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朗系列坦克

突朗系列坦克

匈牙利從一九三九年開始考慮國產坦克的計畫,由於工業基礎較差所以採取購買他國技術的對策,以省下開發時間。首先,買下了瑞典L-60輕型坦克的生產許可,成功地改進成38M“多爾第”輕型坦克並投產。

38m toldi 38m toldi

隨後匈牙利希望中型坦克也如法炮製。首選是德國三號坦克,但遭到拒絕。於是匈牙利向其兄弟〔一戰前同屬奧匈帝國〕——捷克斯洛伐克〔當時德國託管〕的CKD〔斯科達〕公司發函,意欲從CKD的V-8-H和S-II-c這兩種中型坦克里挑選。

這兩種坦克是一九三八年捷克斯洛伐克陸軍新型中型坦克的競標項目,都是16.5噸、四名乘員、裝備47毫米vz.38坦克炮,外形也相似。但V-8-H使用布拉卡公司的V型液冷八筒引擎,而S-II-c使用CKD公司自製的引擎,兩者都是240馬力。結果V-8-H中標,得到“STvz.39”的名稱並下了三百輛的訂單。但由於一九三九年德國-捷克合併而沒有量產。

這主要是由於德國對V-8-H評價不高所致。CDK公司為收回成本,在一九四○年把未中標的S-II-c前裝甲由二十毫米加強到三十毫米,改成T-21坦克,但德國仍沒有興趣。正好這時匈牙利人的鼻子湊了上來。

一九四○年五月,匈牙利調查團到CKD公司的皮爾森工廠觀看了T-21樣車。六月三日,該車運到匈牙利,進行了技術認證,其中包括八百公里行走實驗。結果證明T-21性能可靠,成績達到優秀。八月,匈牙利各軍火公司接到指示,開始準備生產線。

一九四○年九月三日,匈牙利買進T-21的生產許可,命名為“40M突朗”中型坦克並制式化。“突朗”取自匈牙利傳說,是典型的亞洲人名字。〔阿提拉死後,匈奴帝國分裂,一部分匈奴人在東歐定居與當地印歐語系人即雅利安人通婚,其後代成為現在的匈牙利人,匈牙利即“匈奴化的雅利安人”。因此匈牙利人文化上與亞洲還是有共通點的。〕同時根據匈牙利的要求,“40M突朗”在T-21基礎上作了很大改進。

40M Turan 40M Turan

T-21的雙人炮塔被改為更大的三人炮塔,車體正面裝甲從三十毫米強化為五十毫米,引擎換成威茲-曼弗雷德公司的260馬力型。由於匈牙利軍隊的坦克炮、高射炮都是四十毫米為主,為供彈方便亦希望採用四十毫米口徑。於是CKD公司將38(t)坦克的37毫米A7型火炮改進成40毫米A17坦克炮,於一九四○年十一月將生產許可證賣給匈牙利MAVAG火炮公司,匈牙利的生產名稱是“41M40毫米坦克炮”。炮彈與“37M40毫米高射炮”通用,這種高射炮的生產許可是匈牙利從博福斯公司買進。

原定生產一百九十輛,一九四○年九月三日增加為二百三十輛。生產指標分配如下:威茲-曼弗雷德公司〔WeizManfred〕——七十輛;馬亞-瓦剛公司〔MagyarVagon,即GMW〕——七十輛;MAVAG公司——四十輛;剛茲公司〔Ganz〕——五十輛。

一九四一年,CKD公司製造了兩輛奇特的試驗車並賣給了匈牙利。這種樣車車體基本與“40M突朗”相同,但使用T-21的雙人炮塔,稱為T-22試驗坦克。這主要是考慮到匈牙利工業基礎差,所以將這兩輛樣車作技術參考。

一九四一年七月八日,從威茲-曼弗雷德公司開出第一輛匈牙利國產“41M突朗”一號車,一號車為試製型,使用鑄鐵〔軟鋼〕製造。其後開始使用裝甲鋼製造量產型,至一九四二年底產量為七十輛,至一九四四年最後共完成了二百八十五輛。

性能為:重18.2噸,乘員五人,公路最高時速四十七公里,主炮攜帶一百零一枚炮彈,裝有八毫米機槍兩挺和三千發槍彈。

從一九四二年初至一九四三年底,“40M突朗”被發放到匈牙利第一、第二裝甲師和第一騎兵師。

一九四一年匈牙利決定開發裝備短身管75毫米火炮的“突朗”支援坦克,用途是為“40M突朗”坦克和“38M多爾第”輕型坦克提供炮兵火力支援,其構想基本仿效德國早期三號坦克〔戰鬥坦克〕和四號坦克〔支援坦克〕的關係。

MAVAG公司在舊奧匈帝國18M型76.5毫米野戰炮的基礎上研製出“41M75毫米坦克炮”,雖然可以發射穿甲彈但由於初速太低所以對T-34和KV1坦克完全無效,主要是當作榴彈炮使用。

換裝這種火炮的“突朗”坦克的制式名稱是“41M突朗Ⅱ重型坦克”,實際上還是火力支援坦克。計畫在一九四五年前生產三百二十二輛,但實際只完成了一百三十九輛。

“41M突朗Ⅱ”重19.2噸,最高公路時速降為四十五公里。車體和“40M突朗”相同。炮塔上部和防盾有大的突起。

一九四三年八月中旬,四十九輛“41M突朗Ⅱ”配發到前線,同年十月又追加配發了六十六輛。使用單位是第二裝甲師和第一騎兵師。當時匈牙利新設立了第一突擊炮大隊,原定裝備“茲利尼”突擊炮〔以後將介紹〕,但該車遲遲沒有完成。所以第一突擊炮大隊只好先接收了二十四輛“41M突朗Ⅱ”。後來“茲利尼”開始配發,這些“突朗”即被轉送到第一裝甲師。

從現存的檔案中看,“41M突朗Ⅱ”的生產分配如下:威茲-曼弗雷德公司〔WeizManfred〕——五十四輛;馬亞-瓦剛公司〔MagyarVagon,即GMW〕——三十九輛;剛茲公司〔Ganz〕——三十六輛。其中威茲-曼弗雷德公司生產的少量車輛裝有用多孔鋼板製作的側裙板,可以防蘇聯反坦克槍。

一九四三年一月,匈牙利第一裝甲師陷入蘇聯軍隊包圍,最後全軍覆沒。全師只剩六輛坦克和自行火炮,75%官兵長眠在冰冷的異鄉。這證明“38M多爾第”和“40M突朗”無法對抗T-34坦克。

由於這次血的教訓,匈牙利軍在一九四三年四月一日決定為“突朗”換裝長身管75毫米火炮,同時作了從現有“突朗”基礎改裝的打算。

MAVAG公司以德國75毫米四○型坦克炮〔75mmKwk40〕為基礎,開發出“43M75毫米坦克炮”,主要是修改了四○型坦克炮的閉鎖器,同時也可以發射匈牙利75毫米炮彈。

一九四三年與一九四四年之交,威茲-曼弗雷德公司公司完成了原型車。

換裝了長身管75毫米火炮的炮塔形狀與“41M突朗”相同,但大了一圈,正面裝甲增至九十毫米。炮塔和車體側面裝有裙板,但車體沒有變化。主炮攜彈三十二枚。

這種車型起先稱為“43M突朗Ⅱ重型坦克”。但一九四四年初,軍方要求改名,於是“41M突朗Ⅱ支援坦克”改為“突朗75短炮身型”,“43M突朗Ⅱ重型坦克”改為“突朗75長炮身型”。但是“突朗75長炮身型”的生產卻遲遲沒有開始,因為一九四四年匈牙利國內已很難弄到製造炮管和裝甲板的優質鋼材。

而且,匈牙利政府看出德國已無勝利希望,為避免總體戰而單方面與同盟國秘密接觸,準備投降。駐匈牙利的蓋世太保得知後立即報告國內,同年SS二級大隊長斯科爾茲內策劃了“鐵拳反坦克雷行動”,綁架了談判代表小霍爾第,迫使其父——匈牙利攝政官、海軍上將霍爾第就範,三月九日德軍占領匈牙利,匈牙利仍然綁在納粹車輪上。

匈牙利民眾不甘被占,更不願為德國賣命,全國一片混亂,使得“突朗75長炮身型”的生產幾乎停止。七月威茲-曼弗雷德公司的廠房遭到空襲被毀,使生產計畫完全落空。

最後,只有一輛“突朗75長炮身型”送到前線的匈牙利坦克兵手中,但它參加了實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