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童慶炳談審美心理》是由童慶炳先生專門談審美心理機制的一組文章匯集而成,包括1990年作者給《文史知識》雜誌寫的文藝學專欄和與之相關的共16篇論文,作者採取把西方心理美學與中國古代文論中的相關論述結合比較的視角,力圖為審美心理研究開闢一種新的思維。
美學的研究通常有哲學美學、社會學美學和心理學美學三種範式。在審美的過程中,如果人的心理機制不能完全敞開,或者說審美心理有障礙的話,審美就不能實現。《童慶炳談審美心理》稿就是著重對審美心理的展開這一重要過程進行了討論。
作者簡介
童慶炳,1936年生,福建連城人。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中國作協理論批評審員會委員,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師範大學文藝學中心主任,長期從事文藝理論和美學的教學與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國古代詩學與美學》(1992)、《文學概論》上下卷(1994)、《文學活動的審美維度》(2001)、《現代詩學十講》(2005)等。其主編的《文學理論教程》(1992)獲國家教學成果獎,多部專著獲教育部人文社科著作獎。
編輯推薦
斷片的人被束縛在單一的感覺上,當人喪失了感受音樂的耳朵,感受形式的眼睛,也就喪失了自已的精神家園,就像一個遠離故鄉的遊子茫然無所歸依。審美給予人充分的自由選擇,使人性的殘缺變成了人性的完整,審美是從斷片的入走向完整的人過渡的中介。
《童慶炳談審美心理》從審美是人的現實需要談起,對審美聯想、審美投射、審美移情、審美心理距離分別進行了解釋,對所涉“虛靜”“異構同質”、審美升華、審美原型等命題也一一結合實例講解,並能由淺入深地把問題引向一個開闊的未來。把西方的心理學美學與中國古代的相關論述作了一些比較,為審美心理的研究開闢了一個小小的新面。
目錄
小引
從“斷片的人”到完整的人——談現代人的審美需要
主體心理意象的詩化—會談審美聯想
心理定向與美的幻覺—會談審美投射
與天地萬物相往來——談審美移情
換另一種眼光看世界——談審美心理距離
胸次淡泊與美的發現——“虛靜”說淺釋
心靈與自然的溝通——談“異質同構”
欲望的替代性滿足——談審美升華
返回人類精神的故園——談心理原型
審美中的苦難與甘美——談審悲快感
陋劣之中有至好——談審醜快感
論審美知覺的基本特徵
自我情感與人類情感的相互征服——論文學藝術中審美情感的深層特徵
論藝術想像的意向性和認識性
李贄的“童心說”及其現代意義
從古典的“移情”說到現代的“異質同構”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