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經歷
人物身份
童林是常傑淼的長篇評書《雍正劍俠圖》(又名《童林傳》)中的主人公。童林,字海川。祖籍為京南霸州童家村,人稱“鎮八方紫面崑崙俠”。 童林因斗紙牌誤傷老父,後在江西龍虎山巧遇尚道明、何道源,學得一身武功。協助年羹堯平劍山蓬萊島、滅萬龍藏峰島、掃除聚英山,粉碎了英王富昌、十四皇子允禵、火眼金睛趙丕等人的反叛陰謀。多次救胤禛於危難之中,為其登基成為雍正皇帝立下汗馬功勞。
外貌
身高八尺有零,穿的是土黃布褲褂,白骨頭鈕子大襟,腳底下白布高桶的襪子,大掖搬尖的踢死牛豆包大灑鞋,外罩藍布大褂又肥又大,剪子股的小辮,相對紅紫的臉面,真是生出來的濃眉闊目,鼻直口方,大耳垂輪,真是人字的脖子,太陽穴凸著眼睛怒著,腮顎膨顯著精神百倍。
主要武功
八卦柳葉棉絲磨身掌——又名八法神掌,童林的二位恩師尚道明與何道源所創,從喜鵲身上演化出來。
八法神鉞——也是由尚道明與何道源所創,一招分八招,總計八八六十四式。
三百八十四爻盡命連環掌——八卦柳葉棉絲磨身掌後套。
三百八十四爻盡命連環鉞——八法神鉞後套。
陽招八仙劍——在雲南蜜蜂嶺童林二次學藝,由其大師伯“太虛上人”莊道勤所授。
陰招八仙劍——在於家莊童林換劍聯姻,由其未婚妻“奇劍坤元子”於秀娘所授。
地行劍——共七十二路,乃是貴州婁家家傳絕藝,由“地行仙”婁瑞奉父親“太乙劍客”婁鎮之命千里傳藝。
所用兵器
子午雞爪鴛鴦鉞——就如同護手鉤,可沒有那個鉤。長約一尺二寸長,護手月牙,在月牙的護手上,一邊一個尖子,在尖子底下,向著月牙,一邊一個雞爪鉤。乃是一對,純鋼打造,利銳鋒芒,此乃內家之兵刃。
落葉秋風掃——也稱秋風落葉掃,出自大夏禹王,長三尺三寸三分,到晚間有三尺三寸三分長的白光,可以斬妖避邪。此劍被禹王留在揚州禹王廟,鎮壓一丈青猿。至大明朝被通臂猿猴吳楨所得,塑封於家廟。以至大清國進關,順治拜廟得劍,嗣後宮中作祟,張天師進京,鎮壓邪祟,遂將此劍賞與天師。天師不愛佩帶寶劍,將相贈族弟太極八卦庶士張鴻鈞,張鴻鈞又傳與莊道勤。童林蜜蜂嶺二次學藝,被莊道勤所贈。
衍生形象
張慶升版:三教伏魔會結束後,與張方等人回到北京。
單田芳250版《童林傳》:最後因沒有答應雍正殺十四皇子而和雍正鬧隔閡,雍正毒酒毒死童林的朋友,在其他武林同道的幫助下,童林和雍正他們在北京香山舉辦香山擂,最後八十一門總門掌歐陽修出面說服童林等人,他們連夜逃出香山擂,童林帶著徒弟等人遠走塞外,靠打把勢、開鏢局為生。雍正死後,童林進入中原,成立無極門。
人物原型
真人名為董海川(1797年—1882年)生於清代嘉慶年間,原名董明魁,清朝河北省文安縣朱家塢村人。一般認為是八卦掌拳術的創始人和主要傳播者。
董氏家族世代居住在山西省洪洞縣,董俊曾任龍虎衛上將軍左副元帥之職,明朝初年遷居河北藁城,其後代子孫連續五代均為武將,到第六代董良輔奉旨遷居雄縣開口村,第十一代董冀北及以上五代均任保定後衛鎮撫使。第十五代董憲周幼讀詩書,並請眾多名師學武,“必盡其術而已”,“藝既成,威名震河朔”。董海川與董憲周長時期形影不離,經常往來雄縣與文安之間,串學訪友於名武場,這對於董海川過早步入武林,同時對董海川以後創編八卦掌奠定了基礎。據文安文史資料和雄縣縣誌記載得知,董海川家族中,許多人均為武將,“將帥門第,武功淵源,機因實非虛言”。董海川身材魁梧,臂長手大,膂力過人,擅長技擊。少時家貧,自幼嗜武,年輕時因誤傷人命,奔走他鄉。相傳在安徽九華山得遇“雲盤老祖”傳授其技,創立了八卦掌。
家族歷史
清朝鹹豐年間,董海川流落京師,有傳為隱姓埋名成為太監到王府當差。至於為何當太監,歷來說法頗多。一說是為了躲避命案當了太監;一說是捻軍或太平天國所派來當臥底等等不一而足。
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董海川至京師,初充清官宦官,鏇因疾惡如仇,時露英氣,引起同人猜疑而改隸肅親王府。董初為散差太監,後升任七品首領職。肅王太監中有個叫全凱亭的,略解武技。一次偶然窺見董海川練習武技,慕董武功高深,跪求錄為弟子。此後,董海川的拳技漸為人知,其術以繞圓走轉為基本運動形式,區別於過去流傳的拳術,武壇人士稱之為“平日所未聞未睹者。”一些懷疑其術技擊實用性的武技家,紛紛來與董海川較量。精於羅漢拳的尹福,擅長摔跤術的程廷華,善用連腿的史繼棟,以大槍著稱的劉德寬等少壯武豪,相繼敗在董海川手下。求為董門弟子。據董海川碑銘載:“十數武士圍攻,手到皆疲”;“更有劍戟專家,特與公賽,公赤手空拳,奪其械,踏其足,賽者皆靡”;“嘗游塞外,令數人各持利器,環而擊之,先生四面迎拒,捷如鏇風,觀者群雄無不稱為神勇。”董海川名聲日隆,弟子口眾。不數年,董海川始傳的八卦掌,就流傳到各地,在武壇形成一大流派。
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董海川因老辭職,游居弟子家,專事授徒。“游其門者,常數十百人”;“請藝者自通顯以至士賈與達官等幾及千人”。
學藝經過
一次,董海川來到遼寧,見一個道童在青石上練習穿掌,感到新奇,與之較量,竟敗於小道童手下,於是拜童子之師畢澄道長為師,經過長期潛心研習,利用道家八卦圖中的無極圈和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八個字(即八卦方位),從其變易之理中悟出了八卦掌。他善於吸取諸家之長,融會貫通,充實自己,他的技藝不斷提高,臻於化境,成為八卦掌發展史上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一代宗師。董海川下山後,行俠仗義,鋤強扶弱,作過許多除暴安良之事,被官府追捕,乃自宮為寺人。後來投奔京師肅王府,任司膳太監。一天王府大排筵席,大廳賓客如雲,一般侍者無法行動,而董海川運用八卦掌步法,上菜,斟酒,在人群中聳容穿行,舉座皆驚,人們這才知曉他身懷絕技。
由於董海川愛打抱不平,引起武林中某些人的忌妒,一天深夜,某拳師攜帶手槍悄悄來到他的居室窗前。剛剛舉起手槍。董海川已從打坐之處一躍而起,一掌將對方擊於數丈之外。
光緒八年,董海川無疾而終。
成名經過
董海川在王府當差時,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才為人所知,一日,太極拳名師楊露蟬奉召在肅王府與府中拳師比武,連戰連勝,最後竟將一拳師擲於園網之上。是時董海川手托菜盤由此經過,立即飛身上網救起拳師。董海川遂與楊露蟬相鬥,雙雄對峙,勝負難分。從此太極拳與八卦掌各立門戶,桃李盈門,流傳後世。董海川壽享高齡,監歿昏惘,仰臥床上,兩手仍作換掌式,直至氣絕。八卦掌流傳國內外,迄今不衰。董氏傳人層出不窮,其墓已遷至北京西郊,重修一新。
家族後人
董海川(明魁)祖父董博軒為董家十三代遷居河北文安朱家塢村,有二子:董守興,董守業。其父董守業有三子:長子德魁,次子明魁,三子武魁。董海川幼時與堂兄董憲關係甚密,董憲喜文善武,必盡其術。受其影響,董海川嗜武成癖,與董憲形影不離,常往來雄縣與文安以武會友。早年便在河朔地區響有威名。聽長者講,明魁幼時聰明過人,嗜武成癖,終日研文武二途,家傳武藝一點既通,並秉性剛直,疾惡如仇,時為貧弱者打不平。青年時認求真諦,行走江湖,雲遊四方為不給家鄉族人招惹麻煩改名“海川” 容納江海百川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