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寺施醫贈藥慈善網簡介
竹林寺施醫贈藥慈善網是致力於佛教文化、慈善事業以及女性的健康事業為一體的大型慈善網路,以佛教慈悲為懷的明道主持為解決人間疾苦,特舉行施醫贈藥活動。該網站上有很豐富的佛教文化知識,以及佛教故事,能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是學習和獲知中國佛教文化的首要選擇!另外,該網站熱衷於慈善事業,將善心、善款做慈善事業。
網路作為電子時代興起的新型信息載體,在社會精神文化的各領域有著深遠的影響,各種宗教、思想並存的時代,以網路為交流平台,團結教內外人士,開展佛法與科學,佛教與慈善、各種哲學思想關係等問題的平等對話和深入思考,將促進佛教與現代文明各領域的發展。
施醫贈藥緣故
徐州竹林寺住持——明道法師發大願,望解救眾生疾苦,故遍訪國內名醫,獲得一批效驗古方,便於寺院內成立“竹林寺中醫藥研究所”研製中藥驗方。研究所所有藥方皆為寺院醫師以中醫驗方為基礎,采道地名貴藥材入藥,遵古法炮製而成的純中藥外用製劑。藥品經研究所長久以來臨床實驗證實,治療婦科諸疾療效卓著。
研究所全部中藥品所用資費來源有兩個方面:一、寺廟自身的供養;二、信眾布施的善款(“施醫贈藥”慈善活動民眾香火之資全部用於施藥)。
竹林寺的命名
"竹林寺"得名於淨檢法師,她出生於西晉末年的徐州,24歲出家,70歲圓寂。她人淡如菊,心簡如竹,一生致力於佛學的度化與女性的救贖。身為"神州第一比丘尼",觀音降世的淨檢法師即為度化苦難女子而生,她的一生,堪稱"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為說法"。
據古書所載,佛祖釋迦牟尼曾到天竺弘揚佛法,路遇一國名"揭摩陀",國王頻婆娑羅好戰喜功、暴虐無道。一日,佛祖於一片竹林中說佛論道,頻婆娑羅偶聞,深為佛祖教義所感,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為在自己國家弘揚佛學,頻婆娑羅在竹林中建一寺堂,供佛祖釋迦牟尼傳教弘法,佛祖便將此寺堂取名為'竹林精舍',又名"竹林寺"。
淨檢法師以此為引,創辦"竹林寺",其一暗喻神州為佛祖天佑,其二警示世人當正氣如竹。
中國的比丘尼始祖淨檢法師,出生於西晉末年的一個官宦家庭。她勤奮好學,知書達理,擅長琴棋書畫,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女子。年輕時,她與母親一起從事女子教育,為傳播聖賢文化孜孜不倦;而國危民苦、受難百姓急需度化之時,她毅然出家受戒,主持道場,化解黎民百般疾苦,全面展現了女性獨有的能量和正面作用。
明道主持簡介
竹林寺住持明道法師發大願要解救眾生疾苦,成立竹林寺中醫藥研究所,親自遍訪名醫開發效驗古方製成藥,故創立本網站,募集善款為有需要的女性施醫贈藥,也為有心行善積德的人提供一個布施平台。為廣大女性女性提供了一個福音。
竹林寺坐落於徐州竹林寺在歷史長河中幾經廢興,於2009年重建落成,堪稱佛教歷史上一大幸事。竹林寺恢復開放後,盛邀明道法師就任住持,法緣相隨,引人入勝。
明道法師的特殊祈願
在世界上遭遇戰爭、地震、海嘯、核輻射等多災多難的關頭,中國第一比丘尼道場—徐州竹林寺住持明道法師選擇觀音菩薩聖誕的吉日良時,手捧國寶韋馱菩薩像,從竹林寺和平路口的山門開始,九步一拜,拜上山頂,繞拜觀音閣至大雄寶殿,隨後舉行隆重的祈福法會,祈請捨身獨臂韋馱菩薩特別加護,減輕天災人禍給人類帶來的沉重災難。在舉辦系列活動的同時,明道法師於3月23日,首次請出國寶韋馱菩薩像,拜山祈禱,其意義非比尋常。因為竹林寺的這尊韋馱菩薩像不僅僅是木製貼金的古代雕像,而是有著活靈活顯、解救災難的真切經歷,是竹林寺的鎮寺之寶。
韋馱菩薩 巧顯神威
竹林寺的韋馱菩薩有段特別的傳奇故事:上世紀三十年代末,在那場不應該發生的戰爭中,日本九州六安島人氏、東京帝國大學高才生,中島吉一,以陸軍翻譯官的身份來到中國。1938年5月,日軍侵占徐州,中島所隨部隊的指揮部就駐紮在竹林寺,中島吉一在一天夜晚,聽到窗外有腳步聲,於是起床察看,卻不見人影,他馬上出門順著腳步聲追趕,來到寺廟後院的竹林,腳步聲卻奇妙地消失了,同樣的情景連續出現了一個星期,中島對此深感疑惑,於是用刺刀在腳步聲消失處,做上標記,命士兵掘地以探個究竟,結果挖出了一尊韋馱菩薩聖像,這聖像高約60公分,木製貼金、莊嚴肅穆,令中島吉一大為吃驚,他轉而明白了這是菩薩在警示日軍不可濫殺無辜。
自中國佛教傳入日本,千餘年來日本人對佛教普遍有所認識,所以中島吉一從小受佛教思想薰陶,當他得到韋馱菩薩時自然感悟非常。但是,他所隨的這支部隊已經接到對徐州的屠城命令,此時的中島吉一,因韋馱菩薩的顯身而深為反省,多次勸告指揮官:“中國人是永遠殺不完的,放下這個念頭吧!”,他終於竭盡所能,阻止了日軍將對徐州百姓的屠殺,避免了“南京大屠殺”的悲劇在徐州重演。從那以後,中島吉一恭請這尊韋馱菩薩像隨行並頂禮供奉,戰爭期間,中島身邊的官兵非死即傷,而他卻毫髮無損,中島十分感激韋馱菩薩對他的護佑,在回日本時,請韋馱菩薩一起東渡,而因菩薩手持武器,被中國軍人攔截,禁止出境。為此中島吉一懇求他們給予寬恕、放行,發誓決不再與中國為敵,並禮請韋馱菩薩將其持武器的手臂舍下,毫不猶豫地扔到了海里,以表達誓言的堅定。就此舍掉了一隻手臂的韋馱菩薩,隨中島吉一東渡到了日本。
當地古董商得知中國竹林寺鎮寺之寶韋馱菩薩到達日本,出價30萬日元,想買走這尊聖像。那可是戰爭年代的30萬,當時5萬日元能買一套房子啊!中島吉一沒有將救命恩人變賣換錢,而是在六安島建了一座廟宇,恭恭敬敬地供奉這尊韋馱菩薩聖像,終身不遺。每當家人聚會時,中島總會提及諸多中國竹林寺韋馱菩薩的靈驗故事,褒獎竹林寺韋馱菩薩千餘年來多次鎮住亂相、巧顯神威、保護和平的功德。中島在臨終前,韋馱菩薩託夢垂示說:“你保護了徐州百姓,我也保佑了你和日本人民,你去世後我必須回到中國,你要安排把我送回到中國徐州竹林寺!”,中島再一次感悟到韋馱菩薩要以獨臂形象回國的涵義:無論個人或家庭,還是國家和民族,都需要平安、和諧,只有放下手中的武器,從內心深處砍去貪婪的惡念,才能真正讓人類安享福祉。
1973年,中島吉一病危期間吩咐其女婿森秀敏,必須設法將韋馱菩薩像恭送到中國徐州竹林寺。森秀敏不負重託,於1998年9月,借旅遊來徐,尋訪竹林寺未果,深為遺憾。後幾經周折尋訪政府官員,告知竹林寺尚未恢復,可去徐州市宗教局商談歸還韋馱像的事宜。2000年4月17日,75歲的森秀敏,將國寶韋馱菩薩像恭送到徐州,期望竹林寺早日恢復重建,請慈悲喜舍的獨臂韋馱菩薩像,能夠早日回到竹林寺,展現其智慧和力量,給人們提供記憶與警策,願中國徐州竹林寺,能為世界人民成就更多的善事,避免暴力、戰爭等行為傷害無辜。
竹林寺在恢復重建過程中,明道法師應政府邀請於2009年7月出任住持,她深深感到:竹林寺韋馱菩薩為中日兩國化干戈為玉帛,為促進中日兩國人民的友誼舍臂東渡,如今又為世界和平、拓展人們的美好生活而重回故里,這遠不止一尊木雕像往返的過程,而是一種驚天動地的呼喚!於是明道法師千方百計尋找失去聯繫十年之久的森秀敏先生,最終通過上海日本領事館,找到了當年送還韋馱菩薩像的當事人並與之通話。當森秀敏先生得知竹林寺已恢復重建,住持明道法師又與自己取得了聯繫,這位85歲高齡的老人,激動地在電話里放聲哭訴說:“十幾年來我一直在思念韋馱菩薩,一直在期盼竹林寺早日恢復!”。明道法師當即表達了邀請他來中國相聚的意願,老人十分高興,不顧身患絕症,腿腳不便等問題,於2009年9月19日迫切趕來上海。在浦東機場,手捧鮮花的明道法師,看到坐在輪椅上的森秀敏先生,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快步相迎,他們見面的情景,感人至深,溢於言表,令圍觀者感動不已。2009年9月23日,明道法師陪同森秀敏先生來到徐州,由森秀敏親自將韋馱菩薩像移請到中國第一比丘尼道場——徐州竹林寺,並與明道法師辦理了交接手續,同時留下的還有中島吉一先生的手稿。此時的森秀敏先生如釋重負,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對明道法師說:“我們的命根子——韋馱菩薩像,交還給你明道法師,我感到很放心,中日世代友好是父親中島吉一的願望,也是我們大家的深切渴望”。
韋馱菩薩為三洲感應護法金甲神,中國徐州竹林寺的韋馱菩薩以獨臂形象,留在日本半個多世紀,如今又回歸華夏,昭示了韋馱菩薩用慈悲的力量和智慧的武器,教化世人、捍衛和平的願景,他既是中華的保護神,更是世界的保護神。徐州竹林寺的韋馱菩薩永遠是智慧、慈悲、福祉的象徵,是讓人類安享吉慶的導引,是維護和平的智者,是向善文化的標誌,是護身鎮宅的法寶,他將永遠成為中國對外友好交往的護航天使。
世界第一法寶、鑽石純金版《金剛經》
2500多年前,無限智慧的釋迦牟尼佛修成正果、廣布十方。佛的最高成就,是由《金剛經》賦予的智慧而得以顯現。《金剛經》告誡人們,要突破痴迷、放棄執著、敞開胸懷、廣行善舉。修學佛法的根本價值,在於不執著、在於誠懇、在於恭敬。因此《金剛經》的功德非常不可思議。佛告訴我們說:“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從此經出”。佛陀把這部經,比作為一座塔、一座廟,《金剛經》所在之處,天人、阿修羅等,都必然前來禮拜、供養。自古以來,承蒙《金剛經》的加持,或開悟或成就大事的受用者,不計其數。
澳門中國民族文化研究會會長李之強居士發起,並經趙朴初居土支持,在佛教傳入中國兩千年的時候,創印成就了2000部鑽石純金版《金剛經》。這項發心前所未有,而他珍視的編號為360號的版本,數字代表著功德圓滿,更是世上獨有的珍藏。
2010年元月,李之強居士來到徐州,將自己珍藏的這部《金剛經》捐贈到竹林寺,成就了“世界第一法寶”供奉於“中國第一比丘尼道場”的殊勝因緣。
明道法師的佛緣
明道法師是恢復開放後竹林寺的第一任住持。她生長於上海,曾去日本留學,回國後做企業經營,生活優裕。明道法師與佛有緣,她出家前就樂善好施,悲憫弱勢群體,對為富不仁和奢侈無智的行為內心充滿慈悲,願以恭敬的心供養佛法、度化眾生,將自己美麗的容貌轉換成清淨簡樸的莊嚴僧相,作無聲的啟示。
來到竹林寺後,明道法師明確了“以社會為道場、以奉獻為修行、以人心向善為香火”的理念,為竹林寺規劃了“尼眾與海歸文化交流、特別研修、農禪體驗、演藝推動、社會慈善”的弘道方向,並謙恭地開始了她的佛海慈航。
竹林寺主要景點
徐州竹林寺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新建的竹林寺坐落在徐州漢文化景區北側駱駝山,占地約350畝,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總投資約1.5億元,屬於典型的“山上寺”。
主要建築有山頂的大殿、觀音閣、中國第一比丘尼紀念堂、三座碑亭、南北山門等五組建築。是漢文化景區二期工程的主體部分,工程將充分利用現有自然地形及自然環境,整體規劃竹林寺建築群體,再現千年古剎竹林寺深幽清靜的意境。
竹林寺今後的發展將本著特別研修,農禪體驗,社會慈善,觀光演藝,國際交流等五大文化建設,配套完善相關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