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型冷鋒天氣模式

第一型冷鋒天氣模式

第一型冷鋒天氣模式又稱緩行冷鋒。在兩個大的氣團移動時,在界面上,也就是在冷氣團和暖氣團相遇的鋒面上發展起來的。這時冷空氣總在暖空氣下面,排擠暖而濕的空氣,並把它抬升起來,於是那個地方的天氣就急劇地變化。

概念

冷鋒按其移動速度的快慢可分為兩類:移動速度較慢的是第一型冷鋒,或叫做緩行冷鋒;移動速度較快的是第二型冷鋒,或叫做急行冷鋒。

緩行冷鋒 緩行冷鋒

第一型冷鋒鋒面坡度較小,一般為1/100左右。因冷鋒移動速度較緩,暖空氣沿鋒面上升比較平穩,所以形成的雲雨分布和暖鋒上大體相似,只是暖鋒雲雨在鋒前,冷鋒的雲雨在鋒後,且雲雨區排列順序相反:在鋒線後首先是雨層雲(Ns),隨後是高層雲(As)、卷層雲(Cs)和捲雲(ci)。雨區主要出現於鋒後,寬度平均200km左右,多為連續性降水。鋒線過境時,風速增強,風向轉變;鋒線過境後,氣壓升高,風速減小、溫度下降。當鋒前暖空氣不穩定時,冷鋒附近常出現積雨雲和雷陣雨天氣,這種情況在中國夏季較為多見。

形成過程

緩行冷鋒坡度小,移速慢,抬升力弱,常在鋒後出現比較寬廣的降水區,冷空氣團像楔子一樣插在暖氣團下面推進時,暖氣團一方面後退,一方面被迫沿鋒面平穩滑升。降水區域在鋒後,由於鋒面坡度較小,所以降水區約200~300千米,雲區較寬。較強慢行冷鋒仍可能出現對流降水回波,在冷鋒後也可能有若干條降水回波帶。緩行弱冷鋒回波往往是比較寬的混合性降水的絮狀回波。在比較冷的季節,緩行冷鋒後部也可出現一條由穩定性降水片狀回波構成的沿冷鋒的寬廣的降水回波帶。

圖例分析

緩行冷鋒天氣演變過程 緩行冷鋒天氣演變過程

以鋒面前一定距離的A站為例,看緩行冷鋒的天氣演變過程。冷鋒來臨前,A站受暖氣團控制而為暖晴天氣。鋒線移過A站時,氣溫下降,氣壓升高,南風轉北風,風速加大,上空由無雲轉雨層雲,天氣由晴暖轉連續性降雨。鋒線移過A站後,隨著鋒面的推進,A站氣壓升高,溫度下降,風力減弱,雲系由雨層雲、高層雲、卷層雲到捲雲,逐漸變薄,天氣由降雨、陰天轉多雲。整個鋒面移過A站後,A站轉為冷氣團控制的冷晴天氣。若暖氣團不穩定時,冷鋒鋒線附近常出現積雨雲產生雷陣雨天氣,這種情況在中國夏季多見。如圖:

特點

第一型冷鋒移動緩慢、鋒面坡度較小(在1/100左右)。氣溫逐漸降低,氣壓逐漸升高,鋒後出現正的三小時變壓。冷鋒雲系的分布序列與暖鋒相反,雲序依次為雨層雲(Ns)、高層雲(As)、卷層雲(Cs)、捲雲(Ci),而且雲系和穩定性降水區主要位於地面鋒附近及鋒後。第一型冷鋒天氣模式降水主要出現於鋒線後,多為連續性降水。鋒線過境時,風速增強,風向轉變。鋒線過境後,氣壓升高,溫度下降,風力減弱。夏季在我國北方,冬季在我國南方,所見到的冷鋒,多半屬於緩行冷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