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笏(hù )石,笏石鎮,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人民政府所在地。
笏石鎮位於秀嶼區西北部。秀嶼區政府所在地。轄1個居委會、26個行政村。
【代碼】350305100
~001笏石居委會~201北埔村~202頂社村~203炮厝村~204溫東村~205篁山村~206西田村~207四新村~208東華村~209秀山村~210來塘村~211來垞村 ~212蘇塘村 ~213四村村 ~214大丘村 ~215珠坑村~216下鄭村~217壩津村~218西徐村~219嶺美村~220楊林村 ~221劉厝村 ~222度田村~223岐厝村~224梅山村 ~225松林村 ~226丙侖村~227吳黃村
笏石山
笏石山是笏石的象徵,人文的標誌。笏石地名由來亦出於該山有一塊天然巨柱石而得名。笏石原來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鄉村,由頂社、北埔(包括七角里)等村落構成。相傳早在明代中期,這裡是一塊小盆地形狀的荒蕪地帶,而原集鎮是在這裡以西方向距離約3公里處的“丙店”村。據說那裡有一條南北走向的長街,從南部的炮厝村延續至丙店村,約有3華里長。明嘉靖年間,倭寇入侵騷亂,被夷為平地。至今丙店村可見到一段約有200米長的當年留存下的石板路。後來,集鎮便從丙店向東2華里遷移至蒼店下店兩村。之後,再移遷至笏石山麓的頂禮、北埔等地。其時,從新厝店和本店頭兩村亦是明代時期的小集鎮,便相約遷往南埔、後菜園、土埕、窯厝、西天尾等村。這樣形成南北匯合,而成為笏石鎮的市肆。由於這裡水陸交通方便,天時地利,且是一處小盆地,故之被人稱為“聚寶盆”。
笏石地名的由來,有一個傳奇故事。相傳,笏石山(頂社村東部)有一塊高聳直立的柱狀岩石(頂端略微向西傾斜),高約十幾米,需6—8人合抱,相傳是“蛇精”化身,亦好像一條仰天卓立的“蛇”,俗稱“蛇石”。相隔這塊蛇石之南約150米處,有一堆亂石,說是“龜精”的化身。遠看猶如一頭大龜趴在地上,從另一個角度望去,則如一朵大荷花,再換一個角度看去,又好像一頭龐大的水牛,故當地人又稱它為“水牛石”。中間凹處濕漉漉的,呈淡黃色,人稱“仙人尿”。此兩尊龜石蛇石面面相覷,南北對峙,相映成趣。那蛇石頂端正對遙遠的壺公山頂尖,儼然大有跟壺公山試比高之勢頭。傳說,壺公山日長3寸,而蛇石日增3尺。壺公山哪肯低於笏石山?於是,山神啟奏天庭雷公,蛇石竟然就被砸掉一大截,化為十八座石頭山。中間裂開一痕跡,永遠不會再增高了,但是蛇石南北兩邊各有一網狀小石頭會長大一些。
蛇石被雷公截斷後,其形狀更像男人陽具,而龜石亦越來越如女人的陰道,人稱公母一對,陰陽一雙。每當晨曦初照,蛇石直接照到丙店村貓山上的兩具岩石。村里人則以為是被蛇石插入,有損風水,乾脆就將貓山的岩石砸掉。
再說蛇石之東約50米處,亦有一堆亂石,如同“蓮花寶座”。據說觀音菩薩曾在此打坐,後因救苦救難而去,獨遺留下此“蓮花寶座”保佑一方。在“蓮花寶座”之東偏南約100米處有一水塘,狀如“牛嘴”,俗稱“牛板塘”。相傳,一小仙童牽水牛隱居其中。“牛板塘”永不乾涸,在大旱之年可緩解旱情。“蛇石”、“龜石”、“蓮花寶座”、“牛板塘”為笏石山四景。此四景上世紀60年代均被毀,實為憾事。
笏石山西北麓“大路溝”的一塊石頭上有一羊腳印,說是神仙牽羊上山餵養。因此,這裡有志元亭和志元寺,說是風水寶地。全村人視為至尊至寶。鄉規民約,不準人家隨意在山上建造墳墓,乃為一村共享風水勝地。其實“大路溝”的山勢如一隻大鳳凰,展翅翱翔,被地理師傅稱為“鳳穴”。明末玉湖(今闊口)一陳姓人家見此風水寶地遂搬遷至此,現頂社陳姓人口約1700多人(另外遷寧德、建陽等地區陳氏後裔有幾千人)。
笏石山西麓,是一片平展展的田疇,河溝縱橫交錯。據傳,古時有一蛟龍順木蘭溪而下,興風作浪,禍害鄉鄰,到笏石山下更是肆無忌憚,從而留下現今的河溝。為防止蛟龍繼續塗碳生靈,仙人用鐵鏈將它捆住,並在上方蓋上一座石塔,鎮住蛟龍騷動作亂,使一方平安無事。石塔在上世紀50年代被毀。90年代間,海濱國小重建時,特別在原處(操場一角)建一座小石塔,“形同虛設”鎮住蛟龍,保佑一方。過去,海濱國小操場總是濕陰陰的,再乾旱也依然如故,說是龍泉噴口,神秘兮兮。傳說,有一年端午節,笏石附近村莊聚在一起“賽龍舟”。其時,風平浪靜,突然狂風驟雨,雷電交加,一龍舟頃刻不見,而在河的東面矗起一座狀如“龍舟”的小山,後人把這座小山命名為“龍船邊”。“龍船邊”植有一排大榕樹,人睡在樹幹上而不必擔心掉下。1958年,這一排鬱鬱蔥蔥的古榕樹被砍掉,當作燃料煉鋼鐵,實在可惜。
笏石山西北部有一座小山巒名“玉井山”,俗稱“連坡山”(諧音陽具)。說是貓穴,為風水寶地,山上建有玉湖陳十七世邑增生贈知縣如峰公(黃石人)和十八世肇慶府同知懷峰公父子墓。笏石山往東南是“東京山”,那裡早在宋代之前,就有一村莊,至今還有瓦片依稀可辨。玉井山和東京山皆為笏石山余脈,構成一個較為龐大的小山系。
然而,笏石山上的蛇石,猶如一片“笏”,人們取“縉笏朝天”之意,而雅化為“笏石”。笏石山之西麓建有“笏石宮”(亦稱“頂社宮”),南麓建有“海濱書院”和“文明書社”,西北角有狀元墓(宋狀元吳叔告)和“御史墓”,“土海”(古稱“國清塘”)與天馬山、五侯山將笏石山圍成半圓形狀。山環水繞,山水相依,風景優美,地理獨特。如今笏石山成為秀嶼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笏石山的歷史將重新開始。(
現狀
如今笏石成為秀嶼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笏石的歷史將重新開始。
地理位置
笏石鎮,地處莆田市東南部,面積65平方公里。轄26個村、1個居委會,人口10.9萬人。是秀嶼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省“十五”期間城鎮建設“重點中心鎮”和莆田市城市化建設七個組團之一。2001年,全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GDP)57500萬元,工農業總產值96800萬元,財政收入2136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296元。先後榮獲省“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先進單位”、“工業衛星鎮”、“文明鄉鎮”等稱號。
基礎設施
笏石市區的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境內6條呈“米”字型的省道、縣道總長22.6公里,10公里省道架有蝙蝠式路燈,實現路面硬化、道路綠化;笏石電信分局程控電話容量已達20.9萬門;建有22萬伏變電站、11萬伏變電站和3.5萬伏變電所;廣電實現光纖聯網,有線電視進村入戶;自來水廠一期日供水3萬噸;城鎮化建設不斷加快,集鎮面積2.5平方公里,城市服務功能不斷完善,城區不斷擴大,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建有沿海最大的農貿市場和服裝、小商品、糧飼、建材、果蔬、水產等批發專業市場及各類大型商場、商業城等,年集市成交額逾3.7億元。
社會事業
笏石的社會事業健康協調發展。連續二屆被評為省“文明鄉鎮”,多次被評為市創建文明路“先進單位”。教育事業發展迅速,擁有一所省級農村重點中學和一所職業中學、三所初級中學。“億萬農民健身活動”被省評為先進鎮,今年又被省推薦為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鎮”。衛生三級網路健全,實現初保達標。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工業經濟
笏石鎮工業經濟自成體系、獨具特色。以個私企業和“三資”企業為主體,形成以輪胎、塑膠、鞋類、建材、工藝品、糧飼加工為支柱產業,本業製品、服裝加工為新興產業的工業體系。2001年,全鎮共有各類企業4740 家,年產值達15.14億元。其中規模工業企業有15家。經濟發展已逐步 進入快車道,“十五”末年產值預計可達5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