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衣公式

穿衣公式

穿衣公式是網上流傳的一套穿衣法則,用“最舒適溫度”26℃減去當日氣溫,就可“算”出當天體感最適宜的搭配。“穿衣公式”對各種衣物的保暖溫度都精確量化,保證穿衣的溫暖度。

簡介

穿衣公式穿衣公式
穿衣公式最早源自於2011年1月的一則題為《醫生計算穿衣溫度穿一件羽絨服相當於+9℃》的報導,內容為杭州市中醫院中內科的一名醫生將自己女兒的衣服按照溫度做了劃分,8種類別的衣物相加共能提供34℃的熱量。隨後,只要遇到換季或者溫度變化較大的時節,該醫生的計算公式就會在網路上流傳開來。

溫暖值

穿衣公式穿衣公式
厚羽絨服9℃
薄款羽絨服6℃
稍厚彈力絮棉衣5℃
羊毛衫4℃
背心4℃
抓絨衣服3℃
薄外套3℃
厚棉毛衫2℃
薄棉毛衫是1℃

計算方法

要領在於,將各件衣物的保暖度與當日氣溫疊加之後保持在26℃左右。

計算方法就是:“最舒適溫度”26℃減去當日氣溫,就可“算”出當天體感最適宜的搭配。舉個例子:如果當天的溫度為22℃,那么穿一件短袖T恤加一件薄外套就可以:“22+1+3=26”。

科學性

面料保溫性

面料的保溫面料的保溫
北京服裝學院服裝藝術與工程學院教授張輝認為,人體體溫和環境溫差不同,人體散熱情況就不同,單單憑感覺測出衣物的保溫程度肯定是不科學的。從材料角度來說,用平板式保溫儀只能測試出衣服面料的保溫性。把平板的溫度設定在人體的溫度36℃,然後將面料覆蓋上去,看看加熱功率在多少才能讓平板保持36℃不變,加熱功率的大小就是散熱量,功率越大,散熱情況越差,所以導熱情況越好,那么保溫效果就越差。但是這樣測不出衣服整體的保溫性。而且業內形容面料保溫性所用的單位也不是攝氏度而是“克羅”。

一個安靜坐著或從事輕度腦力勞動的人,代謝產生的熱量為209.2KJ/·h,在室溫21℃、相對濕度小於50%、風速不超過0.l米秒的環境中,如果感覺舒適,那么這個人所穿服裝面料的溫度就是1克羅。也就是說,理論上來講,1克羅的衣服在20℃左右的環境下穿著是沒有問題的。類推起來,2克羅的衣服可以在10℃左右的環境下穿著。

張輝表示,就算是上衣加上了褲子的克羅值也不能得出兩件衣服的整體保溫性,因為服裝和服裝穿著在人身上之後是有重疊的,不是均勻覆蓋,所以多件衣服穿著後的保暖性不在於單件的克羅值而在於服裝本身的款式結構和穿著方式。

衣物組合方式

不同衣服的組合方式會影響其保暖性,比如人們常會覺得穿兩層較薄的寬鬆褲子比穿一層帶絨的緊身打底褲還溫暖,這是因為兩層衣服之間會產生空氣層,能起到隔熱作用,防止身體熱量向外流失,從而更保暖。另一方面,衣服的款式設計也會影響其保暖程度。比如同樣面料、同樣寬鬆程度的毛衣,領口、袖口開口小的空氣更不易流通,也就相對更暖和一些。

穿衣建議

克羅值克羅值
穿衣多少因人而異,由於人體體質、健康狀況、環境不同,該穿多少衣服要因人而異、因環境而異,不能照搬所謂的“公式”,秋冬季節穿衣原則是以保暖舒適為宜。

簡單的一句話:內薄軟中保暖外防風。貼身穿薄而軟的衣服,中間穿蓬鬆而保暖性高的衣物,外層穿防風防水的衣服。圍巾、帽子、手套可以減少裸露部位的熱量流失。儘量繫緊領口、袖口和下擺,減少衣服內的空氣對流,最好戴一條圍巾保溫。不能顧頭不顧腳。戴帽子以減少頭頂熱量散失的同時,最好穿一雙底子厚的鞋,避免“寒從腳下起”。

每個人體質、需求和習慣不同,穿衣沒有標準,需根據自己感覺選穿衣服,以保暖舒適為最好。

網友反應

大部分受訪者認為按公式穿衣服不太靠譜。

“感覺挺有道理的,可以試試。”在公園遛彎的李先生稱,平時穿衣服雖然也看天氣,但沒什麼規律,這條法則聽起來挺實用。

市民王女士則認為不靠譜:“每個人體質不一樣,難道兩個穿同樣衣服的人,一個冷得打哆嗦一個熱得要命,還要遵循26℃原則?”

曾經在重慶上大學的小楊也告訴記者,她是個怕冷的人,冬天在重慶要穿兩件羽絨服、一件保暖內衣和一件毛衣,公式的穿法對她完全不適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