普及和分散式計算技術的進步,普適計算的實現條件越來越成熟,普適計算的概念得到了更多的認可。已有越來越多的普適計算套用系統問世。

技術簡要

什麼是普適計算?從概念上說,普適計算是虛擬計算的反面。虛擬計算致力於把人置於計算機所創造的虛擬世界裡,而普適計算則是反其道而行之——使計算機融入人的生活空間,形成一個“無時不在、無處不在而又不可見”(Anytime,Anywhere,Invisible)的計算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計算不再局限於桌面,用戶可以通過手持設備、可穿戴設備或其他常規、非常規計算設備無障礙地享用計算能力和信息資源。普適計算模式將對人們享用計算和信息的方式帶來另一場變革。

普適計算可包括移動計算,但普適計算不是移動計算,前者更強調環境驅動性。

從技術上來說,這就要求普適計算對環境信息具有高度的可感知性,人機互動更自然化,設備和網路的自動配置和自適應能力更強,所以普適計算的研究涵蓋中間件、移動計算、人機互動、嵌入式技術、感測器、網路技術等領域。普適計算要解決的問題包括:擴展性、異構性、不同構件的集成、上下文感知和不可見性(Invisibility)。其中不可見性對普適計算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它要求系統無需用戶干預或只需要最少干預,也就是要求系統具有自動和動態的配置機制。

目前的典型項目

目前,業界和高校的實驗室均有普適計算項目推出,其原型系統通常由一些可移動的手持設備動態構成鄰近網路,以提供各種普適計算套用。一些較為典型的項目如下。

——麻省理工學院(MIT)的Oxygen項目。其寓意是:未來計算象氧氣一樣無處不在並可自由獲取。該項目將固定計算設備和移動設備通過可自動配置的網路連線起來。系統採用了包括休眠環境的自動轉換等8種環境驅動技術。

——Microsoft公司的Easy Living研究項目。致力於智慧型環境的體系開發,涉及中間件、幾何世界建模、定位感知、服務描述等技術。其關鍵特點是:機器視覺、多感測器的自動和半自動校準,以及獨立於設備的通信。

——AT&T實驗室和英國劍橋大學合作的研究項目Sentient Computing。通過用戶接口、感測器,以及建立資源數據等手段,為系統提供基於用戶和位置的數據更新能力,系統可無縫擴展到整個建築物。

——卡內基.梅隆大學的Aura 項目。強調普適計算的中間件技術和套用設計,該項目包括3個子項目:Darwin智慧型網路,是Aura的核心;coda分散式檔案管理系統;Odyssey為資源自適應提供作業系統支持。該系統可容納桌面、手持和可穿戴系統。

——此外,還有惠普公司的Cool Town項目、Everyday Computing項目;IBM的WebSphere Everyplace項目;華盛頓大學的Portolano項目等等

未來套用場景描述

——場景一

凱利,一個丟三落四的六年級小學生,常常會把他的滑板車拉在學校里。而一種稱之為SPEC的小小的無線個人日常計算機可幫助他解決這個問題。將一個SPEC做在戴起來的項鍊上,一個SPEC拴在雙肩背書包上,桓鯯PEC固定在跑車上,還有一個SPEC固定在家中車庫的牆上。SEPC之間可以互相發現和識別,通過事先設定和載入的事件模式,一旦某件東西在特定的時段被丟失,其他SPEC便可發現並發出提醒信號。

這便是HP實驗室的Everyday computing項目所描述的未來套用場景。SPEC是其研製的一種大小只有4.0cm×1.5cm×1.4cm的無線小型個人日常計算機,它採用IR檢測、IR發射技術,包含了微處理器、I2C頭、Debug頭、實時時鐘、記憶體、一個緩衝和一個LED。

SPEC的最大技術特點在於,相互之間可以互相發現。這是通過使用一種稱之為rudimentary 的對等(P2P)發現機制來實現的,每個SPEC在每秒鐘會發出一個32位的ID信標,並不斷地監聽附近其他SPEC的ID信標。每當SPEC發現另一個信標時,則利用微控制器和實時時鐘產生一個帶有時戳的事件記錄,存入32KB的記憶體中,每個記錄在ID生存期不斷被刷新。

SPEC之間通信的速率是40×32bps,通信範圍是4~8m,該SPEC採用家電遙控常用的紅外收發器晶片,具有簡單和低功耗的特點。SPEC的套用界面則無比簡單,僅僅採用一個綠色的LED以吸引用戶的注意力,而輸入只通過一個按鍵完成。

——場景二

在一個智慧型教室環境下,如果投影設備的顯示效果不是很理想的話,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PDA向學生的PDA傳送電子課件。當教師走近學生討論組時,其PDA會動態加入該組,下載該組的討論材料。

這便是Arizona State University的智慧型教室環境,其普適環境由投影機、教師PDA、學生PDA組成,該系統通過可重新配置的上、下文敏感中間件,突出了對環境的感知和動態自組網路通信的支持。

——場景三

一個普適醫療服務系統,提供一種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的醫療服務訪問——一輛配備有無線定位系統的急救車,可準確定位突發事故現場,利用無線網路獲取實時的交通信息。在事故現場,通過攜帶型和移動式設備監測病人的脈搏、血壓、呼吸等數據,通過無線網路訪問分散式的醫療服務系統,下載有關病歷數據等必要信息。除了基於定位系統的應急回響機制,該系統的功能還包括:基於移動設備和無線網路的遠程醫療診斷、遠程病人監護,以及遠程訪問具有患者病歷信息的醫療資料庫。

如上所述,只是目前人們就普適計算所能預料的幾個小小場景。而實際上,普適計算將以其“無時不在、無處不在而又不可見”的強大優勢,迅速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並帶來計算模式的全新變革。

PCWORLD中國網獨家稿件,轉載請聯繫 editor#pcworld.com.cn(將#改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