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地點
2011年11月6日~8日,由中國社科院、國家文物局、河南省人民政府主辦,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局、三門峽市人民政府、澠池縣人民政府承辦的“仰韶文化發現90周年紀念暨首屆國際仰韶文化節”活動將在河南省澠池隆重舉行。
仰韶文化概述
仰韶文化,是以遺址首次發現地河南省澠池縣仰韶村命名的遠古新石器時代中晚期文化。做為這個文化類型,是中國近代考古學史上出現的第一個考古學名稱,做為中國新石器時期最重要的考古文化,其內涵十分豐富,分布地域遼闊,上下數千年,縱橫幾千里,廣泛分布於黃河中下游地區,其分布範圍,東起豫東、西至甘青、北到河套內蒙長城一線、南抵江漢,而中心地區則在豫西、晉南、陝東這一金三角地帶,是一種相當發達的考古學文化,展示了中國母系氏族社會由盛到衰的時期,農業、畜牧業、磨製石器和表面繪製有圖案的彩陶是其重要特徵之一。年代約為5000~7000年前,前後延續達2000年左右。截至2000年,全國發現仰韶文化遺址有5000多處,其中陝西省約2000餘處,河南省1000處(其中三門峽200處),另外,山西、甘肅、河北等省有2000處以上。仰韶文化,對東北的紅山文化、山東的大汶口文化、長江流域的大溪文化都有較大的影響。它上承裴李崗文化,下接龍山文化,延伸到氏族社會晚期。研究仰韶文化,對於研究中國史前文化,探尋中華文明起源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