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 當波特小姐遇到昆汀·布萊克——遺作手稿、時隔百年、重見天日
※ 讓孩子在大膽“試錯”中快樂成長
※ 老年版比得兔貫穿其中,成為凱蒂故事發展的關鍵因素
※ 72頁的大開本故事,個別字型有精心設計(粗體、斜體)
創作緣起
這部手稿最初創作於1914年3月,波特小姐剛剛給故事開了個頭:她想寫一個有關貓的故事。那時,她身體不好,她父親在5月去世,又趕上第一次世界大戰,這部手稿就被擱置了……直到100年後,一位叫做Jo Hanks的編輯在閱讀萊斯利·林德(Leslie Linder)撰寫的波特小姐的傳記時,發現上面記錄著波特小姐曾說自己寫過一個故事,但還沒畫完(只畫完一幅成稿和兩張草圖)。於是,她趕緊去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 Albert Museum)查找資料。終於,發現了她的手稿。故事裡,還有大家熟悉的比得兔——只不過他有點老、有點胖了。
編輯們非常激動,想來想去,覺得英國知名畫家昆汀·布萊克與眾不同的畫風最適合波特的作品。就這樣,他們給昆汀·布萊克寫了郵件。
昆汀·布萊克說收到這部手稿時,簡直“難以置信”。而且,他的姓Quentin與故事裡的貓小姐的姓Quintin很接近,都被稱為“Q”。再有,一直展出昆汀·布萊克作品的學校就是波特小姐兒時的住所。或許,這就是緣分吧。正值波特小姐誕辰150周年(2016年)時,這本書來到了全世界孩子們的眼前。今年,來到了中國孩子們的書架上。
內容簡介
一隻名叫凱蒂的貓,過著不為人知的雙重生活——準確地說,是不為主人所知。白天,她是優雅的“凱薩琳·聖·昆汀小姐”;夜晚,她成了會打獵的、身穿諾福克外套的“斯昆騰”。有一天,她又開始了打獵活動,留下“替身”在家。這次,她出師不利,不僅沒打到什麼好獵物,還被一隻身穿藍色外套的兔子吸引了注意力,結果,掉入了最會打獵的獵人——狐狸托德的手裡……
※讓孩子在“試錯”中成長
這隻名叫凱蒂的黑貓,是不是想起自家的孩子呢?眼前“聽話”乖巧的孩子,內心總有一顆愛玩好奇的心。這是天性,是人類不斷得以發展的內動力。這樣的冒險自然容易讓家長擔心,不過換個角度來看,這正是孩子成長的必然。孩子在一次次冒險中探索世界,走向內心,把握力量,最終步入成熟、自信。就像凱蒂,她在與兩個黑貓替身交換身份,夜裡到外面的世界打獵時,一直沒有過足癮,直到她遇到狐狸托德,差點兒回不來,她才知道什麼是自己能做的、什麼是自己做不到的。這讓她更加明白日常生活的平淡與幸福。
作者簡介
編輯
比阿特麗克斯·波特
波特小姐喜愛鄉村生活,小時候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畫畫和研究動物中度過的。她對自然的熱情都體現在創作的一本本書里。《比得兔的故事》出版於1902年,這是她的第一本書、最初,她給一個生病的小夥伴寄去一封信,那封信里是她畫的小故事。比阿特麗克斯·波特出版了二十二本之多的童話故事和童謠集。
昆汀·布萊克
昆汀·布萊克從事繪畫已經六十餘年,出版了三百多本書,與他合作的作家特別多,包括羅爾德·達爾、麥可·羅森、羅素·霍班、約翰·約曼,還有合作這本書的比阿特麗克斯·波特。他現住在倫敦,2013年他因在繪畫領域做出傑出貢獻被授予騎士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