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歷史上這裡曾是水草豐茂的森林草原地帶,但由於人們長期的不合理利用,使這一景觀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形成了大面積沙質荒漠化土地。每當季風頻吹之際,流沙隨風滾動,埋沒村莊、農田、交通阻塞,嚴重威脅當地人民民眾的生產生活。建國後,黨和政府十分重視荒漠化治理工作,於1952年在此建立了遼寧省固沙造林研究所。
四十多年來,科技人員經過反覆實踐不斷總結,摸清了風沙危害規律,在國內外率先總結出“以灌木固沙為主,沙障為鋪,前擋後拉,綜合治理”的流沙固定措施,並成功的引進了樟子松、油松、赤松、日本落葉松、雲杉等針葉樹種,營造固沙林、農防林、牧防林、種子林、混交林等林種3.4萬畝。取得科技成果53項,絕大多數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流沙固定和沙地樟子松造林等科技研究成果已在我國“三北”十二省區推廣和套用。同時也引起了國際關注,除聯合國糧農組織外,先後有阿爾及利亞、乃口拿大、馬里、德國等34個國家的元首、林業部長、專家、學者來所參觀考察。固沙造林的成果,極大地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昔日黃沙滾滾如今林茂糧豐。如今,一個以松、楊為主體的綜合防護體系已經形成,縱橫交錯的綠色屏障有效地保護著農田、牧場,森林覆被率已由建國初期的6%增力口到35.4%。輪耕地變成了固耕田,人民的生產生活得到了根本性改變,“黃龍”肆虐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鬱鬱蔥蔥的林海松濤,已成為中外遊人考察觀光的佳地。
章古台特產
矽砂
矽砂儲量十分豐富達八千萬噸,可廣泛套用於鑄造、玻璃及玻璃製品。草炭資源更為豐富探明儲量超過億噸,可做生物化肥、營養土、工業上燃料、醫療上防腐劑、食品保鮮、輕工業紙板、樹酯、環保處理含油、重金屬等。
松樹苗
章古台培育樟子松苗已有幾十年的歷史,除用於本鎮的造林外還遠銷全國各地。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北等十多個省、區、市都來該鎮採購苗木。每年僅苗木一項就會給該鎮帶來近幾百萬元的經濟收入。該鎮以樟子松育苗為龍頭,發展各種綠化苗木、花卉產業。基於章古台地區氣候特點,使得這裡非常適合各類苗木的生長,培育出來的苗木優質、生命力強。2009年鎮裡又新建落成了萬畝苗木基地,這無疑給章古台的苗木產業做大做強奠定了基礎 。
綠色風景區
概述
章古台的旅遊業方興未艾,有沙荒變綠海大 漠顯風流的章古台萬畝松林風景區;有沙泉成泡沼的珍珠湖。這些獨特的自然景觀每年都吸引著無數遊客。曾先後有馬里總統、聯合國要員以及亞洲、非洲、歐洲、大洋洲、美洲的近40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要員、專家學者200餘人次來參觀考察。新聞影視界先後編輯採制了固沙造林科教片――《綠色的夢》;電視片――《綠色的呼喚》和電視連續劇《大漠風流》。1985年12月,日本岩玻映畫製作所攝影組來這裡錄製“綠色長城”,固沙造林成果被收入《世界之最》電視系列片。有“漠海綠洲”之稱。
歷史變遷
五十年前的章古台曾是一片沙荒,這裡風沙大,每年只刮兩次風,一次就刮六個月。早晨起來房門可能都推不開,沙丘移動快,直接威脅著瀋陽乃至遼寧的沙漠化問題。在這緊要關頭章古台成立了固沙所,風沙所,在章古台人民的幾十年堅苦努力、艱絕奮鬥下,植樹造林、防風固沙,終於止住了風沙南移,在沙海中建成了一片淥洲,如今的章古颱風光秀美,阡陌縱橫。站在萬畝松林瞭望塔上你不僅會看到淥海無邊,更能體會到章古台人民的英雄氣概。所以來章古台旅遊不光是一次生態游更是一次人文旅遊。
遼寧省固沙造林研究所建於一九五二年,其址居科爾沁沙地的東南前哨--彰武縣章古台
這裡素有塞外沙荒之稱,每逢春冬黃沙滾滾、遮天蔽日、沙丘吞噬、耕地威脅、農牧堵塞交通,令人叫苦不迭。
神州解放之後黨悉民之所望政府著人意之安排派遣劉斌韓樹棠等一批優秀幹部科技人員和工人民眾來這裡安營紮寨探索治沙造林之途徑
賦詩稱頌
彰武三十八萬之民眾解除風災沙害受益日深世代難以忘懷為感其恩表其情使諸君功德銘人心業績垂千古故樹碑記之並賦詩讚頌
八百瀚海首 苦戰卅六秋 足跡遍塞外 智慧伏沙丘
幾程坎坷路 幾番風雨稠 丹心照日月 偉業青史留
綠了章古台 白了少年頭 香飄荒沙灘 譽滿五大洲
千古傳功德 大漠顯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