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賦

《笛賦》由戰國時期楚國的楚辭文學家宋玉所作,詞中描寫了楚國滅亡時楚人傷痛的思想感情,語言深邃,韻味含蓄久遠,合轍押韻。(關於《笛賦》,自南宋章提出懷疑以來,自古學者多否認其為宋玉所作,並提出種種理由,然理由有失考之嫌,沒有一條能作為否定宋玉作笛賦的力證。又因為楚亡時,宋玉七十四歲左右,符合作笛賦的客觀標準,故認為《笛賦》是宋玉所作。)

基本內容

余嘗觀于衡山之陽,見奇條異乾罕節閒枝之叢生也,其處磅唐千仞,絕溪凌阜,隆崛萬丈,盤石雙起。丹水涌其左,醴泉流其右。其陰則 積雪凝霜,霧露生焉;其東則朱天皓日,素朝明焉;其南則盛夏清微,春陽榮焉;其西則涼風游旋,吸逮存焉。乾枝洞長,桀出有良。名高(有脫誤)師曠,將為《陽春》。其北則鄙《白雪》之曲(《藝文類聚》作師曠將為《陽春》北鄭《白雪》之曲,)假塗南國,至於此山,望其叢生,見其異形,因命陪乘,取其雄焉。宋意將送荊卿於易水之上,得其雌焉,於是乃使王爾、公輸之徒,合妙意,角較手,遂以為笛。於是天旋少陰,白日西靡,命嚴春,使午子(《文選·洞簫賦》注作「使叔子」。案注又引《毛詩傳》:昔顏叔子獨處於室,鄰之嫠婦又獨處室云云。午子,即魯男子也。)廷長頸,奮玉手,ゼ朱唇,曜皓齒,顏臻,玉貌起,吟清商,追流徵,歌《伐檀》,號孤子,發久轉,舒積鬱。其為幽也,甚乎懷永抱絕,喪夫天,亡稚子,纖悲微痛,毒離肌腸腠理,激叫入青雲,慷慨切窮士。度曲口羊腸,揆殃振奔逸。游志,列弦節,武毅發,沈憂結;呵鷹揚,叱太一,聲淫以黯<黑甚>,氣旁合而爭出;歌壯士之必往,悲猛勇乎飄疾。《麥秀》漸兮鳥聲革翼。招伯奇於源陰,追申子於晉域。夫奇曲雅樂,所以禁淫也;錦繡黼黻,所以禦寒也,縟則泰過。是以檀卿刺鄭聲,周人傷北里也。亂曰:芳林皓,有奇寶兮;博人通明,樂斯道兮。般衍瀾漫,終不老兮;雙枝閒麗,貌甚好兮。八音和調,成稟受兮;善善不衰,為世保兮。絕鄭之遺,離南楚兮;美風洋洋,而暢茂兮。嘉樂悠長,俟賢士兮;鹿鳴萋萋,思我友兮。安心隱志,可長久兮。(《古文苑》。《北堂書鈔》一百十一引七條,《藝文類聚》四十四。按此賦用宋意送荊卿事,非宋玉作。然隋、唐已前本集有之,誤收久矣。不必刪耳。)黑甚

賞析

《笛賦》結構嚴整,層次清楚,是宋玉辭賦中優秀的作品之一。賦中首寫衡山之竹,以其生長環境的鋪排渲染,突寫了制笛所用之竹的與眾不同;其次,作品敘述竹笛的製作,先以名高的師曠和為荊軻送別的宋意對雌雄之竹的發現承轉,從而引出能工巧匠將竹材製成樂笛,其中假借王爾、公輸之徒的巧奪天工,極狀竹笛製作的精緻;再次,又借古之樂師嚴春、午子演奏笛曲的情狀,正面描寫笛師吹笛的一舉一動與高超的技巧;第四,則大肆鋪陳笛曲的藝術魅力,以寡婦喪夫、亡子之痛,寫笛曲之悲,以窮士在羊腸險路上的艱難歷程,寫笛曲之哀,以壯士“猛勇”之壯舉,寫笛曲之壯,以箕子感傷殷墟的《麥秀之詩》,寫笛曲之傷,以招伯奇、追申子,寫笛曲之思,然後以檀卿刺鄭聲、周人傷《北里》肯定笛曲之雅正,筆法細膩,一層一意,漸進漸深,蕩氣而迴腸;最後,作者以“亂曰”總束全篇,一方面讚美笛之樂和調八音的重要功用,一方面讚頌笛之曲使人安心隱志的音樂效果,結篇完足,而又餘韻綿長。構思巧妙,表意充分,敘述清楚,層次井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